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余年寄山水
93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jiaru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莫非这就是爱情)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满分


150

< br>分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


26


题。




2< /p>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


分。




< br>一、文言文(


39


分)





(一)默写(


15


分)




1


、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




2


、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3


、树木丛生,



。(《观沧海》)




4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5


、青树翠蔓,



,参差皮肤。(《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


6 -7



(4



)




【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丙】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首句,


都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这些景色的特点


分别是:(


2


分)





甲句:郁郁苍苍的泰山无边无际。





乙句:



丙句:




7


、下列对这三句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都点明了描写的地点。


B


、都与标题有直接关联。




C


、都与诗人的经历相关。


D


、都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


题(


8


分)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


,


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 br>“吾欲之南海,


何如?”



富者 曰:“子何恃而往


?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几千里也


,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p>


人之立


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本文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道理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0 - 12


题(


12


分)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


?


夜入其室,栖于


梁上。实阴②见之,乃起整衣 ,呼儿孙



起,正色训之,曰:“夫人


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


“孰也?”实指梁上



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


地,


叩头归③罪。


实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


不似恶人,


宜省己为



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盗:小偷。②阴:暗中。③归:承认。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 下面句子。(


4


分)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11


、对本文揭示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


、做人不可不自己勤勉。


B


、做人要时时反省为善。




C


、对偷盗的人要送东西。


D


、对做坏事的人要教育。




12


、从文中看出,“自是一县无复盗者”的原因是。(


4


分)





二、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 - 17


题(


18


分)





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 说


,


读书





能提高自身工作、


学术水平,




)能修身养性、提高内涵。父母多读书, 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


的榜样


;


领导多 读书,也会影响其他同事,形成积极阅读的环境。在


整个



社会形成这样一个良好氛围,


也许短期见不到所谓的经济效益,


但坚持下去,


一定会对提高劳动力素质与水平,

进一步推动生产力起


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②坚持读书会提高发展 速度。


也许有人会觉得读书是学生们的事,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 我们生活节奏



这么快,每天要见多少客户,谈


多少生意,


时间都用在最能产出经济价值的地方了,


还 需要读书吗?





③当然需要。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


,


要想提高发展速度,


必须有领先的技术,而要想达到长期


< /p>


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依靠


知识的支撑。


这就更需要营造农厚的教育科研气氛,


以及一个鼓励创


?


新、


有利



创造的 环境。


美国硅谷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1976

< p>
年,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创立了苹果公司。它们



应用大学最新的知识和


科技,同时也给学校带来额外收入和技术 反馈,两者相互促进


,


使硅


谷大学、加 州大



学、斯坦福大学等越来越兴旺繁盛。纵观美国,乃


至全球


,


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大学、科研机构林 立,而经济、



社会却不


发达的。





④求知脚步不能落后于 发展速度。书籍是人类文化思想精华的积


淀、智慧的结晶,是启迪心智、打开无



限想象空间的钥匙。它是照


亮生活道路的明灯


,


在前进的时候给人们引路


;


在黯淡的时候给人们


希望


;

在失



落的时候给人们勇气。


我们 追求知识的脚步,


永远不能落


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 p>




⑤然 而我国读书氛围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有一篇文


章介绍了许多国家人民读书状 况。


__


人一年平均读


55


本书、


日本人



40< /p>


本、韩国人均


7


本,以色列最多,人均< /p>


64


本。在犹太教的“安




日”


里,


所有商业和娱乐 活动都要停止,


只有书店可以开门营业。


这一天


,


很多人都只是静悄悄地读书。然


< br>而,据报道,中国人平均一


年只读


0.7


本书!




