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婚假国家规定2016
一、航空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
1)
航空模型空气动力学原理
1
、力的平衡
飞行中的飞机要求手里
平衡,
才能平稳的飞行。
如果手里不平衡,
依牛顿第二定
律就会产生加速度轴力不平衡则会在合力的方向产生加速度。
飞行中的飞机受的
力可分为升力、重力、阻力、推力﹝如图
1-1
﹞。升力由机翼提供,推力由引擎
提供,
p>
重力由地心引力产生,
阻力由空气产生,
我
们可以把力分解为两个方向的
力,
称
x
及
y
方向﹝当然还有一个
p>
z
方向,
但对飞机不是很重要,
除非是在转
弯中﹞,
飞机等速直线飞行时
x
方向阻力与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故
x
方向合
力为零,飞机速度不变,
y
方向升力与重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
y
方向合力亦
为零,飞机不升降,所以会保持等速直线飞行。
升力
推力
阻力
重力
图
1-1
弯矩不平衡则会产生旋转加
速度,
在飞机来说,
X
轴弯矩不平衡飞
机会滚转,
Y
轴弯矩不平衡飞机会偏航、
Z
轴弯矩不平衡飞机会俯仰﹝如图
1-2
﹞。
圖1-1
Y
軸
(偏航軸)
Z
軸
(俯仰軸)
(滾轉軸)
X軸
圖1-2
图
1-2
2
、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定律是空气动力最重要的公式,简单的说流体的速度越大,静压力
越小,速度
越小,静压力越大,流体一般是指空气或水,在这里当然是指空气,
设法使机翼上部空气
流速较快,
静压力则较小,
机翼下部空气流速较慢,
静压力
较大,
两边互相较力﹝如图
1-3
﹞,
于是机翼就被往上推去,
< br>然后飞机就飞起来,
以前的理论认为两个相邻的空气质点同时由机翼的前端往后走
,
一个流经机翼的
上缘,另一个流经机翼的下缘,两个质点应在
机翼的后端相会合﹝如图
1-4
﹞,
经
过仔细的计算后发觉如依上述理论,
上缘的流速不够大,
机翼应
该无法产生那
么大的升力,
现在经风洞实验已证实,
两个相邻空气的质点流经机翼上缘的质点
会比流经机翼的下缘质点先到达后
缘﹝如图
1-5
﹞。
圖1-3
图
1-3
圖1-4
图
1-4
圖1-5
图
1-5
3
、翼型的种类
真空
升力的錯誤理論
圖1-6
升<
/p>
力
阻
力
升力的錯
誤理論
圖1-7
< br>全對稱
克拉克
Y
半對稱
內凹翼
圖3-2
S
型翼
1全对称翼:上下弧线均凸且对称。
2半对称翼:上下弧线均凸但不对称。
3克拉克
Y
翼:下弧线为一直线,其实应叫平凸翼,有很多其
它平凸翼型,只是
克拉克
Y
翼最有名,
故把这类翼型都叫克拉克
Y
翼,但要注意克拉克
Y
翼
也有好几种。
4
S
型翼:中弧线是一个平躺的
S
型,这类翼型因攻角改变时,压力中心较不变
动,常
用于无尾翼机。
5内凹翼:下弧线在翼弦在线,升力系数大,
常见于早期飞机及牵引滑翔机,所
有的鸟类除蜂鸟外都是这种翼型。
基本航模的翼型选测规律:
1薄的翼型阻力小,但不适合高攻角飞行,适合高速机。
2厚的翼型阻力大,但不易失速。
3练习机用克拉克
Y
翼或半对称翼,因浮力大。
4特技机用全对称翼,因正飞或倒飞差异不大。
5斜坡滑翔机用薄一点翼型以增大滑空比。
6
3D
特技机用前缘特别大的翼型以便高攻角飞行。<
/p>
4
、飞行中的阻力
一架飞行中飞机阻力可分成四大类:
1磨擦阻力:
空气分子与飞机磨擦产生的阻力,
这是最容易理解
的阻力但不很重
要,只占总阻力的一小部分,当然为减少磨擦阻力还是尽量把飞机磨光。
2形状阻力:
物体前后压力差引起
的阻力,
平常汽车广告所说的风阻系数就是指
形状阻力系数﹝如
图
3-3
﹞,
飞机做得越流线形,
p>
形状阻力就越小,
尖锥状
的物体形状阻力不
见得最小,反而是有一点钝头的物体阻力小,读者如果
有机会看到油轮船头水底下那部分
,你会看到一个大头,高级滑翔机大部
分也有一个大头,除了提供载人的空间外也是为了
减少形状阻力。
圖3-3
3诱导阻力:
机翼的翼端部因上下压力差,
空气
会从压力大往压力小的方向移动,
部份空气不会规规矩矩往后移动,而从旁边往上翻,因
而在两端产生涡流
﹝如图
3-4
﹞,<
/p>
因而产生阻力,
这现象在飞行表演时,
飞
机翼端如有喷烟时
可看得非常清楚,你可以注意涡流旋转的方向﹝如图
< br>3-5
﹞,﹝图
3-6
﹞是
p>
NASA
的照片,可看见壮观的涡流,因为这种涡流延伸至水平尾翼
时,从水
平尾翼的观点气流是从上往下吹,因此会减小水平尾翼的攻角,也就是说
