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句式
-梦见自己拉屎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
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
、成份省略(省略<
/p>
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
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句式)
。
< br>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
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p>
(……者,……也)
2
.
此帝王之资也。
(……也)
3
.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
4
.
刘备天下枭雄。
(……,……)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
6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7
.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为)
8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
9
.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
10
.巨是凡人。
(是)
(是在先秦以
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
.而君幸于赵王。
(……于……)
2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
< br>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
4
.受制于人。
(……受……于……)
5
.为天下笑,何也(为)
6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
(典型的被动句)<
/p>
7
.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
8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
9
.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
曷
、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
、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
全用。
(
1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借否定词“不”
)
(
2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崤之战》
)
(借疑问词“谁”
)
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
也
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
大约有四
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
.莫我肯顾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
(
1
)动宾结构(
2
)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
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
例:
A
、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
、沛公安在(动宾)
C
、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
、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介宾:宾+介)
F
、一言以蔽之。
(介宾:宾+介)
G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
H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p>
(固定结构)
③用“之”
“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
.何功之有哉
B
.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
A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
.厚赏不行,重罚不用,
而民自治。
(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
.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
(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p>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
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
,
“师
”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
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
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
A
、赋税之繁重者。
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
A
、尝贻余核舟一。
B
、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
“试以猪<
/p>
鬣撩拨虫须,仍不动。
(
《促织》
)
”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
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
,就
成了介词短语倒装
句。
例如: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王尝语暴以好乐。
4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
A
、甚矣,汝之不惠!
B
、悲哉,世也!
(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
宾
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1
.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br>()触草木。
()尽死。
(承前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蒙后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不规则省略)
2
.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承前省)
p>
②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
击缶。
(蒙后省)
3
.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
例如:①可烧()而走()也。
(动宾)
②竖子,不足与()谋!
(介宾)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省兼语)
< br>
4
.省略介词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七.固定结构
1
.不亦……乎
表示反问,
“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
.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
.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
。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
么样”
4
.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
“莫非”
“恐怕”
。
5
.无乃……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