< /p>


⑥读书氛围的差距,不能不使国人对祖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安。


记 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



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 读


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社



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


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


__


的未来。读书不 仅仅影响


到个人


,


还影响到整个民族, 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


族,是可怕的



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


,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




13

< p>
、在第一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分)< /p>





读书(



)能提高自身工作、学术水平,(



)能修身养性、提高


内涵。




A


、既




B


、不仅






C


、因为



所以


D


、只要






14


、坚持读书会提高发展速度的原因是



。(


4


分)




15


、把第六段划线句 改成肯定句,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哪一句


更好?请做简要分析。(

4


分)




16


、对第五段在文中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以具体事例论证我国读书氛围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B


、与上文相照应,论证我国的阅读氛围与发展的愿望相背离。




C


、与下文相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不安。




D


、直接阐明了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是全社会的责任的中心论点。




17


、下面这段文字放 在本文哪一段后面更为妥当?请具体阐明理


由。(


3

< p>
分)





我发现


,


在很多机场,中国乘客不是在 看手机、


iPad,


就是在往来


购物、 高谈阔论。而



很多其他国家乘客,则是在安静地阅读。最近< /p>


我去希腊度假,在一个狭小的机场候机



室,也看见许多旅客拿着书


本,静静地阅读,直到登机前,他们才把手中的书小心地、平



整地


放入随身包中。





(二)阅读下文,完成 第


18-22


题(


22


分)





那个让我们奔跑的老师





①刚进初中时我放荡不羁,蓄着一头蓬乱长发,总敞着脏 兮兮的


外套,用狂傲的表情掩饰着内心的无


< br>堃。放学回家父母就交给我一


大堆农活,根本不留做作业的时间。所幸我遇到了陈 老师。他是我的


班主



任。





②开学几天后,他笑盈盈地托着我的脑袋把我送到理发店 ,剪去


了又长又脏的头发。



③与那些 照本宣科的老师相比,陈老师是那么


自信,上课总是两手空空进入教室,把历史故事讲得 像评



书,布置


作业时又能准确地让我 们翻开课本的某一页,


我经常怀疑他是个超人。


我狂热地喜欢上 了学习。



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去询问他时,他那双

< p>
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眨几下,嘴角挂着一丝真诚的微笑。他的微笑




了我莫大鼓励,


让我感觉读书是世上最具诱惑 力的事。


他总是鼓励我


们奔跑,“向前奔跑,是你们惟一的



出路!



”多年 以后,当我看到


电影《阿甘正传》,想起陈老师这句话,总是泪流满面。





④在初二 行将结束时,陈老师把我叫到校舍的角落,告诉我他要


走了,调到另外一个镇的初中去, 并让



我好好学,一定要“奔”出


去。 这最我第一次没见到他对我面露微笑。我说不出一句话来,感觉


自己的精神



在瞬间将塌,只能看着他朝寝室方向走去。





⑤那个期末,我考了年 级第一名,奇迹般地在全县名列前茅,但


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太过依赖陈老



师,我不知道在他离开以后


我的学习将如何进 行下去。





⑥暑假的一天,太阳炽烈,知了趴在树枝上发出震耳的噪音,房


檐下黄澄 澄的玉米棒折射进屋的亮光如



此刺眼,我手上捧一本《林


肯传》,却心烦意乱怎么也读不下去。这时候我家那条狗狂吠起来,


我看见陈老



师探进来半个脑袋。我又惊又喜

< br>,


猛地冲过去将狗轰走,


把陈老师请进来。





⑦陈老 师是要来带我走的。他告诉我父母,我的成绩可以去市里


最好的学校

,


考全国最好的大学,


如果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学校还可


以减免学费。


直到那天,


父母才知道他们的儿子是个很能念书的孩子。


后来



我才知道,


陈 老师为了找到我


,


他冒着烈日,


骑着摩 托车在崎岖


的山路上四处打听,有一段路很窄,他连车带



人掉进了山沟,在老


乡的帮助下才把摩托车抬上来。





⑧初三开 学去城里那天,陈老师骑着摩托车栽我去。他的车骑得


很稳,耳边呼呼作响的

< p>




风声如同奏响



的快乐音乐。


一年后,


我如愿考上眉山最好的高中。


从那以后 ,我很少再见到他。





⑨一直到现在,


每当我在操场上奔跑


,


耳边总觉得陈老师在冲我吼


向前奔跑,是你们惟一的出路


!





