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
2019
-
2020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
,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成为“四书”。
B.
p>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
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
学家。
C.
《小石潭记》《马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
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
D.
《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选自清
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0
分)
2.
按要求填空。
______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蒹葭萋萋,
______
。(《蒹葭》)
______
,
______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海内存知己,
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的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br>
______
,
______
。
《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 br>我国古代散文中,
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
陶渊明用“夹
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______
,
______
。”描写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
______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
”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
< br>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
丽的图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绿水青山的诗句,
请你写出其中连续
的两句:
______
,
______
。
< br>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3.
名著阅读。
第
1
页,共
17
页
作品名称
名著片段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
,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
《①》
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
为了
这个缘故。
②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他自强
不息,坚韧不拔,虽
《平凡的
经历爱情的挫折和事业上的重重困
境,却始终不改初衷,最终成为村里
世界》
的“冒尖户”。
拷问的时候把什么也
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他为什么一句也不肯说,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要做得勇敢,做
得坚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
③
《钢铁是
人一样。可是在把他解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夜很深,经过面粉厂的大
怎样炼成
p>
房子旁边,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把他拖到这里来?从
的》
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怕起
来。是啊,十六
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一死就永远也不能再活了呵!他每夜总是翻来<
/p>
覆去地睡不着。
①处应填写的作品名是《
______
》。
②处应填入的人物名是
______
。
片段③中他因为什么被关押审问?
原因: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4.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
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到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
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了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
很多生物也一样,
< br>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
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生物的迁徙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
压力导致的,
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
冬
天来临,气候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
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
寻找
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
件。
④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
/p>
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
人旅行时会带着
第
12
页,共
17
< br>页
地图或指南针辨别方向,
而迁徙的生物可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
但是它们却从不会
迷路,它们的奥秘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
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最近还有研究认为
很多生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
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
长距离迁徒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
之间的距离、方
向信息组合在一起,
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
,
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
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
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
轻乌鸦,
也
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
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
< br>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
,全球气候发生了很
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
0.4-0.8
℃.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
<
/p>
很多生物之所
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
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
有科学家通过
实验模拟
,
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
然而到
2080
年,
3
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可是越冬
区并非
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
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
导致它们无
路可走。比如那些生存具有限制性的海域生物,像生存在珊瑚礁三角区的生物
,很
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⑥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不少生物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
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
于气候变化,
北美水域中超过
7
0%
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
更骇人的是,
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
34%
的动物,
57%
的植物,将失去一
半
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⑦科学家说,
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
做的选择。对这些迁
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
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项是
______
A
< br>.有些无法冬眠的生物,在寒冷的冬季离开栖息地,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
回来。
B
.饲养在室内的年轻乌鸦,通过与其他同伴的接触,掌握了祖辈迁徙的路线而不会迷
路
。
C
.北
美水域中超过
70%
的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这些鱼
类需要的是较低的
温度。
第
1
页,共
17
页
D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4-0.8
℃
,使
34%
的动物,
57%
的植物失去一半的生
存区。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动物迁徙而不迷路的奥秘在哪里。
p>
第⑤段画线句“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
温
