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孝敬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活动主题:孝敬父母
学
生:三年级
李琪
杨书豪
王梓涵
曹娅琳
指导教师:
朱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2017
p>
年
9
月
,
我校请了北京讲师来我校进行感恩教育,回到班里
同学们讨论热烈,
p>
班长李琦提议:
我们究竟怎么样孝敬父母呢?不如
< br>把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定为:孝敬父母吧!同学们也都赞同。我想
这个主意不错
,
通过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让每个
孩子都能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孝敬
父母。进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感受亲情的温馨,一同把最珍贵
的孝心及感恩行动撒播在
家庭和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
“
感恩父母
”
的活动,感受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悟父
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
爱,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在
日常生活中怀着一颗
“
感恩的心
”
p>
,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合理
安排活动、组织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
。
3
、通过搜集资料、整理材料、交
流汇报,提高我们搜集、处理、交
流、汇报信息的能力。
p>
4
、通过上网搜集、调查采访等方式,锻炼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能力。
三、探究方法
1
、上网查阅法
2
、体验法
四、研究活动计划
课题确定后,
p>
为了很好地组织开展好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班
< br>级实际情况共划分为四个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主
题
,
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和评价阶段
这是老师指导我们确定活动计划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
,
制定计划
1
、确定子课题并分组。
班级主题提出后,
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
生活经验
以及知识积累
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老师的建议下,最后确定了四个研究课题:
A
、在活动前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现状,在活动
后调查学生孝敬父
母现状,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B
、查询父亲节、母亲节的由来。收集感恩父母的诗歌和孝敬父
母的感人故事。
C
、制作手抄报,小礼物等。
D
、开展一个月的感恩活动,撰写感恩活动体验日记。
子课题确定后,
为了这次活动能够很好地有序开展,
根据我班实
际,将我班划分为四个活动小组。根据相同主题,同
学们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及特长选取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调查组
组长:杨书豪
负责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现状,采访家长
孝敬父母希望孩子做哪些事情。
信息组
组长:曹娅林
负责
查询父亲节、母亲节的由来。收
集
感恩父母的诗歌和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制作组
组长:王梓涵
负责制作手抄报,小礼物等。
体验组
组长:
李琪
负责开展感恩活动,
撰写感恩活动体验日记。
2
、制定方案
组长组织制定、填写小组活动方案表。
附活动方案表
活动主题
组长
组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时间安排
小组分工
预期成果
第二阶段: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的要求,各个活动小组结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开始行动。
我们第一组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现状。
首先我们从网上查询了调查问卷
的制作方法,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
们确立了调查问卷,
把调查问卷分成
两部分,分别在活动前和活
动后发给同学们,再回收了调查问卷,最
后形成了简单的调查报告。
这是我们组在研究调查问卷
这是我们做完的调查问卷。
我们第二组负责查询。上网查阅父亲节、母亲节的由来,收集
感
恩的诗歌、故事进行整理。
母亲节
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对女神的崇拜。
17
世纪中叶,母亲
节流传到英国。每年的
5
月
< br>11
日成为国际性的母亲节。五月的第二
个星期日,
p>
会用贺卡和康乃馨来表示爱,
也有人建议以忘忧草来表达
母爱。
父亲节的由来
,
关于“父亲节由来”
,起源于美国
,<
/p>
我国父亲节起
源,要追溯到国民政府时
代。民国
34
年
(1945
年
)
的
8
月
8
日,正值
我国对日抗战
达到白热化,上海部份爱国人士看到日本人猖獗狂妄、
环境恶劣,为了激励全国同胞奋发
图强、团结力量,以期早日消灭日
本人。于是,发起“父亲节”来颂扬纪念在战场上为国
捐躯的父亲们
及英勇的战士。
现在,
世
界通行的父亲节是每年
6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日,以感谢父亲对家庭及社会的贡献。
同学们上网搜集父亲节、
母亲节的由来,
关于孝敬感恩
父母的诗
歌故事并编辑成诗集和故事集。
这是诗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
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谁氏子
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
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
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
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
有传说,
< br>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
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
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
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
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
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
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
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豫章行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
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
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
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
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
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
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
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送母回乡
母别子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
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
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
扶行一初坐,
< br>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
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
有新人胜于汝。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
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
愧听慧鸟语。
别老母
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
有子不如无。
忆母
倪瑞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
恐思儿泪更多!