18


、本文第一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1









2




。(


4


分)




19


、第三段划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



21


、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回忆了陈老师给我的教育与引导。




B


、记叙自己成长中的那段难忘经历。




C


、表现陈老师善于教书育人的品质。




D


、做人一定要有不断向前奔跑的精神。




22


、联系全文,说说 本文结尾的妙处。(


4


分)




4


分)





三、综合运用(


11

< p>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3-25


题。(


11


分)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有一种 公益叫


“光盘”。开学以来,大多数中小学加入到


< p>
“光盘行动进校园”活


动,反响巨大。今天,你“光盘”

< br>


了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解说】学校食堂


,


我们常能看到不少“剩男”



“剩女”。


完全吃掉的少,随意浪费的多。


6 0%


的学生



或多或少会剩饭,有的学


生扒几口就倒了。


“心疼”是食堂师傅常常提到的词。图为餐盘 里浪



W


米饭、荤


菜、素菜。





【图二解说】


开学后一个月,< /p>


一场别开生面的


“光盘行动进校园”


活动 在某中学展开:手持写有“光盘行



动从我做起”的盘子在食堂


入口进行


“行为艺术”



举着牌子劝同学


“光盘”



精心


“光盘行动”


桌贴张贴



在餐桌上


??


图为学生志愿者在餐桌前宣传“光 盘”。




< p>
【图三解说】


一天,


开饭不到

10


分钟,


就有好几个学生吃完了饭,

亮出光光的饭盘。学生志愿者当起了



小记者,在食堂现场 拍摄。图


为忐愿者镜头中的“光盘”。




23


、请结合材料,解 释一下什么叫“光盘行动”。(


3


分)




24


、假如你是“光盘 行动”志愿者,在食堂遇到了一位将许多剩


饭倒入泔水桶的同学,


你该如何劝说他响应


“光盘行动”


呢?



4


分)




25


、志愿者举着牌子 劝同学“光盘”,引发了一些争议。你赞同


这种“举牌劝食”的方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


4


分)





四、写作(


60


分)




26


、题目:那一刻,我的心头美美的





要求:(


1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 文章。




< p>


3


)不得抄袭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一)参考答案





—、文言文(


39


分)




(



)



15< /p>



)



I.


草色人帘青


2.

< p>
莲动下渔舟


3.


百草丰茂


4.


水光潋滟晴方好


5.


< p>
络摇缀




(


二)(


4


分)




6.(2



)


黄鹤楼中黄鹤已经杳无踪迹(


1


分)西湖湖面与堤岸平,


白云低垂(


1


分)




7.(2



)D



(


三)(


8

分)




8.(5


分)(


1)


凭借,仪仗(


2


分)(


2)


只要去做这件 事,那么难


的事情也变容易了。


(3


分)




9.(3


分)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


四)(


12


分)




10.(4



)


不好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


就成了这样子。




II.(4



)C



(4


分)陈实对盗者的教诲中肯,让人懂得“省己为善” 的道理,


也为陈实的善良感动。





二、现代文(


40


分)




(


一)(


18


分)




13.(2



)B(2


分)

A(1


分)




14.(4



)


要想提高发展速度,必须有领先的技术


,


< p>
2



)


而要想

< p>
达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



标,就必须依靠知识的支 撑。(


2


分)




15.(4



)


读书氛围的差距


,


使 国人对祖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安。



2


分)





原句比该句更好。原句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烈地表达了对读


书氛围的差距 的忧



虑的心情。(


2


分)




16.(3


分)


D



17.(5



)


第⑤段。



1



)