度升高对它们似乎
..
是有利的”中,“似乎”一词能否删掉?
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⑦段中“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
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
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结合全文,
你认为这些迁徙者“心中的诗和远方”指的是什
么?
5.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擦鞋匠
曹璇①我总是觉得过年就该穿
得隆重些。
于是,
始终觉得刚买不久的红皮靴还不够
亮,便去街上找擦鞋匠。
②年关将近,
往日车水马龙的大街此刻显得有些冷清。
那系
着蓝花土布围裙的妇人
五十开外,
是
街上唯一的擦鞋匠。她敛眉低目,慈祥隐忍的模样使人极易想起供
于香案后的观音像,让
我刚才因赶路而滋生的烦躁瞬间消弭于清晨微凉的空气中。
③斟酌着对她的称呼是“阿姨”还是“婆婆”更好,我犹豫着上前问道:“请
问……快轮到我了吗?”妇人停下手中的活,
抬头用袖子擦拭脸上沁出的细
汗,
带
着歉意笑着说:“小姑娘,怕是不能快呢,还有三个人在
等哩。”她不同于大多数
手艺人那般随口敷衍着“快了快了”,
这令我顿生好感。
妇人又拿出一把折叠椅请
我坐,又埋头工作。
④纵然知道有人在等,
她也绝没有马虎对待手中那双鞋的意思:
一把小牙刷蘸了水,
先除去鞋子上的灰尘;再用一块粗布拭干水;然后换一把毛刷,抹了鞋油,细致地
在鞋面上均匀地刷上一层,
最后改用一块细布来回抹匀……如此往复,
对不同的鞋,
所用的鞋油和刷子是不同的,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她像所
有手艺人一样,心
中有数,眼里有物,纹丝不乱。身边的擦鞋工具箱中,各种鞋刷、鞋油
、粗细抹布
杂乱地放着,她几乎不用瞄一眼工具箱,那双被鞋油浸得乌黑,
被生活刻下沧桑
的手便如老鹰高空俯冲抓野兔一般
,
一下子便精确无误的捕捉到“猎物”,
她的动
作是那么熟练利索,
绝不用担心出半丝差错……我越看越觉得有趣,
原先感到令人
焦灼的等待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⑤时间这一尾掌心的小鱼,
当你学会
以欣赏的目光投向大千世界时,
它便也游得悠
然自乐。
⑥该轮到我了,
妇
人的脸略显倦意,
手下的活却依旧做得一丝不苟。
她擦鞋的动作
,
第
12
页,共
17
页
让我觉得特别暖心。
鞋刷在鞋面轻柔刷上一层润色,
鞋面与鞋布
的温柔触碰仿佛恋
人间的耳鬓厮磨,
妇人的眸子里也浸满了温和
,
仿佛手中是一只需要爱抚的毛茸茸
的小兽。
< br>我喜欢她的手指在皮鞋上游走时的感觉,
那指尖的温度一寸寸的沁入鞋面,
传导到我的皮肤,再痒酥酥地融触到心底,带来一片温柔的战栗。
⑦头顶是一棵大树延伸开的枝杈,
有
一只小鸟在欢快地踱步,
纤细的腿支撑着圆滚
滚的身体,却显得
那般轻巧,伴随一声轻啼,它扑棱棱一拍翅膀,倏忽不见了。我
微醺地抬头,看见
午后阳光从树缝间软软渗入,拥抱着空气中细小的尘埃沉淀下
来。我第一次发现,冬日的阳光原来是长着温暖的小毛绒的。
⑧“阿姨,多少钱?”我满意于焕然一新的鞋子,痛快地掏出
一张
10
元的票子,
却听得妇人说:“
3
元。”“什么?”我以为自己听错
了,大年三十,她是街上唯
一的擦鞋匠,即使她漫天要价,我也能体谅接受啊。
⑨或许怕我没听清楚,妇人笑着又重复了一遍:“
3
元,跟往常一样啊。”她的笑
容那般温厚自然,竟让我一时呆愣无语,默
默接过妇人手中找回的零钱,想要转身
离开,却再次被她叫住:“这鞋还是新的,是预备
过年穿的吧
!
”
⑩我不明就里地点点头,
看着她从衣
兜里取出两个塑料鞋套,
犹带着她体温的鞋套
被小心地套上了我
的红鞋。“街上灰尘多,套个鞋套吧,免得把新鞋弄脏了。”她
笑着解释道,眉眼弯弯。
⑪
霎那间
,我的心,也像那只鸟儿一样扑棱起翅膀,墙角的那株小草仿佛把清新
的绿意蔓延到了我
的体内。这样的擦鞋匠,实在是细致入微。一个手艺人的品格,
如同罗马城墙上厚重的浮
雕,在我的眼前,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
(摘自《人民网》)
第②段和第⑧段
两次提到她是“街上唯一的擦鞋匠”,有什么用意?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p>
被生活刻下沧桑的手便如老鹰高空俯冲抓野兔一般,一下子便精确无误地捕捉到“猎
物”。
第⑦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文中擦鞋妇人的“工匠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
加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
理念实质是追求一种“匠心营造”。在旧社会,各行各业均以“
匠人”之名冠之,比如
剃头匠、擦鞋匠、木匠、石匠……在如今,形容大师被称为“巨匠
”,单单一个“匠”
字,就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
< br>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在中学生日常学习或生活中的意义
。
第
1
页,
共
17
页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8.0
分)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本段文字作者是
______
(朝代)
______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执策而临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树将军冯异(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
①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br>,军中号为整齐
②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
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
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
③
p>
,各有配隶,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
武以此
多
④
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①表识:标帜。②军中号为整齐;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的。③更部分
诸将: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任务。④多:赞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及
破邯郸
______
.
< br>②光武以
此多之
______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读完本文之后,你有什么启示?
第<
/p>
12
页,共
17
页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假
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帆,请不要失望,因为岸还在;假如生活艰难至极,请不要
失望,相
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生活总有坎坷挫折,当失望落魄的心情接踵而至时,
要相信希望是附
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②可以
记叙经历,
可以抒写情感,
也可以发表议论。
< br>③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
,不少于
15
行。
< br>七、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9.
根据拼音写词语。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便在神州大地蔓延,整个
mà
n______
着紧张的气氛,
中国
mí
在国难当头之际,
涌现出了
一批可亲可爱的人,
他们没有
xiù shǒu páng g
uān______
,而是主动请缨驰援湖北,他们是中国的硬核,
我们称之为“最美逆行者”。
第
1
页,共
17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C
【解析】
ABD
.正确;
C
< br>.有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孟浩然,他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选:
C
。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p>
包括作家、
年代、
作品知识,
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
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
多积累的好习惯,
这
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
< br>【答案】
【小题
1
】东山的糜子
西山的谷
【小题
2
< br>】白露未晞
【小题
3
】挑兮达兮
,
在城阙兮
【小题
4
】天涯若比邻
【小题
5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小题
6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题
7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小题
8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
9<
/p>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解析】
(
1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重点字:糜)
(
2
)白露未晞(重点字:晞)
< br>(
3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重点字:阙)
(
4
)天涯若比邻
(
5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重点字:逑)
(
6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7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重点字:炭)
<
/p>
(
8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潭中鱼可百许头
(
9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重点字:郭)<
/p>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
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
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
第
12
页,共
17
< br>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