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口技》知识讲解
-美丽的秋天三年级300字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口技》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
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善写诗文。著有《铁崖文集》
《湖舫存稿》
< br>《秋
声诗》等。
《口技》原为
林嗣环《秋声诗》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
(
善于
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
)
,
说明《秋声诗
》也是“善画声”的诗作,被收入《虞初新志》
。
《虞初新志》
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
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
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
会:适逢,正赶上。
2.
厅事:大厅,客厅。
3.
施:设置,安放。
4.
屏障
(
p
í
ngzh
à
ng
)
: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
5.
抚
(
f
ǔ)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
6.
团坐:相聚而坐。团
,聚集、集合。
7.
满座寂然:全场
静悄悄的。坐,通“座”
。寂然,安静的样子。
8.
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9.
呓
(yì)语:说梦话。
.
10.
抚:抚摸、安慰。
11.
闻:听见
12.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3.
絮絮
(
x
ù)
:连续不断地说话。
..
14.
是:这。
15.
叱
(chì)
< br>: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
16.
一时:同一时候。
17.
齐发:一齐发出。
18.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
全、都。备,具备。
19.
无不:
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20.
伸颈
(
j
ǐ
< br>ng
)
:伸长脖子。
.
21.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p>
22.
默
(
m
ò)叹:默默地赞叹。
.
23.
齁
(hōu)
:打鼾
(hān)
。
< br>
.
.
24.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5.
倾侧:翻倒倾斜。
26.
意少
(
sh
p>
ǎ
o
)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
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
2
7.
中间
(jiàn)
:其中夹杂着。
间,夹杂。
.
28.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29.
曳
(yè)屋许许
(hǔ)声
: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
.
..
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30.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
31.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 br>。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
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
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32.
名:说出。
33.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扬起、举起。出,露出。
34.
股:大腿。
35.
战战:打哆嗦,打战。
36.
林嗣
.
(
s
ì)环
37.
撤
.
(
ch
è)
重点虚词
1.
者:……的人。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于:在。
(于
.
厅事之东北角)
3.
几
.
(jī):几
乎。
(几
.
欲先走)
4.
而已:罢了。
(一抚尺而已
..
)
5.
亦:也。
(夫亦
.
醒)
6.
少
.
(s
hǎo)顷
.
(
q
ǐ
ng
)
:一会儿。
7.
既而:不久,紧接着。
8.
未几:不久。
9.
俄而:一会儿。
通假字
坐,通“座”
,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
古今异义
1.
但
古义:只。
(但
< br>.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今义:连词,表示转折。
2.
股
古义:大腿。
(两股
.
战战)
今义:屁股。
3.
走
古义:跑。
(几欲先走
.
)
今义:步行。
4.
虽
古义:即使。
(虽
.
人有百手)
今义:虽然,转折连词。
5.
会
古义:适逢,正赶上。
(会
.
宾客大宴)
今义:开会。
6.
是
古义:这。
(当是
.
时)
今义:判断动词。
7.
微
古义:隐隐约约。
(微
.
闻有鼠作作索索)
.
寂然)
(满坐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今义:微小。
8.
少
古义:稍微。
(宾客意少
舒)
.
今义:与“多”相对。
9.
稍稍
古义:渐渐。
(稍稍
正坐)
..
今义:稍微。
10.
中间
古义:当中夹杂,是两个词。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
今义:当中,方位名词。
一词多义
1.
坐
坐下
(众宾团坐)
通“座”
,座位,这里指宾客。
(满坐宾客)
2.
妙
形容词,好,奇妙。
(以为妙绝)
名词,妙处。
(众妙毕备)
3.
绝
动词,到极点。
(以为妙绝)
动词,断,断绝,停止。
(群响毕绝)
4.
呼
动词,呼叫,喊。
(忽一人大呼)
拟声词
(呼呼风声)
5.
指
名词,指头,手指。
(手有百指)
动词,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
6.
乳
动词,喂奶。
(妇抚儿乳)
名词,奶头。
(儿含乳啼)
词类活用
1.
宴
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会宾客大宴
)
.
2.
乳
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奶。
(妇抚儿乳
)
.
3.
名词活用作动词,看。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
4.
名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不能名
其一处也)
.
5.
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京中有善
口技者)
.
重点句式
1
.省略句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省略量词)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2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
(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3
.固定句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
(
“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
考题例析
1
.
(
2015
•黑龙江大庆中考)
口语交际。
自
习课上,你的同桌总是和你说话,请你委婉地劝告他,既能制止他说话,又不伤害同学之间的感
< br>情。
(不超过
30
个字)
2
.
(
2015
•山东济宁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
/
)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p>
江中有小
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
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
解析:
1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切
合题目要求,做到语言含蓄、语气委婉。示例:
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还是认真自习吧,
有什么事情我们下课再讨论好吗?