步虚
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
低拂宝炉。
十五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
尘。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
宁嘱早归。
思母
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
袈裟籴米归。
p>
第二组了解一些关于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收集生活中的所见所
闻或自
己的亲身感受;
首先我们上网查找了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采<
/p>
访了一些父母。我们把搜集到的古诗编成了《古今孝敬父母故事集》
同学们上网搜集感恩的故事
,
这是故事集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
涌泉跃鲤
姜诗,
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
江六七里之遥,
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
夫妻就常
做鱼给她吃,
婆婆不愿意独自吃,
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
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
将她逐出
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
蓄所得托
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
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
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
味与长江
水相同,
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
供奉婆婆
,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
因避兵乱迁居安陆(
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
为奴,
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
于槐荫下遇一女子,
自言无家可归,
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
,为董永抵债赎身,
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
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
县
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
< br>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
,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
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
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
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
< br>上书
天赐郭巨,
官不得取,民不
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
孩子
.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
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
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
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
做到大
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
蚊
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
< br>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
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
忽然跑来一只猛
虎,
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急忙跳上前,
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
放下父亲跑掉
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
鲜
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
< br>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
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
南齐高士,
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
忽觉心惊流汗,
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
嘱咐
说:
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
拜
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
< br>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
嫉妒,不得不改嫁他
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
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
,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
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
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
母和两
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
居高位,
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
每天晚上,
都亲自为母亲洗
涤溺器
(便
桶)
,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
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
值王莽之乱,又
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
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
p>
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
分开装在
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
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
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
牛,带回去供奉他
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
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
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
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
扬,京师广泛流传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
107
-125
年)时任
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
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
有《九宫赋》
、
《天子冠颂》等。
十三、乳姑不怠
< br>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人称
山南
。
当年,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
年事已高,
牙齿脱落,
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
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
< br>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
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
但愿新妇
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
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四、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
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
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
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
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
陆郎来我家
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
陆绩回答说:
母亲喜欢吃
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
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
文、历算,曾作《浑
天图》
,注《易经》
,撰写《太玄经注》
。
十五、行佣供母
< br>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
中,江革背着母亲
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
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
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
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六、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
(今河南黄河北)
人,
幼年父母双亡,
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于
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
事之如生,
凡事均和木像商议,
p>
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
出门前一定
禀告,
回家后一定面见,
从不懈怠。
久之,
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
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
,
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
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七、闻雷泣墓
< br>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
仪被司马昭杀害,
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
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
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
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
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
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
母。
十八、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
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
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
70
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手持拨浪鼓如小
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
时跌了一跤,
他怕父母伤心,
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
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
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
双亲。一次取乳时,看
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
郯子急忙掀起
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
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
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
山。
二十、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
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
(
《论语·先进》
)
。
他
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
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
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
棉衣
。一
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
遭到父亲
的斥责和鞭打,
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
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
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
继母,说:
留下
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
,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
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二十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
直率勇敢,十分
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
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
奉命到楚国去,
p>
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
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 br>坐在垒叠的锦褥上,
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
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
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
《孔子家语·致思》
)
二十二、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
****
,
世称
曾子
,
以孝著称。少
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
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
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
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p>
有客人忽然到
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p>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
渊博,曾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
《论语·学而》
)的修养方法,相传他
著述有《大学》
、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
家尊他为
宗圣
。
二十三、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p>
汉高祖第三子,
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
/p>
(前
180
)
即
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
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
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 br>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使西汉社会稳
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
治时期被誉为
文景之治
。
二十四、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
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
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
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
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让舜
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
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
象替他耕地
,
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
有处理政事的才干,
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
察和考验,
选定舜做他的
继承人。
舜登
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
仍然恭恭敬敬,
并封象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