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Ⅱ、Ⅲ卷 高三8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别妄想泡我
99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03: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掠组词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爱情无敌)


文言文阅读



西南地区名师联盟


2020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



(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p>


13


题。


< p>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


老之书,无不通晓。


为文章,典雅藻丽。


仁宗初封庆 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


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

< br>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史成,


迁户部



景灵宫



..


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 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


二万斛

< br>,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



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 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


疏乞与修《真宗实录》


,不报。既而丁 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


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


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


中,


召为枢密使。


谏官、


御史交章论:


“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


每论边事,


但列众人之言,


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 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


三千,


为贼轻侮如此。


今复用之,


边将体解矣。


且竦挟诈任数,


奸邪倾险,


与吕夷简不相能。


夷简畏其为人 ,


不肯引为同列,


既退,


乃存之以释宿 憾。


陛下孜孜政事,


首用怀诈不忠之臣,


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 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


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 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



治军尤严,敢诛杀 ,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


告竦。时竦在关 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


,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仁宗 初封


/


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


/


命教书资善堂


/


未几同修起居注


/


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


景灵宫会真观事


/


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 /p>


.仁宗初


/


封庆国公

/


王旦数言竦材


/


命教书资善堂< /p>


/


未几


/


同修起 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


/



领景灵宫会 真观事


/


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



仁宗初封


/


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


/


命教书资善堂


/


未几


/


同修起居注< /p>


/


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


景灵宫会真观事


/


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


.仁宗初


/


封庆国公


/


王旦数言竦材


/


命 教书资善堂


/


未几


/

< br>同修起居注


/


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


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


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 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 语境理


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


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句子结构的对称,文


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


竦 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


礼部员外郎”,


这段话是说“仁宗初封庆国公,


王旦几次说夏竦 的才能,


命夏竦在资善堂教


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 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


知制诰。


国史修成,


升户部员外郎”,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


如“仁宗”“庆国公”“王


旦”“竦”“材”



“资善堂”“起居注”“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 /p>


然后



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p>


如“封”是动词,


宾语是“庆国公”,


“ 仁宗初”是时间状


语,应单列,在“初”和“封”之间断开,排除


AC


两项;“兼领”意思是“兼任”,与前


面“为”共用一个 主语,中间不用断开,这就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领, 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


.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C


.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 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


.起复, 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


革职后重 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 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户部,……负责… …接待外


宾等事务”错误,接待外宾是礼部的事务。故选


B


项。



12


.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 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


书。



B


.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


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C


.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 但谏官御史


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


.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 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


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p>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 ,


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 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


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B

< p>
项,“夏竦以身示范”错误,文


章第二段说的是“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 ,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斛,用全活


者四十余万人”,意思是“适值饥年,大 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


夏竦又劝说带领


本州大姓,< /p>


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


并没有 说“夏竦以身


示范”。故选


B


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10


分)




1



既 而丁母忧,潜至京师,


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


因左右之。



5


分)




2


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


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


始陈十策。



5


分)



【参考答案】



1< /p>


)不久夏竦为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


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于是)以他为左右侍从。




2


)夏竦在陕西畏缩懦弱不肯尽力,每次议论边事,只列陈 大家的言论,到朝廷派敕使前


来督促,才陈述十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


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 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短语,再按照不同的


句式进行 调、


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


第一句中,


“既而”,不久;


“丁忧”指遭到父 母的丧事;


“潜”,暗中;“至”,到;


“依”,依附;


“中人”,宦官;


“为”,作为;“雅”,向来;“善”,形容词意动 ,以为善,赞许,欣赏;“因”,因而



或于是;


“左右”,


意动用法,


以……为左右侍从;


第一句加主语“夏竦”。


第二句中,


“畏


懦”,畏缩懦弱;“每”,每次;“但”,只,只是;“列”,列陈;“至”,到;“遣”,< /p>


派遣;“临督”,前来督促;“始”,才;“陈”,陈述。



【参考译文】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 安人。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百家、阴阳、律历,


外到佛老之书,无不通晓 。写文章,典雅修饰华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


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 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


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 、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景灵宫建成,升礼部郎中。