2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根据意思判断,也要注意“谓
之
”
“
遂
”
“
p>
云
”
“
者
”
“
也
”
等
关
键
词
< br>语
的
位
置
。
答案:谓
之
澎
浪
矶
/
遂
转
为
彭
郎
矶<
/p>
云
/
彭
郎
者
/
小
姑
婿
也
。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很早就
在民间流行,是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模拟各种声响的技艺。口技在清
代属“百戏”之一
种,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
在场面描写上,尤其对热闹场面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颇具特色。
首先,大凡要写好一个场面,尤其是热闹场面,先要有一个全面的鸟瞰
图。
本文的第一部分
(第
1
段)
是写表演
前的准备和全场的情况的。
而在这段文字的开头,
就有一幅
p>
“鸟
瞰图”似的场面描写。文章开头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
,落笔扣题,总写一笔,点出了地点(
“京中”
)
和人物(
“善口技者”
)
。接着就点明表演的场合“会宾客大宴”
。作者在此着墨寥寥,未加铺陈
,但是,
却从总体着眼,概括地写出了全场总的气氛和景象。作者将一幅热闹的生活画面
鲜明形象地展现在我们
面前。
其次,除了全面的鸟瞰图似的描写外。作者又摄取了有典型性的特写近镜头。
如在“会宾客大宴”描写之后,紧接着
就写了“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无敢哗者”这一
场面。作者至此使用了工笔的
画法,把那种在场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合(
“丁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
屏障”
)
、人物(
“口技人坐
屏障中”及“众宾团坐”
)
、道具(
“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表演
效果(
“少顷……无敢哗者”
)
,
都作了细腻的、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p>
总之,用全场鸟瞰笔法,写出了总的气氛;而近镜头的特写,则将人物、道具、口技效果具体
真实
地显现出来。而在场面描写中鸟瞰和特写是经常结合在一起而又是交叉使用的。它不
可舍此而就彼,亦
不可舍彼而就此。
2.
叙事条理清楚,行文波澜起伏。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从施
屏障开始到撤屏障为止。
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
< br>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 p>
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
外,由少
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叙事条理清
楚还算奇妙,这篇文章
的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伙,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
“宾客意少舒”
,波澜渐低,但“火起”
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
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3.
叙事中注意描写,首尾问注意照应。
一篇记叙文,
如果只有平板叙
述,
而不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描写,
便不会引人,
本文在正面记叙时,
勾勒出三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
凭描写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感。又如在
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
描写他们的神情态度。这种写法,既能具体地显出口技表演
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教的
高超。
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
外,首尾之间还注意照应。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
单,即使全
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的技艺。
4.
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
新、感人的格调。
(
1
)简练。文言,尤其是古代文字,简练是共同的特点。这个传统我们
应该继承,发扬光大,鲁
迅先生早已谆谆言之。本文所记之事很新奇,也相当繁杂,可是
仅仅用了三百多字,这一点确实值得着
重学习。
(
2
)生动。一般说,生动由于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形象化。这样的语句,本
文中可以找到不
少,如说宾客的
“伸颈”
,
“侧目”
,
“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妇人
的“惊觉欠伸”
,
老鼠的“作作索索”
,
等等,都能予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
3
)贴切。选词恰当,写什么像什么,不管是记事,还是写人物,写
风景,都很重要。在这方面,本文也有不少语句值得借鉴,如写小儿是“含乳啼”
,
大儿是“絮絮不止”
,
深巷中犬吠是“遥闻”
< br>,老鼠作作索索是“微闻”
,等等,都能够斤两适合,恰如其分。
(
4
)繁简得当。
一事有一事
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大小,有轻重,有顺逆,有松紧,所以不能平均主义地写。就是大小、
轻重等没有什么分别,也未必宜于平均主义地写。何处应繁,何处应简,很难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
非详写不足以尽其情则详写,否则可简则简,可概括则概括。文中形容口技之妙详写,开头结尾简
写;
同是写火起,由“忽一人大呼”到“抢夺声,泼水声”具体写,由“凡所应有”到“
不能名其一处也”
概括写,在繁简方面都处理得很恰当。
把握重点
1
.
“京中
善口技者”
,从课文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表演者“善”口技?口技表演描摹了几幅图画?
请进行简略概括。
口技表演者的道具;表演的内容;听众的反应。
三幅图画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2.
本文
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声音的远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样把
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描摹出来的。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如:犬
吠声,妇人欠伸声,其夫呓语声。
声音大小相同。如:儿醒大啼声;夫醒声;妇抚儿乳声,儿含
乳啼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
叱大儿声。
声音疏密错落,或由密而疏,微闻余响。
如:夫齁声,妇拍儿渐拍渐止声;
鼠作作索索声,盆器倾倒声,妇梦中咳嗽声;或由疏而密,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