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语文学习方法

余年寄山水
76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1: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复杂的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语文学习方法




1.


《劝学》



1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


这句话。



2



韩愈


《师说》


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p>


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


《劝


学》 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 /p>


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p>


金石可镂。



5


.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6


.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 /p>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


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


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



2.


《逍遥游》


1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 p>
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




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


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 体描述,文中描写四


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者。



6


.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


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 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8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 加奋勉或沮丧的


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


.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 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


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


止。



3.


《师说》



1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


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


.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 用古今对比,指出从


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 笨的原因


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


.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 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


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

< p>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

< br>.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


《阿房宫赋》


< br>1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呜 呼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


.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 p>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 楼阁之


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



《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 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


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 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



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 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 ,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


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 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


.既在 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


作用的句子是:六 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 福快乐、都挂念


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 万人


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


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 /p>


.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


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


《赤壁赋》


1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



2


.概括 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

< p>


3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 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


.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



苏轼在


《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 地,


渺沧海之一粟。



6



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 色。



7


.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 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



9


.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



10


.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 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




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p>
11


.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 忽升


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2


.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 章。



13


.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 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



14


.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


缕。



15

< p>
.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6


.以月亮作比 ,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


17


.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



18< /p>


.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


.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


< br>20


.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p>



21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 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


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p>


22


.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23


. 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一方。



6.


《诗经·卫风·氓》


< p>
1


.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


.写女 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


.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


.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p>


6


.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


.写女子 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


关,泣涕涟涟;既见 复关,载笑载言。



8


.写女子回忆小 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


.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 p>
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p>


10


.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



11


.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 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


.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


《离骚》



1



《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 同情的语句是:长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p>
2



《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 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


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


.“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


美好德行的追求, 至死不改。



4


《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


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5


.诗人怨恨楚怀王 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


民心。



6



《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 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



《离骚》中表明 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



《离骚》中表 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


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 规矩而改错。



9


< br>《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


句:背 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

< p>
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

< p>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


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



《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 逐流的两句:鸷鸟


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



《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 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


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p>
14



《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




自 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



《离骚》中屈原委 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


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



《离骚》


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


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br>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


17



《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 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


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 丘且焉止息。



18



《离骚》


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


不如隐退的两 句: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19



《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 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


蓉以为裳。


< /p>


20



《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 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


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



《离 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


句:高余冠之岌岌 兮,长余佩之陆离。



22



《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


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3



《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

< p>


《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 亏


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p>
25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



26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 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 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28


.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29


.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 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8.


《蜀道难》


1



《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蜀道难》 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


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 以横绝峨眉巅。



3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


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


.运用夸张极言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


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虚写映衬表 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



6



表明 历史悠久,


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7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


感情基调的 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


张的手法表 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


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 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

< br>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p>
10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 高险


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1

< p>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


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

< br>.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


啼夜月 ,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


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

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 特点的句子


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p>


15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 胜之地,匪亲


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从


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 6


.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p>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


《登高》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登高》一诗对此 都有直接描述,这


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的感慨,抒


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 争的精神。



3


由高到低,


写诗人所见所闻,


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


.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 p>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情景交融. 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


.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 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


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p>


8


.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 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


9


.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0.


《琵琶行》


< br>1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 /p>


想。



2


.描写 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


的共鸣。



4


.描写琵琶声的句子:


< p>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


.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瑟瑟。





11.


《锦瑟》


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2



《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生烟,它表现的这种


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 br>


3



《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 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


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



12.


《虞美人》


< br>1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p>


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


短暂无常之意。



2


.李煜 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



3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 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


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 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4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


.李煜的《 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




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 句


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p>
8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 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



李煜的


《虞美人》


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 p>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br>10


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 /p>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 瑜的英气


勃发。



2

< br>.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


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 物。



4


.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 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

< p>
.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


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


流余韵,都经 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



3


.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p>


4


.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 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


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


.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 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


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


.他借用 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的句子是: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


《论语》


1



《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2< /p>



《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 ,必有我师


焉。



3

< br>.


《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 /p>


不知为不知。



4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


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p>



《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 点,更要引


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 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



《论语》中讲在 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


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





16.


《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 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br>


2



《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 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

< br>.


《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



《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 句子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 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 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8.


《曹刿论战》



1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



2


< p>
《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3



《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



《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

< br>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


.能体现 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

< p>
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3


< p>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


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 /p>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



20.


《出师表》


< br>1



《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 /p>


3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 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



4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 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



《出师表》中表 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



《出师 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陟罚减否,不宜异 同。



7



《 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

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p>


10



《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 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



《出师表》中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


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21.


《桃花源记》



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

< br>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2.


《三峡》


1



《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 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2



《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三峡 》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br>4



《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5



《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6


《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



《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8


< br>《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 泪沾裳。



9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



《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 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


是:清荣峻茂。



23.


《马说》


1



《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2



《马 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br>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

< br>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



《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 br>知马也。



9.


《马说》中能表 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



《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



11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

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


说》中 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



12



《马说》中点明伯 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


24.


《小石潭记》



1



《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 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


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 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 /p>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 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



5



《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 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6



《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


-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