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绝世美人儿
799次浏览
2021年02月22日 23: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立夏吃鸡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主题



9.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


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


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


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


感 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


想, 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10.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 叙


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


之如置身其境。



11.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


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


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 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


“核


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 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


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2.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 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


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


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 ”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 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


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 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文体常识



1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


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


有议 论、抒情成分。




2.



诗经常识: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


(



11


世纪


)


至春秋中叶


(



6


世纪


)


大约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


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 于世,当时称


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 诗三百的关


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2


)诗经“六艺”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 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 南、邶风、鄘风、卫


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


(b


ī


n)


风 ,共十五国


风,


160


篇。是诗的精华 。





“雅 ”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雅诗共


105


篇,又按音乐


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 1


篇,用于诸侯朝会


;


“小雅”


74


篇,用


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颂》包括《周


颂》


(31



)


,《鲁颂》


(4



)


,和《商颂》


(5



)


,共


40


篇,皆出自社会上 层人物之手,


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 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


是比方、

譬喻,


“或喻于声,


或方于貌,


或 拟于心,


或譬于事”


(


《文心雕龙·< /p>



兴》


)


,使形 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 间必须有类似点


;



只是以他物做引子 ,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


有若无的关联。




三、作者作品



9.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 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 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1.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 ,明末(朝代)


嘉善人。



12.



<


诗经


>


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


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


从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 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四、单元字词汇总



字音字形




9


课:



缤纷


b


ī


n f


ē


n


俨然


y


ǎ


n


阡陌


qi


ān mò 垂髫



tiáo 遂迷


suì 要还家


y


ā


o


邑人




间隔


jiàn 叹惋


w


ǎ


n


诣太守


yì 语云





刘子骥


jì 豁然开朗


hu


ò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yuán




10


课:





huáng



清冽


liè 坻


chí




参差


c


ē


n c


ī




k


ā


n




zhuì 佁然


y


ǐ



翕忽


x


ī



俶尔


chù


远逝


shì



卷石底以出


quán




悄怆


qi


ǎo chuàng 幽邃


suì




11


课:



器皿


m


ǐ


n



w


ǎ


ng







有奇


j


ī



弥勒


lè 黍


sh


ǔ



轩敞


xu


ā


n ch


ǎ


ng


箬篷


ruò péng



糁之


s


ǎ


n


峨冠


é


guā


n



rán 衣褶


zh


ě



矫首


ji


ǎ


o



q


ū



袒胸


t


ǎ


n


椎髻


zhu


ī



jì 壬戌


rén


x


ū




篆章


zhuàn




12


课:



参差


c


ē


n c


ī




辗转


zh


ǎ


n


琴瑟


qín sè



雎鸠


j


ū


ji


ū



窈窕


y


ǎ


o ti


ǎ


o


好逑


qiú



淑女


sh


ū




荇菜


xì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o 蒹葭


ji


ā


n ji


ā



萋萋


q


ī



溯洄


sù huí



未晞


x


ī




méi




j


ī







zh


ǐ




特殊用法字词释义



《桃花源记》



一、一词多义



1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2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3


遂: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4


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屋)



5.


之: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忘路之远近(助词,可译为“的)



处处志之(助词,协调音节,无意义,



不译。)



二、古今异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