后二年,移邓州,又徙襄州。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


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仁宗即皇帝位,

夏竦升任户部郎中,移任寿、安、洪三州。洪州习俗尚鬼,多女巫男巫蛊惑百姓,夏竦搜索

< br>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归农业,毁掉其祭祀祠堂,以之报告朝廷。诏命江、浙以南全部


禁绝。



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欢交结,纵任方 术,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值太后


临朝,他曾上疏请求参与编修《真宗实录》


,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


城,依附宦官张怀德 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向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


于是起复

< br>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夏竦向来意在朝廷,


等到委任以西部边事,很是犹豫观望,又几次请求解除兵权。


改 判


河中府,移任蔡州。庆历年中,召用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相上奏章论列:“夏竦在 陕西


畏缩懦弱不肯尽力,


每次议论边事,


只列陈大家的言论,


到朝廷派敕使前来督促,


才陈述十


策。曾经出巡边地,


把侍婢安排在中军帐下,


几乎导致军队叛变。


元昊曾悬赏得到夏竦首级


者给钱三千,


他为敌人轻视侮辱如此。


现在又任用他,


边 地将要解体了。


而且夏竦挟诈任数,



奸邪倾险,与吕夷简合不来。吕夷简害怕他的为人,不肯引为同列,辞官隐退后,又推荐夏


竦来消除历来的怨恨。


陛下专心政事,


首先任用胸怀欺诈不忠 的臣子,


何以求得治理呢?”



夏竦以 文学起家,有名于一时,朝廷大典策书屡次让他执笔。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到


晚上用手 指画在皮肤上。


有文集一百卷。


他任州郡长官有治绩,喜欢制作 条条框框,在闾里


立保伍之法,致使盗贼不敢显露,但人们苦于苛烦骚扰。治军尤其严格 ,敢于诛杀,倘若疾


病死丧,抚慰很周到。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 能制止,有人秘密报告


夏竦。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诛斩几乎将 尽,军中大震。他的威严


方略多类此。



山西省大同市


2020


届高三开学模底全市统考语文试题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邓艾字士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 丘长陈寔碑文“丈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


名范


< p>
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


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


...


见高 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爲后为典农纲纪,


上计吏。


诣大尉司马宣王





王奇之,辟之为椽



,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



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 艾谓诸



将曰:



维今卒还,


吾军人少,


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 br>此维使化持吾,


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

< br>



洮城。


”洮城在水北,


去艾屯六十里,


艾即夜潜军径到,


维果来渡 ,


而艾先至据城,


得以




败。赐爵关内侯


,加讨寇将军。

< br>


...


景元四年秋,


召诸军征 蜀。


冬十月,


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凿山通道,




< p>
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





< br>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



个艾遣子忠出其右,


司马师纂 出其左。


忠、


纂战不利,


并还,


曰:



贼未可击。


”艾 怒:



“存


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 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 群臣面缚舆榇


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


....


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u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


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




之徒,已殄灭矣。”又曰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79-251



,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



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 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


并将降将



延岑灭族。



10.

< br>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都尉


/


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


为稻田守 丛草


/


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


/


指画军




处所时< /p>


/


人多笑焉


/


B.


为都尉


/


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


为稻田守丛草吏

/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


/


指画军< /p>




处所


/


时人多笑焉


/


C.


为都尉学士


/


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


为稻田守丛草


/


吏每见高山大泽


/


辄规度指画军



营处所时


/


人多笑焉


/


D.


为都尉学士


/


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


为稻田守丛草吏

< p>
/


每见高山大泽


/


辄规度 指画军



营处所


/

时人多笑焉


/


11.


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p>


A.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 名使



用有



别,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B.“辟之为掾”中靛掾”即掾吏,


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


分曹治事的属吏,


官府里



的办事员。



C.

< br>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




税的权利



D.“面缚舆榇



—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 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




放弃抵抗;



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 br>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3


分)



A.


邓艾不囿贫窘,


努力上进。自幼 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


家贫而自暴


< p>


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


邓艾善于用兵,


智谋出众。


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


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




还击


.


