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萧氏后族在辽代的地位
-
2010
年度毕业论文
浅析萧氏后族在辽国统治阶层中的地位
院
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
业:历史学
班
级:
06
级历史学汉班
学生姓名:董菲
学
号:
2
指导教师姓名:张文生
2010
年
5
月
10
日
浅析萧氏后族在辽国统治阶层中的地位
历史文化学院
2006
级历史学汉班董菲
指导教师张文生
< br>[
摘要
]
在辽代历史中萧姓氏族
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姓氏,辽朝贱他姓,贵耶律、萧二姓。
耶律乃辽国的国姓,萧姓则是辽
国后族的姓氏,有辽一代,历九帝、二百零九年,辽国的皇
后全部姓萧,连皇妃也大多数
姓萧,可谓历史奇观。耶律和萧二姓共同左右着辽朝的命运,
这种“姓氏止分为二”的局
面。至辽亡一直保持着。作者从辽朝萧氏的来源,其所处的政治
经济地位,来分析了萧氏
后族在辽国国家体制中所处的统治地位。
[
关键词
]
辽国
萧氏后族
世选制度
头下军州
辽国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公元
907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称汗,国号契丹。契丹是在阿保机统治
时期强大起来的,建国前征服了它的伙伴和对手,
将其统治区深入到燕山山区,建国
后又于
926
年灭渤海国,
其势力扩张到辽海一带。
阿保机的后嗣耶
律德光积极插手中
原地区政治,
利用儿皇帝石敬瑭急于称帝的心
理于
936
年得到了幽云十六州,
建立
了
一个地域广袤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统治民族契丹族无疑是居于<
/p>
统治地位的民族。
其中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大族系又在辽国统
治阶层中居于绝对
的统治地位。辽圣宗太平九年《萧仅墓志》载:“恭闻惟天既显于二仪
,我国爰分于两姓。
耶律世保承祧之业,
萧氏家传内助之风。<
/p>
”
①(
p191
)
说明辽代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这两大姓氏,
并且耶律氏的地位
是“承祧”,萧氏的地位是“内助”,即一为皇族,一为后族。这种现象
不仅中原历代王
朝所未有,
即使在其他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中也没有发现第二个,
这一点较难
理解,甚至元修《辽史》时也困惑不已。通过统计《辽史》诸传中的姓氏结构
可以看出,属
于耶律氏族系的有《辽史》卷八十九.
《耶律庶箴
传》
87
人,属于萧氏族系的有
47<
/p>
人(抛
开宗室、后妃等传中的皇室成员),分别占到总入传人数的
28.53
%和
15.41
%,合计占
总传主人数的
43.94
%,二姓之地位可见一斑。
一、辽国族系的来源
我们首先来分析
一下辽国萧氏族系的来源,谈到萧氏族系的来源则首先得说说关
于契丹姓氏的来历。契丹
族姓氏来源方面的史料主要有三条:一是《辽史
·
国语解》:“
本
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两姓矣。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
,译
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
使,其
妹复为皇后,
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
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
/p>
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剌、石抹,则已无可考矣。”
②
(
卷一百十六
)
二是《辽
史
·
后妃传序》:“太
祖慕汉高皇帝,
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三是<
/p>
《契丹国志
·
族
姓原始》:
“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之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至阿保机变
家
为国后,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世里着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
。”
注云:“今有世里没里,以汉语译之,谓之耶律氏。”
②<
/p>
(
卷七十一
)
围
绕以上史料,契丹姓氏来
源问题也有三种观点:
一是蔡美彪认为
,
辽朝建国后确立的耶律氏与萧氏,
并非古老的氏族
或胞族的称谓与部落名称,而是在氏族解体后,互通婚姻的两大集团分别采取的共姓。
