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差异分析-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
我国高校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差异分析
胡
浩
陈鑫弘
葛岳静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以及其由层次差异
、级别差异形成的空间结构效应等在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功能和
效率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地理学空间尺度理念和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
从地理区划、
< br>省域区划、
城市区划三个空间尺度对
2138
所高等院校及其本专科、
中
央地方属性在全国范围
内的空间分布差异和结构效应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我
国的高等学校资源普遍集中于
华北区和华中区的京广、京沪铁路及长江航线贯穿省
份。北京市、江苏省、陕西省、湖南
省、湖北省、广东省等以其本专科院校分布的
比较优势在区域教育资源空间组织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中央部属高校在地理大区及
地理大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分布差异表现出较强的
行政指向性特征,地方省属高校
在省域区划、
城市区划尺度上表
现出较强的区划中心城市依赖性特征。
因此
“,
2011
计划”的引导建设应适当考虑我国高等学校当前的空间结构和地域差异
。
【关键词】空间结构;空间组织;高等学校;地域差异
【作者简介】胡浩
陈鑫弘
葛岳静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
【基金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105560GK
)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
4
年
3
月
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
在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截止到
2012
p>
年
4
月底,全国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
2138
所,独立学院
303
所,成人
高校
348
所,民办
普通高校
403
所,民办成人高校
1<
/p>
所。应该说,高等学校的快速
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
展,但也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空间结构分异及
其带来的空间组织功能和效率差异问题。目
前,有关高等教育空间分布和地区差异
的研究也有相关成果。
如
王焯较早关注了民族教育空间分布因素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并分析了影响民族教育布局的
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经济规模及生
产力水平、教育发展基础和需求、国
家投资方向和水平等主客观因素。谢安邦等提
出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概念并从整体性、相
关性、层次性、有序性、目的性和动态
性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性进行了探讨
。
21
世纪以来,
在教育研究领域,<
/p>
很多学者对全国范围高等学校的空间分配和地域差异进行了研究,也有部分学者选
取一到两种影响因素对高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重点分析,有的偏重高等教
育资源公平与效率的相关研究,有的偏重一定尺度下,一定时间序列中,分布差异
及发展变化的相关研究。在其他领域,也有学者对高等学校的相关元素对象进行深
入探
索。如:许抄军等分析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教育经费及生师比的差异,
]
王言荣等对高等教育部门科教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朱庆华等
总结了我国高校专利空间分布的特点。此外,还有剧凤兰等对高校学生人群特征的
研究,
李祥云对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车如山、
罗云、
李硕豪等对高等教育学位点分布均衡性
的研究等等。但基于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视
角对高等学校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差异进行的
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地理区划、
省域区划、城市区划等不同空间尺度对教育部直属高
校、中央主管高校、省市主管
高校等不同级别本专科学校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对
地域差异和结构差异下
我国高等学校的空间组织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与社会性基础设
施相关的组织效
应评估和协同创新理念下科教协同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p>
本文所用到的普通高校名单及其地区属性、层次属性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部发布的相关统计资料。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
2012
< br>年
4
月
24
日,研究共涉
及普通高校
2138
所
(不含独立学院),其中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112
所,教育部直属
高校
73
所,各省直属和各省教育部门主管高校
2022
所,本科层次院
校
841
所,专
科层次院校
1297
所。
对于缺乏相关属性资料的高校依据中
国教育网的全国高校信息
综合查询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
p>
本研究分别从地理区划、省域区划、城市区划
3
个空间尺度对全国不同属性和
层次结构高等学校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组织差异进行分析
,其中宏观尺度的地理区划
结合我国当前东中西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六大经济区的区域规划
思想将全国划分为东
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七大地理
区域,具体省
份的地理区划归属如表
1
所示。中观尺度的省域区划按照国家省级行政单元的区划
对<
/p>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范围内本科、专科、中央
、地方等各层次
各属性高校的分布差异和结构组织进行分析。微观尺度的城市区划通过各
类高校与
区划中心城市的区位关系、
与行政中心的关联程度等进
行高校空间组织的效应分析。
二、不同区划尺度下本专科层次高等院校的分布差异
在全国
2
138
所高等院校中,本科院校
841
所,专科院校
1297
所。表
1
所示,
从各地理大区的本专科院校分布来看,华中、华北两区高等院校
数目占全国总数目
的
44.72%
,本
专科院校分布最为密集,其中华中区高校数目高达
496
所,平
均每个
省份近
100
所高校,高校分布
密度列居全国七大地理分区之首。华北六省市高校数
目高达
46
0
所,是高校数目仅次于华中区的第二大地理分区。华东区、华南区、东
北区、西南区四个大区高校总数均超过
200
所,其中
华东三省市拥有高校
275
所,
本专科
院校分布也较为密集,
平均每个省份拥有
90
< br>多所高校。
华南四省份高校总数
达
275
所,东北三省高校总数达
219
所,西南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五省市高校总数合计为
< br>245
所。与其他地理大区相比,西北地区的本专科院校数目
明显较少,
五省区的平均高校拥有量均不到
35
所。
从各地理大区本专科院校的层次
分布来看,本
科院校在华北、华中地区分布较多(图
1a
),华北区有
194
所本科院
校、华中区有
167
所本科院校,均超过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平均水平(
120
所)。
其次,在华东、东北等区,本科院校分布也较为密集,华东三
省市共有
110
所
本科院校,
东北三省本科院校总数为
107
所,
两区平均每个省市均拥有
35
所以上的
本科院校。相比之下,华南、西南和西北三区本科院校的分布相对较为稀疏,平均
< br>每个省份均不超过
20
所。
同本
科院校的地区分布类似,
专科院校也较多地分布在华
中区和华北
区(图
1b
),华中区有
329
所专科院校,华北区有
266
所专科院校,均
远远多于其他五大地理大区的专科院校数目。华南、华东、西南、东北、西北五区
专科院校的分布均低于全国七大地理大区
185
所专科院校的平均水平。但苏浙沪三
省市
161
所专科院校的分布却使华东区在省市尺度的专科院校分布上脱颖而出,华
南区
专科院校数目是本科院校数目的
2
倍之多,相比之下,东北区、
西北区的本专
科院校数目比相对均衡。
p>
在全国
31
个省、
区、
直辖市范围内
(限于港澳台教育体制差异问题,
本文仅对
港澳台之外的
31
个省、区、直辖市作具体分析),高等院校总数最多的是江苏省,
本专科院校共计
p>
128
所,
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
本专科院校总计
6
所。
山东、
广东、
河南、安徽、湖南等人口大省的高等院校数目均超
过
100
所,海南、宁夏、青海、
西藏
四省区高等院校的总数均低于
20
所,
四省区高等院校总数加起来还不到江苏省
高等院校总数的
35.