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洸城,得以避免失败。



C



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 桥,于濒临绝




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 /p>


邓艾绥纳降附,


受到称赞。


进入成都后他 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


督查约束将士


,





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 蜀人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




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2020


届高三开学考试卷


(


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 /p>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 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


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


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 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


奏事。


泽还,


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 饮如故既罢召


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


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 ,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朝廷有

< br>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 李


纳虽削伪号,


而阴蓄奸谋,


冀有以逞 。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


道出滑,


或谓馆 于外,


耽曰:


“与


我邻道,奈何疑之, 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


往入纳境,纳大喜 ,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


以 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


当 自天子命


之,


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 /p>


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 /p>


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 然,


盖长者也,


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 三年,


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


而检身厉行,

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 /p>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有删改)

< br>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 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


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 /p>


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既罢召泽/曰/诏以公


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 既罢/召泽曰/诏以公


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内诏于怀/饮如故/既 罢/召泽曰/诏以公


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


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至宋神宗 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


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署”表示授予官职,

< br>“兼”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D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 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


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 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 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


反而 对张献甫好言相劝,


并带走了张献甫,


保证了军队的安


定。




B

< p>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

< p>
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


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


李纳的士兵对他


很信服。


< p>
C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


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


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 ,但没有采纳。



D


.贾耽嗜爱读书, 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


见他,向他请教各 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故事, 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 p>
10



D


【解析】


“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


“以 泽代耽”


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


“见代”中“见”的意思相


当于“我”


,所以不能与“ 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


ABC


,答案为

D




3


分)



11



C


【解析】


“署”表示暂任、代理官职。



3


分)



12



D


【解析】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 ,而是他向别人请教。



3


分)



13



(1)


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

< p>
许他在近郊打猎。



“故事”

“以”


“优诏”各


1


分,大意


2


分。




(2)


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 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


不敢有历图谋。



“畋”


“从…‘往往”


“畏”各


1< /p>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 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


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


多次提升后,


做了汾州刺史,


在那里一共治 理七年,在行政



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


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


兼任左右威远营使。


不久做了山南西 道节度


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 。德宗在


梁州,


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

< br>樊泽回来后,


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


一会儿有急诏送< /p>


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


召樊泽做工部尚书。


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


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 /p>


“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


”命令将吏们


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


“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 所在的地方,如今


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


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


让我为您杀了他。


”贾耽说:


“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


朝,要你和我一起去。


”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 p>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 。


按照旧例,


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


因为贾耽擅长射箭,


皇上在褒


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


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



暗中藏有奸谋,


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 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


有人说让他们住


在城外,贾耽说:


“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


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


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


贾耽每次打猎,


带着几百


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 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


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 中书门下平章事,


不久被封为魏国公。


经常认为地


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

< p>
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


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


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


到老之后更加勤勉,


尤其通晓地理。


见到四面八方的 人与出使外族


的人,


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


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


一定会深


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


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 事方面


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 点厌烦,


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20


届高 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

< br>处直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


官吏 ,多失其



序,


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 ,


革颇患之。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


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


故引以佐己, 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


高。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 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


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 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


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 言。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


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


庄宗日以责三司使


孔谦,


谦不知所为。枢密小吏段< /p>


...


徊曰:


“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 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水旱,宰相职也。


”庄宗乃


命学 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革、说不能对,第曰:


“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



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 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


子为集贤院学士。庄宗崩


,革为山 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



客趣 使入朝。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


“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 /p>



可欺邪!


”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 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革贬辰州刺史,说


溆州刺史,所在驰驿


发遣。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


..


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 /p>


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 传》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已灭梁


/

< br>革乃荐韦说



/


< p>
/


说唐末


/


为殿中侍御史


/


坐事贬南海


/


后事梁


/


为礼部侍


B.

< p>
庄宗已灭梁


/


革乃荐韦说为相

/



/


唐末为殿中侍御史


/


坐事贬南海


/


后事梁


/


为礼部侍



/


C.


庄宗已灭梁


/


革乃荐韦说为相


/



/


唐末为殿中侍御史


/


坐事贬南海后


/


事梁


/


为礼部侍



/


D.


庄宗 已灭梁


/


革乃荐韦说



/



/


说唐末


/


为殿中侍御史


/


坐事贬南 海后


/


事梁


/


为礼部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指授予官职。文中豆卢革身居要职,常常突破既定的 规矩授予别人官吏职务。



B.


三司 使,后唐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三司使为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崩,本意是崩裂、


倒塌,古代一 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这里指称庄宗之死。



D.