水平尾翼的攻角实际会比较小,
﹝图
3-6<
/p>
﹞只不过是一架小飞机,
如像类似
747
这种大家伙起飞降落后,
小飞机要隔一阵子才能起降,
否则飞入这种涡
流,后果不堪设想,这种阻力是因为涡流产生,所以也称
涡流阻力。
氣流流向
往後上翻的氣流
圖3-4
圖3-5
4寄生阻力:
所有控制面的缝隙﹝如主翼后缘与副翼间﹞、
p>
主翼及尾翼与机身接
合处、机身开孔处、机轮及轮架、拉杆等除本身
的原有的阻力以外,另外
衍生出来的阻力﹝如图
3-7
,
3-8
﹞。
寄生阻力
圖3-7
< br>副翼
機翼後緣
寄生阻力
圖3-8
一架飞机的总阻力就是以上四种阻力的总合,
但飞机的阻力互相影响的,
以上的
分类只是让讨论方便
而已,另外诱导阻力不只出现在翼端,其它舵面都会产生,
只是翼端比较严重,磨擦阻力
、形状阻力、寄生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
越快阻力越大,诱导阻力则与速度的平
方成反比﹝如图
3-9
﹞,所以要减少阻力
的话,
无动力飞机重点在减少诱导阻力,
高速飞机重点在减
少形状阻力与寄生阻
力。
阻
力
磨擦、形狀、寄生阻力
總阻力
誘導阻力
速度
圖3-9
5
、机翼负载
翼面负载就是主翼每单位面积所分担的重量,
这是评估一架飞机性能很重要的指
针,模型飞机采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公寸多少公克﹝
g/dm
2
﹞,实机的的单位则是
每平方公尺多少牛顿﹝<
/p>
N/m
2
﹞,
翼
面负载越大意思就是相同翼面积要负担更大的
重量,
如果买飞机
套件的话大部分翼面负载都标示在设计图上,
计算翼面负载很
简
单,
把飞机﹝全配重量不加油﹞秤重以公克计,
再把翼面积计算
出来以平方公
寸计﹝一般为简化计算,与机身结合部分仍算在内﹞两个相除就得出翼面负
载,
例如一架
30
级练习机重
1700
公克,主翼面积
30
< br>平方公寸,则翼面负载为
56.7
g/dm
2
。
练习机一般在
50~70
左右,
特技机约在
60~90
,
热气流滑翔机
30~50
,
像真机
110
以内还可忍受,牵引滑详机约
1
2~15
左右,
6
、展弦比
从雷诺数的观点机翼越宽、
速度越快越好,
但我们不要忘了阻力
,
短而宽的机翼
诱导阻力会消耗你大部分的马力。飞机要有适合
的展弦比,展弦比
A
就是翼展
L
除以平均翼弦
b(A=L/b)
,
L
与
b
单位都是
cm
,如果不是矩形翼的话我们把右边
上下乘以
L
,得
A=L
2
/ S
,
S
是主翼面积,单位是
cm
²,这样不用求平均翼弦,
一般适合的展弦比在
5~7
左右,
超过
8
以上要特别注意机翼的结构,
药加强记忆
强度,否则,一阵风就断了。滑翔机实机的展弦比有些高达
30
以上。
如前所述
磨擦阻力、
形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诱导阻
力则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所以高速飞机比较不考虑诱导
阻力,所以展弦比低,
滑翔机速度慢,
采高展弦比以降低诱导阻
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U2
﹝如图
p>
3-15
﹞
跟
F1
04
﹝如图
3-16
﹞,
U2
为高空侦察机,
为长时间翱翔,
典型出一次任务约
10~12
小时,
< br>U2
展弦比为
10.5
,
F104
为高速拦截机,
速度达
2
倍音速以上,
展弦比
4.
5
,
自然界也是如此,信天翁为长时间遨翔,翅膀展弦比高,隼
为掠食性动物,为求
高速、灵活,所以展弦比低。
滑翔机没有动力,
采取高展弦比以降低阻力是唯一的方法,
展弦比高的机翼一般
< br>翼弦都比较窄,雷诺数小,所以要仔细选择翼型,避免过早失速,另外高展弦比
代
表滚转的转动惯量大,所以也不要指望做出滚转的特技了。
7
、翼面
翼
平面即是主翼平面投影的形状,
当我们已假定飞机重量、
翼面负
载后,
主翼面
积即可算出,
展弦比亦已
大致决定,
这时就要确定主翼平面形状,
考虑的因素有
1
失速的特性、
2
应力
分布、
3
制作难易度、
4
美观,模型飞机的速度离音速还差
一大截,
不须考虑
空气压缩性,
也没有前后座视野的问题,
所以后掠翼不需考虑,
当然为美观或像真机除外,常见的平面形状及特性如下:
<
/p>
1矩形翼:﹝如图
4-1
﹞从左至右翼弦
都一样宽,练习机常用的形状,因为制作
简单,失速的特性是从中间开始失速,失速后容
易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