2%
。在本专科院校的分布上,北京在省市区域范围内本科院校
分布密度最大(图
1a
),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本科院校数
目超过
50
的行政单
元,
是青海、
西藏本科院校数目的
19
< br>倍。
江苏省是专科院校数目最多的省级行政单
元(图
p>
1b
),高达
82
所,是专科院校数目最少的省级行政单元——西藏的
17
倍之<
/p>
多。本科院校中,除北京外,还有山东、江苏、辽宁、陕西、广东、湖北、河南、
河北、四川、黑龙江、安徽省、浙江、湖南、上海、吉林等
15
个省市的本科院校数
目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2
7
所)。专科院校中,有江苏、广东、山东、湖南、安徽、
河南
、河北、湖北、福建、四川、江西、辽宁、山西、浙江、黑龙江
15
个省市的专
科院校
数目超过全国
的平均水平(
41
所)。此外,江苏、广东、山东、湖南、安徽
、河南、
河北、湖北、四川、辽宁、浙江、黑龙江
12
个省份的本专科院校数目超过全国的平
均水平,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京广
、京沪铁路及长江航线贯穿的华中、华东地区。
在本专科院校数目比中,超过全国平均水
平(
1:1.54
)的有北京、吉林、陕西、西
藏、上海、辽宁、黑龙江、宁夏、天津、湖北、贵州、浙江等
12
个省市,其中北京、
吉林、陕西三省市本专科院校比大于
1:1
,本科院校分布多于专科院校分布。
通过图
2
所示的各省本专科院校数位序的变化可以发现,北京的本科院校数目
排名第一,
专科院校数目排名
22
,
凸显了北京市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心的
城市功能,<
/p>
与此类似的还有陕西省,
本科院校数目排名均远高于专科院校数目
排名;
相反,湖南省本科院校数目排名
14
,专科院校数目排名第
3
,显示出湖南省全国高
等院校专科教育中心的城市功能,与此类似的还有福建、山西两省,专科院校数目
< br>
排名均较本科院校数目排名超前。而山东、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河北六省
,
无论是本科院校数目排名还是专科院校数目排名均位于全国前
10
强,
属于本专科院
校分布集中性相
对较强的地区。
在全国
3
1
个省市的
841
所本科院校中,
p>
有
498
所分布在各省级区域的区划中心<
/p>
城市,所占比重达
59.2%
,其中北京
、上海、西安、武汉、南京、广州、长春、沈
阳、哈尔滨、天津、济南、成都、重庆、郑
州、杭州等
16
个城市的本科院校拥有量
超过了全国区划中心城市本科院校拥有量的平均水平(
16
所
),北京市本科院校拥
有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达到
3.5
p>
倍,西安市、武汉市、南京市和广州市等中心城
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的
1.5
倍。
在全国
< br>1297
所专科院校中,
有
66
3
所院校分布在各
省级区域的区划中心城市中,所占比重达
p>
51.1%
,略低于区划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
同比比重。在专科院校的地域分布上,广州、合肥、重庆、长沙、武汉、郑州、上
海、
南昌、太原、成都、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昆明
16
个
城市的专科院校
拥有量超过了全国区划中心城市专科院校拥有量的平均水平(
21
所),同本科院校
在
4
个直辖市高密度分布的特点类似,
4
个直辖市专科院校拥有量也均超过全国的
平均水平。此外,广州市专科院校拥有量是全国
平均水平的
2.2
倍,合肥市、长沙
市、武汉市和郑州市五座城市的专科院校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
1.5
倍。由上可
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地区
通常要比一般省区拥有相对优越的本专
科教育资源。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南京、广
州、合肥、重庆、长沙等区划中
心城市在本专科院校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聚集倾向,
p>
其中北京、
上海、
西安、
< br>武汉、
南京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占有绝对优势,广州、合
肥、重庆、长沙则在全国专科院校
中占有明显优势。从图
3
p>
所示的各区划中心城市内本科、专科院校的位序变化情况
来看,长春
市本科院校排名位序第
7
,专科院校排名位序第
27
,说明在长春市的本
专科院校中,本科资源比专科
资源有更明显的比较优势,此外,西安市、沈阳市、
南京市等城市的本科院校位序与专科
院校位序相比也具有类似的差距现象。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