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115)《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的话
题是“笔尖流出的故事”。与以往记事习
作不同的是,
本次习作
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人、
事为基础,
发挥想象,
创编故事。
它不是生活的重现和复述,而是对生活故事的加工和创编。
本次习作包含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习作前的回顾。
从本单元
的三篇课文入手,
再次强调小说的文体
特征,
< br>意在让学生懂得,
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所以这些故
事读起来就像在
生活中发生过一样。
第二部分是习作内容。
p>
本部分设计了三组环境和人物,
让学
生发从
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创设一组,
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编故事。<
/p>
这三组环境
都已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
人物也是以少年形象为主,
这些故事都能在生活中
找到影子,话
题开放,角度多元,适合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一组设计的是校园
故事,人物形象鲜明,
“淘气包”和雷厉风行的班长之间很容易产生冲突情节。
第二组设计的故事地点是街头,
爱心少年与志愿者会发生哪些暖心故事?第三组
设计的是在亲人
间,
月下村庄的兄弟俩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第三部分是习作要
求。它提供了学生习作的思路和方向:先围绕主要人物想象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再考虑把
故事情节写完整,
能吸引人。
在能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
/p>
可以尝试
用环境描写或人物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形象。
第四部分是习作后的交流。
建议班
里开一个故事会
,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在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对故事
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是互学互评的过程。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行了三年的习
作练习,
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地
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完
整。在叙事中能够对人物的表现,如语言、神态、动作等
进行相应的描写。
他们能够留心生活,
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作为习作的素材,
< br>在
记实作文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但也有学生还
不能把一件事叙述清楚完
整,
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还不能熟练运
用,
写作时不能把生活积累转变为写作素
材,事件显得苍白模糊
,需要教师给予进一步指导。
<
/p>
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有多次的安排,
写的也是
有情节的想象故事,
所以本单
元习作是故事创编,
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用故事情
节表现人物形象,实际就是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也是三年级已经学习的,
所以学生可以理解,
不会成为难点。
在此基础上,
本次习作可以尝试用环境描写
烘托人物形象,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帮助
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
能从题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中选
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根据生活,展
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2.
能把
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
故事发生的环境,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
在班
级故事会上读读自己写的故事,说说你喜欢谁的故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1.
能从题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中
选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根据生活,展
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2.
能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
故事发生的环境,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能把故事写完整;
情节要围绕主要人
物展开,
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
发生的环境,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师:
同学们,
在这个单元,
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
带给我们三个感动的故事
。
这次
习作,
我们也来试着创编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让这些故事在我们
的笔尖
流淌。
1.
默读教材第
< br>64
页,
思考:
本次习作的内容
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
方?
2.
学生反馈:
习作内容:
从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
中选择一组,
或自己创设一组,
展开想
象,创编故事。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写的时候要注意:
(
1
p>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
2
)把故
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
3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
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回顾内容,感悟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桥》《穷人》《
在柏林》,让
学生回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互相说一说。
1.
先回顾复习,互相交流,再全班反馈。
(
1
p>
)
《桥》
:
一位村
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临危不乱,
以自己的威信、
忠于职守
的信念和沉稳的指挥,
将村民们安全疏散,
而自己和儿子却献出
了宝贵
的生命。歌颂了老支书沉着冷静和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
2
p>
)《穷人》: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
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
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
3
)
p>
《在柏林》
:
列车上,
一位老人要将自己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
因为在战争中他的三个儿子都死了,
而自己现在就要到前线去。
揭露了战争
对人民带来的伤害。
p>
2.
教师点拨:想一想,这三篇课文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三篇文章
的文体都是小说。虽然都是虚构的,但都
2
经典模板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
取材于生活,
所以读起来就像在生活
中发生过一样。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很
曲折,人物形象很鲜明等
等。
3.
学习“交流平台”,明确写法。
(
1
p>
)阅读教材第
65
页“交流平台”,想一想
:在小说中,怎样塑造人物形
象?
(
2
)班级
反馈,梳理方法:
●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三)联系生活,试写情节
1.
出示
教材中的三组环境和人物:(表
1
)
组别
一
环境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
街头
人物
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动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志愿者徐明
铁蛋
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
二
三
表
1
月光下的村庄
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或自己创
设一组,围绕着人物展开想象,想一想可
能发生的故事。
2
经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