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培养方案
-社会扶贫
一年级语文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培养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我国古
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说的就是小的
时候养成的习惯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
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
个人的性格。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都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能否成功,
能否获得生活的幸福,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
的学习能力。
而一个人
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他从小养成的优良的
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良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阶段
是学生的习惯养成阶段,
而一年
级是重中之重的阶段,因此,一
年级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效率,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
习习惯,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充分体现我校教育优良的学
风,
特制定我校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培养方案。
一、现状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小
学学习,
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
还不知道
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
面,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蹦蹦跳跳,另一
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假期,
娇惯自由。
因此,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意义
要想逐步改变目前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知识教学,
轻习惯养成教
育的现状。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
应有效地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
成教
育和知识教学有机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阵地,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
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
展。
三、基本原则
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实处,重在训练,贵在坚持,
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
四、培养目标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
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五、培养内容及措施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教给
孩子预习的方法,一读(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
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二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
读(
要求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
(二)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
上
课前做好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并放置课<
/p>
桌左上角,小组长督促,铃声响保持安静,静候老师上课,做到抬头
挺胸脚放平。
口令要求:
一二三四,
做好姿势,
五六七八,
闭上嘴巴。
(三)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
上课时
,要专心听讲,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
,遵守上
课的纪
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
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
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口令要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
小嘴巴,不说话。
1.
在课堂上,当
发现学生开小差时,建议:
*
沉默停止讲课,微露不悦。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孩子会感到
奇怪,自然会警觉起来,
而去注意老师的言行。
*
把
目光停留在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
并有意放慢说话的速度,
来
引起学生的注意。
*
注重正面激励,表扬反衬。
轻轻走到开小差的小朋友身边,
用手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扶扶他的
学习工具,唤起孩子的注意。这样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
/p>
2.
用多种手段反馈学生倾听态度,
与小
组评分结合起来,
以此加
强小组成员的提醒和监督。
3.
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回答问题
时,教师专注地听,并给予
学生积极评价。
4.
注重“听”的能力培养。
*
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