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二

玛丽莲梦兔
860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宣传网站制作)


《从军行其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 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


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 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


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鉴赏】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 /p>


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p>





“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


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

< br>、


“落日”为


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即使 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


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 br>




“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


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


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


, 应该给


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


妙。此句的“旧”与上句的 “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


“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


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


,边愁的深重。征戍者 离乡背


井,因此,


“别情”





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 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


呵!


《乐府 古题要解》云:



《关山月》


,伤离也 。


”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


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 听不尽”



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


却 总也听不尽。


听不尽”


三字,


含蓄有致 ,


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 的哀


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 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


“景中含情,更惨”


< p>



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 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 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