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0字概括孝
-
用
200
字概括孝
【篇一:用
200
< br>字概括孝】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
子故事的书,
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
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
娱亲
和
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
孝道的虚伪和
残酷。
【篇二:用
200
字概括孝】
古代有<
/p>
“
二十四孝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
帝之一,
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
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
舜手持两个
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
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
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
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
锄草。帝
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
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
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
(前
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
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
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
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
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
“
文景之治
”
。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
称
“
曾子
”
,以孝著称。少年
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
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
...
古代有
“
二十四孝
”01
孝感动天
舜,传
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
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
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
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
跳下逃脱;让
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
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
大
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
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
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
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
仍然恭恭敬敬,并
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
)即
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
年,他常常目不交
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
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使西汉社
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
统治时期被誉为
“
文景之治
”
。
03
啮指痛心
04
百里负米
05
芦衣顺母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
皮进入深山,钻进
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
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
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
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
送
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
,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
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
70
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
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
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
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
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
(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
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
永卖身至一富家
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
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
赎身
,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
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
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
(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
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
的雕像,事之如
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
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
太恭
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
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
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
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
他,江革哭告:老
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
p>
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
被
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
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
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
待,陆绩往怀里
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
< br>“
陆郎来我家
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p>
”
陆绩回答说:
“
母亲喜欢
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
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
天文、历算,曾作
《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
南)人,原本
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
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
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
子商议:
“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
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
”
当他们挖坑时
,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
“
天赐
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
亲,并得
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
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
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
通经典,文采飞
扬,京师广泛流传
“
天
下无双,江夏黄童
”
。安帝(
107-
125
年)时任
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
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
王莽之乱,又遇饥
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
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
“
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