“驰驿”中的“驿”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 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


文用的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豆卢革出身名族,不学无术。 他的父曾任唐舒州刺史。他在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随意任免官吏,不少官吏和他一 样“无学术”




B.


豆卢革随人俯仰,无所作为。唐初,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但郭崇韬坚

决反对此事,豆卢革只是附和,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C.


豆卢革身居相位,佐君乏术。庄宗时,洪水泛滥,地震不断,饿殍遍野,但豆卢革


却以“天之常道”推脱,拿不出有效对策。



D.


豆卢革任人唯亲,屡遭贬谪。豆卢革曾任命其子做拾遗, 庄宗死后,他先被罢免山


陵使,接着被贬为刺史、司户参军,后来被流放至陵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10


分)




1


)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 ,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5


分)





2


)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



5


分)




10.


【答案】


B


【解析】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


韦 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句中,


“说”指“韦说”



后面是对“韦说”的介绍,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D


两项。


“后”指“后来”


,应与后句相连,


“后事梁”


。排除


C


项。



11.


【答案】


C


C


项解说错误,


“诸侯王之死”


只 能用


“薨”



“崩”

< br>还可用于


“太后之死”



故选< /p>


C




12.


【答案】


B


【解析】


B


项,


“豆卢革随人俯仰


,


无所作为


,


唐初


,


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


革除弊端


,


但郭崇韬坚决反对此事


,


豆卢革只是附 和


,


提不出什么好建议。


”分析错误,


“郭崇



韬坚决反对此事”表述原文无 据,原文只是说“郭崇韬痛恨恶人太厉害,办事很果断”


。故



B




13.



1


)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 ,那么天子就用朱墨御批诏令责问宰相。



< br>2


)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 好


欺骗吗!



【解析】



1



“故事”


:旧例;


“大故”


:大的变故,大的灾难;


“朱书御札”


:朱墨御批诏令。




2



“俟”


:等待,


“履新朝”


:到新朝任职,


“以”


:认为。


“以我武人可欺邪!

< br>”是省略句。



参考译文: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 刺史。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


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 的掌书记。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 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


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 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韦说,唐末


任殿中侍御史,


因罪贬官南海,


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


荐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 /p>


受宦官、


伶人的蛊惑,


郭崇韬虽然对国家 竭尽忠诚,


但也不学无术,


豆卢革、


韦 说随人俯仰,


默默无所作为,


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这时唐刚刚 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


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


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


韦说、


豆卢革心中明 白这


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 亡的百


姓饿死的有几万人,


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 吃。


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


谦,孔谦不知所措。枢密院小 官段徊说:


“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


红 色书札责问宰相。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


”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


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


“水 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


事情,不值得忧虑。


”豆卢革、韦说 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



人们认 为不对,


于是改任别的官职,


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 馆学士,


韦说任用豆


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唐庄宗死,豆卢 革任山陵使,


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


到家中,


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


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

< br>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


“山陵使的官名还在,


不 等到另外任命,


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


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 !



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


上疏诬告 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


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


于是


都被罢官。


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


韦说被贬 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不久豆卢革


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


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


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


韦说为夷


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 到合州。天


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甘肃省民乐县民乐一中


2020


届高三 分班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br>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

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吴育,字 春卿,


是建安人。


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

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


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


才, 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


续 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 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


还奏:


“盗不足虑。

< p>
兖州杜衍、


郓州富弼,


山东人尊爱之,

< p>
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 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


不法,疑通判 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


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庆历五年,吴育被授



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 了强盗,皇帝派遣钦


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 虑。兖州杜衍、郓州富


弼,


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


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

吴育说:


“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


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 ,


祸患就很难抵挡。


”于是这件事情就停


了下来。


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


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


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


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 害他,


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


忙,想 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


南方 。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 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


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 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一日,侍读禁中,帝因


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 卿所当慎也”。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


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


左右大臣都有难色。


吴育论 辩不止,


于是向皇帝请求说:


“我争辩这些事情,


这是我的职责;


只是能力有限,


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 。


”皇帝对大臣说:


“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 一天,


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


子的诋毁,赞誉 ,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



育曰:“ 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


善,出一人 ,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


用,为谏 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判延州 。


【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


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 /p>


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


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


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


法。


”皇帝多 次想重用吴育,


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

< p>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


-掠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