“耶
律”
来源于阿保机家族原来驻地,
孙、
审密、
萧、
石抹只是不
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汉译
[1](
第五期
)
。
二是日本学者爱宕松男认为,契丹人的刘、萧两汉姓与刘邦
、萧何无关,而是由原始的姓氏
耶律和审密的谐音而来,其本意出自古代契丹人的图腾马
和牛
③(
p64
)
。三是都兴智认为,耶
律姓氏同西拉木伦河、太祖原居地
“世里”有关,改汉姓为刘、萧是辽朝绍周、汉继统思想
的反映
[2]
(第五期)
。笔者认为,上引三条史料都有道理,并不矛
盾,可互相补充。探寻契丹人
的姓氏来源,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通过解读契丹人的郡望
概念,来进行考察。从《辽史》
记载和存世碑刻资料看,契丹贵族中的耶律氏封爵多以漆
水为郡望。据《辽史》记载,耶律
颓昱、耶律海里、耶律挞不也、耶律阿思等皆封漆水郡
王。关于“漆水”一地的考证,史学
界争论很多,
但笔者认为都
兴智先生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他认为耶律氏的郡望可能是源于渭
水支流漆水,此河在今陕西岐山县附近,这一带是周人勃兴之地,耶律氏以漆水为郡望,是
为了把契丹人附会为黄帝之后。
这一点在辽末天祚帝时耶律俨纂修的
< br>《皇朝实录》
中也到了
证实。笔者认为,辽朝宗室耶律氏
以漆水为郡望封爵和改汉姓为刘,正是视黄帝为其远祖,
将自己比附为后稷、唐尧的后裔
,与周、汉一脉相承。
辽朝萧
氏的郡望是兰陵,兰陵是汉姓萧氏的郡望。检《辽史》,萧朴、萧挞凛、萧孝友
等,皆得
封兰陵郡王。萧恒德、萧速撒、萧挞不也等死后均追封为兰陵郡王;萧阿鲁带曾封
兰陵县
公、兰陵郡公。据出土的辽代墓志记载,萧继远(即《辽史》所记的萧继先)、萧孝
诚和
萧孝友兄弟,皆曾被封为兰陵郡王。萧义(即《辽史》所记的萧常哥)曾被封为“兰陵
郡
陈国公”。有的墓志则更明确地记载萧氏“兰陵占籍,厥族炽昌”,“兰陵萧氏”,“其
先兰陵人也”。正如《辽史》所记“以乙室、拔里(辽代后族的两个重要部落)比萧相国,
遂为萧氏”。萧相国,指汉初萧何,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封爵,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正
是将自己附会为萧何的后裔。
有辽一代,
后族几乎全部垄断
北府宰相预选权,
是后族即宰相
之族,与“比萧相国”的说法相
一致,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其实关于萧氏来源《辽史
·
外戚表》曾对后族族系做过简要的说明,
“
序
”
中记载:
“契丹
外戚,
其先曰二审密氏:
曰拔里
,
曰乙室己。
至辽太祖,
娶述律氏。<
/p>
述律,
本回鹘糯思之后。
大同一年,太宗
自汴将还,留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名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拔
里、乙室己、
述律三族皆为萧姓。拔里两房,曰大父、少父;乙室己两房,曰大翁、小翁;
世宗以舅氏
塔列葛为国舅别部。„„圣宗合拔里、乙室已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位二。此辽
之外戚始
末也。
”
②
(
卷一百十三
)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把后族述律氏与二审密的拔里
、乙室己并列
为三族与史实不符。述律氏与二审密是什么关系,还值得探讨。
二、阿保机皇族和应天后萧氏后族为何能够长时期的居于统治地位
阿保机家族在阿保机称帝建国的前几代,
不是掌握迭剌部的
夷离堇,
就是掌握契丹诸部
的夷离堇,其中有的三任,有的九任
,如果是三年一代,长达
27
年,几乎是终生之职。
契丹氏族选举制实际上被阿保机这样的氏族显贵们的世袭制所代替,
他们早
已成为凌
驾于氏族成员之上的贵族了。同所有的父系家长制时代的英雄们一样,阿保机先
代以
及阿保机本人,用摩尔根的话来说,
“是奉行了美女和胜利
品”这个恬不知耻的口号
的,通过族内外的掠夺和兼并,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等社会
财富,在经济上也凌
驾于氏族成员之上。
与阿保机家族世结秦晋
之好的并与之休戚相关的应天后萧氏后族
也同样是如此。而在契丹辽国建立之后,阿保机
及其亲族应天后萧氏及其亲族,利用
辽国的国家政权—上层建筑的力量,不仅推动由耶律
氏、萧氏所代表的经济制度继续
发展,而且维护并进一步扩大耶律氏、萧氏此前的既得利
益。于是阿保机亲族和应天
后萧氏亲族成为契丹贵族中的经济力量最为雄厚、政治上最为
煊赫的特权上层。
(一)契丹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保证
契丹贵族世代为官这一特权的是世选制。
这项制度早在契丹建国之前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