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量表简介
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
;
七、学习压力,如感
到学
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
;
< br>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
校生活
;
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
高忽低
< br>;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
< br>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
个量表的平均分
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
1
p>
分,
轻度为
2
分,
中度为
3
分,偏重为
4
分,严重为
5
分。该总均分是
由
60
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
60
,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
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p>
10
个分量表分别由
6
个项目组成的,
将每个分量表
6
项
得分之和除以
6
,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
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
2
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
/p>
;
超过
2
分
p>
(
包
括
2
分
)
,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
总均分或因子分是
5
分
,
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
,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
2.5
分以上的进
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
19.16%
、偏执
13.53%
、敌对
14.05%
、人际关系敏感
20.81%
< br>、抑郁
16.43%
、焦虑
20
.53%
、适应不良
24.33%
、情
绪不稳定
26.67%
、心理不平衡
9
.11%
。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
人际关
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
20%
。
2
、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
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
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
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
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
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
、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
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
展班级活动,充分利
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
台。
2
、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
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
;
对学生要
有针对性的关注和
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
/p>
加强认知指导。
3
、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
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p>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
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报
告人:李冰
20XX
年
9
月
18
日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
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
,
为能够及时
< br>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我针对中学生心
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
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
育存在的规律
,
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
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p>
1
、研究对象
:
前
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
2
、研究方
法
:
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
,
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
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
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
,
维护
其个人稳私权
,
体现心理健康调
查的原则性
)
。
三、结果与分析
:
1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
我把
中学生心理健康
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
学习适应性
,
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
人际关系
的和谐程度
,
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2)
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p>
通过调查问卷
,
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
四种价值类型
:
踏实型
,
从众型
,
功利型和冷漠型。
(3)
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
,
异性同学的
关系
,
和师生关
系。
< br>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
10
分
,
表示人际关系最好
;
最低为
0
分
,
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
17%
的学生达到
p>
8
分以上
,
表示人
际关
系较好的类型
;40%
的学生达到
6
分—
8
分数
段
,
表示人际关系一般
;
有
43%
是不及格的
,
p>
人际关系较差
,
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
“你
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
81%
的学生都答会
,
当问及“你
的
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
,
你会真的感到眼红
< br>,
妒忌吗”时,
70%
的
学生答会的
,
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
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
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
都
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
因
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
道
,
授
业
,
解惑
,
还
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
,
朋友的角色
< br>,
这样
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
,
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
让他们以健
康的
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
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人格倾向百分比
学习焦虑
43%
对人焦虑
36%
孤独倾向
13%
自责倾向
9%
过敏倾向
2%
身体症状
9%
恐怖倾向
2%
冲动倾向
7%
3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2)
情感容易激动
,
心里话愿和朋友谈
,
但不愿与家长
,
老师谈。
(3)
学习自觉性较高
,
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
< br>,
争强好胜
,
坚持错误
,
但仍稚嫩。
(4)
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
,
自我控制力
较好。
(5)
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
,
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
析。
(6)
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
解
,
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
点
。
四讨论与建议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
,
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
,
发展学生健康心理
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
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
,<
/p>
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提出以下
建议:
< br>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
p>
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
,
促进学生综合<
/p>
素质的提高。
2
、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