这段文字写的是国人与其他国家的阅读


氛围的比较 ,(


2


分)



与第⑤段“我国读书氛围与其他国家相比具


有较大的差距”这一阐述的中心一致


, (1



)


也与第⑥ 段第


1


句相照


应。(

< br>1


分)




(


二)(


22

< br>分)




18. (4


分)(


1)


写出了我当时放荡不羁 的形象;(


2


分)(


2)


为下


文陈老师对我的



与帮 助使我迅速成长作铺垫。(


2


分)




19.(4


分)肖像描 写(


1


分)生动地写出了陈老师与我说话时满含


笑容的神态,表现了



他热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优 秀品质。(


3


分)




20.(8


分)(


1)


给了我莫大鼓励,让我感觉读书是世上最具诱惑


力的事。(


2


分)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


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2



)



1


、 选出下面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1



)



A


.便要(


y


à


o

)还家



亭亭净植



德馨



篆(


z hu


à


n


)章



..




B.


选贤与能



黄发垂髫(


zh


à


o


)亵(


xia


)玩



衣褶



..




C.


曾不盈寸



豁(


hu


ò)然开朗



决眦(


z


ì)



问津



..




D.


屋舍俨(


y


ǎ


n


)然



因势像形案牍(


d


ú )



淤泥



..




2


、对横线处选填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



)



A


.安



(祥,详)





判断:


“祥”有“吉利的”的意 思,而“详”有“清楚”的意思,


所以横线处应填“祥”。




B


.奔



(驰,弛)





判断:


“驰”,有“快跑”的意 思,而“弛”有“放松”的意思,


所以横线处应填“驰”。




C




门弄斧



(搬,班)





判断:“搬”有“移动”的意思,而“班”有“调回”的 意思,


所以横线处应填“搬”。


D




变本加



(利,厉)





判断:“利”有“利息”的意思,而“厉”有“猛烈”的 意思,


所以横线处应填“利”。




3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



)



A


.我们那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真的 是世外桃


源啊。



....




B.


江南大学龙山校区三面环山,校风纯正,真可谓山 不在高,有


仙则名。



.........




C.


对那些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的人,我一直都 很钦


佩。



......




D.


他们虽是邻居,


也偶有交 道,


却一直老死不相往来。







< p>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



)



A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p>


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据


__6


13


日的报道,我国甲型


H1N1


流感患者人数降低了


1.2


倍。




C


、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人民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D


、受


__


影响,仅我国广东地区就 约有


2



3


万 左右大大小小的


工厂倒闭。




5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p>
()(1



)




围墙是下面,



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①很引人注意,②有五 六株南天竹,③在很可怜的颤动,④瘦弱


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6


、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p>




1


分)




A


、《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


、《核舟记》————魏学洢———明代




C


、《石壕吏》————杜



甫———唐代




D


、《爱莲说》————周敦颐———清代




7


、根据提示填写下面 名句。(


8


分)





1



《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 刻的


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2


)杜甫《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

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3


) 《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 《石壕吏》一诗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__________







8


< br>某班要举行一次名著阅读交流会,


要求每位同学在规定书目中

任选一本,


围绕下列话题中的一个准备材料。


请把你的发言 内容写在


下面。(


3


分)





书目: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水浒》





话题:


1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2


、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




9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 题目。(


5


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 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


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p>





1



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 ,


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是







A


.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


.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


.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


.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2



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


《珍爱生命需要


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为什么?





甲:

< br>邰丽华身残志坚,


为实现梦想,


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 难,


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

< p>
22


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


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


呼救。在 被困


70


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3


) 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


于天热,有位同学提议到江边 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


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


《 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



灵机一动,


说 :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38



)




(一)(


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 文,完成


10-13






【甲】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 p>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 br>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p>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p>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



-jiaru


-jiaru


-jiaru


-jiaru


-jiaru


-jiaru


-jiaru


-jia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