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
课时编号
课题名称
9-10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课时数
教室
2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 br>、掌握五代十国的基本概况和宋、辽、西夏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2
、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目标
1
、收集宋元时期的历史故事,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
、利用历史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宋元时期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
、
掌握宋、辽、西夏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教学重点
2
、掌握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
教材处理
适当删减,稍有补充
教法设计
教学
方法
学法设计
讲解法、指导法、评价法
分析法、讨论法、评价法
教学资料
教学
资源
准备
仪器设备
耗
材
作业布置
信息资源
教材、网络资源
网络信息、教学内容
多媒体
1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教学环节
一
、
导
入
新课
而引出本课内容。
新授:以提问法为主,提问学生对于
本课的知识,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一)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五代
”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
称为五代,一般认为是公元
907
年朱温灭唐到
960
年赵
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在此五十四年间,中
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
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合称“五代”
。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
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
(即荆南)和北汉等十
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
称“十国”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
的“五代十国”
。
“十国”
只是称其“
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二)宋朝的建立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
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
上称为北宋。
979
年结束五代
十国分
裂局面。
1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
事件。公元
959
年,
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
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
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
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
未辨真伪,急遣赵匡
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
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
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
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
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
/p>
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
封。史称这
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
2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后,为了防止五代十国割据混
教学内容与活动
复习以前所学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济部分的内容,进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
、
讲
p>
授
新课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乱局面的重演,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建立起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庞大的军队和官僚
机构。
3
、王安石变法
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
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
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
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
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
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p>
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
:
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
烈。
(三)辽的建立
辽(公元
916
-
1125
年)
,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
的封建
王朝,统治中国北半部达两个多世纪,其强盛时
所辖地域幅员万里。公元
916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建契丹,国号辽。历史
上又称大契丹。公元
1125
年被女
真
人所灭。
公元
927
年耶律德光继位,占燕云十六州,以幽州
为燕京,改国号为辽。
发展与灭亡
辽代与北宋对
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
1125
年为金所灭。在太祖
阿保机统治时期,创建奴隶制
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
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吞并甘州回鹘,
东灭亡渤海国,
南占领燕云十六州。太宗死后,经过世
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
982
年圣宗
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
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
制的统治。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
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圣宗在位半个世纪,
是辽朝的全盛时期。
到兴宗
,
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
繁,
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
败。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
很快取代了辽在
教学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