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
新、旧人教版教材对比分析
)
关键词:
人教版
物理
对比
摘要
:
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与旧人
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对
比,找出新版教材的特点以指导教学。
人教版物理新版教材
2012
年
9
月在本县开始使用,截至目前笔
者已经完整的使用了这套新教材进行教学。
下面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身
p>
份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找出两版教材的差异。
探讨使用新教材的感
受和心得,指导个人教学并供同行交流。
一、编排总体结构不同。
旧版教
材总体包含
5
个板块:
1.
有趣的声(包含第一章
有趣的声)
2.
色彩斑斓的光
(包含第二章
光的反射,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3.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包含第五
章电流与电路,
第六章
电压
电
阻,第七章
欧姆定律,第八章
电功率,第九章
电与磁,第十章
信
息的传递)
4.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包含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十二
章
运动和力,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第十四
章压强和浮力)
1
/
7
5.
无处不在的能量
(包含第十五
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六
章热和
能,第十七
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物态变化应该属于
【板块
(
5
)
无处不在的能量】
的内容,
可能是考虑到内容较容
易,没有安排到板块(
5
)而安排在八年级上
< br>册。
再看新教材的编排结构:
第一章机械运动(力学内容)
;第二章
声现象(声学内容)
;第
三章
物态变化(能量的内容)
;第四章
光现象、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
用
(光学内容)
;
第六
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九章
压强、第十章
浮力(力学内容)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能
量内容)
;
< br>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
12.1
杠杆、
12.2
滑轮力学内容,
12.3
机械效率能量内容)
;第十三章
内能、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能量
内容)
;第十五章<
/p>
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十七章
欧
姆定律、第十八
电功率、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电磁内容)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
展(能源内容)
。
p>
从新旧教材编排的对比可以发现:
旧版教
材的编排结构强调各个
知识点的板块结构关系,大致按照声、光、电、力、能
5
个板块安排
内容;
新教
材的编排更多的强调让知识点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
点,由易到难,
由形象到抽象。特别是电磁内容由旧版的八年级下册
移到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八年级有长足的发展,
学习电
磁内容更加的得心应手,教学过程明显比旧版教材轻松。
2
/
7
二、每一板块的编排结构也不尽相同。
以声(旧版《第一章
有趣的声》
,新版《第二章
声现象》
)为例
对比分析。旧版先学习噪声的危
害和控制(
1.4
节)
,再学习声的利
用(
1.5
节)
;新版先学习声的利用(
2.3
节)再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
/p>
制(
2.4
节)
。从知识的结构来看,声的利用涉及超声波、次声波等
知识,与声音的特性联系紧密,新
版将声的利用(
2.3
节)安排在声
音
的特性(
2.2
节)后学习使得前后知识点更加的连贯。
再例如对于力的学习旧版教材的顺序:
12.4
力→
12.5
牛顿第一
定律→
12.6
而力平衡→
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3.2
重力→
12.3
摩擦力;
新版顺序:
7.1
力→
7.2
弹力→
7.3
重力→
8.1
牛顿第
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8.3
摩擦力。
新版在学习了力后紧接
着
学习弹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
工具,
再学习重力可以为后面学
习平衡力提供分析素材,
总体安排体
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形象到抽象的特点。
三、
新版教材更加精炼、简洁。
1.
p>
章首由
2
面压缩到
1
面,删除了【阅读指导】的内容。
2.
新教材有些地方图片有所减少,
使得内容更加简洁。
例如声音
这一小节的导入图片旧版教材有四幅图片(旧版八年级上册<
/p>
12
面)
,
新教
材只一幅图片
(新版八年级上册
27
面
)
,
再例如液体的压强旧版
有一幅导入
图片
(旧版九年级
80
面)
,
而新版教材没有编排导入图片。
3.
新版教材知识点适当简化或减少。
例如声音章节中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由旧版教材的单独一小节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