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4 教案
-
4
*
梅花魂
《
梅花魂》一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
情。
课文题目“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
祖
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全文共十六
个自然段,首尾呼应。开头第
1
自然段,由梅花引出对外祖父的
回忆,结尾第
16
自然段,再
点出外祖
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外祖父爱
国思乡
的五件事情。第
2
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
乡的句子时会落泪。
第
3
自然段写因为
“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罕见地发了脾气。第
4
~
11
自然段写外祖父因
年龄大不能回国时,
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
第
12
、
13
自然段写离别的前一天,
外祖父送“我”
墨梅图,
赞美了梅花和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第
14
、
15
自然段写离别当天,
外祖父到船上送
“
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课文将深情融入对人物具体言行的描写
中。文中共写了三件和梅花有关的事情。第一件
事是“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
“训斥我母亲”,小心修复图画。对外祖父神态变
化、
动作细节
的描写,
表现出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件事是送
“我”墨梅图。
外祖父一番深情的话语揭示了他珍爱墨梅图的原因:梅花不惧严寒,不畏
风雪,是有品格、
有灵魂、有骨气的花,有气节的中华儿女也具备和梅花一样的秉性。在
外祖父心目中,梅花
就是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虽然他漂泊
海外,但身为中国人的
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第三件事是送“我”绣着梅花的
手绢。“血色的梅花”再
次表明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课文还三次写了外祖父流泪:第一
次是读诗词时流泪,外祖父
心中涌动的是对家乡、
对亲人的怀念
;
后两次都是因不能回国,
内心痛楚而流泪。
< br>三次流泪,
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表现了外祖父将墨梅图送给“我”并向“我”讲述梅花精神<
/p>
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第
12
、
13
自然段的内容。第二幅是一枝墨梅,古拙素雅,渲染了回
忆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会认“葬、腮”等生字。
< br>2
.
通过反复默读课文,
了解课
文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
情。<
/p>
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
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的关
于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
1
.
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可以让学生在读文前集中自学,
读准字音,
在读文中巩固。
“腮、
玷、眷”等字的读音易受熟字的影响而出错,可提醒学生注意辨析,并通过反复读词语的方
式巩固读音。“玷污、秉性、眷恋”等词语,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意思。
< br>
2
.
阅读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
/p>
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
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
/p>
思想感情,并迁移学习,学会仿写。
谈
一谈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的交流不要局限在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上,
引导
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
拓展到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进一步感受“梅花”
所代表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
/p>
2
.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3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初识梅花
1
.谈话:“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写
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
板书:梅花魂
)
2
.学生
齐读课题,教师强调“魂”字重读。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出示阅读任务。
(1)
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
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
.检查生字读音,出示生字词组。
葬身
腮边
虬枝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
(1)
指名学生读,教师适时正音。
(2)
全班齐读。
3
.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成果。
(1)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
/p>
2
自然段可以概括为
“读诗词落泪”。
(2)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教师相机指导。
(
珍爱墨梅图、
不能
归国、
赠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
p>
4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p>
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5
.感知课文内容。
(1)
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
指名学生读诗句。
(3)
思考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为什么外祖父读到这类诗词总会泪雨纷纷
?
这三首都是写思乡的诗,外祖父
每次读到它们会泪雨纷纷是因为他非常思念家乡。
(4)
p>
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第一次是外祖父读诗词的时候,另外两次是什么
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
①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
“
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
p>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②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
一块手绢
——
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
血
色的梅花。
(5)
外祖父三次落泪,
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6)
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
语言、
神态的句子,
p>
说说你的体会。
(
例: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
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
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
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该自然段词语“玷污”“清白”“
稀罕”的意思,明确“清
白”是“纯洁,没有污点”的意思,“玷污”是“弄脏,使有污
点”的意思,从句段中感悟
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起来理解。
< br>
②明确“稀罕”是个多义词。可指“稀奇”“认为稀奇而喜爱”“稀罕的事物”
这三种
意思,在本文中是“认为稀奇而喜爱”的意思。
(7)
仿写句子。
示例: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
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
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
“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
的吗?
p>
”
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
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抓住这
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②
指名学
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6
.
小结:
作者对祖父动作、
语言、<
/p>
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祖父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
托在了梅花之
上,所以对墨梅图十分珍惜。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文章中,也能加入对人
物的动作、
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板块三
释疑课题,感悟精神
1
.
提问:学完课文后,同学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2
.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
/p>
(1)
过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自己解决问题
。
(2)
“梅花魂”这个题目的关键
在于“魂”字,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够解释“梅花
魂”的句子。
(3)
引导学生明确:“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
的秉性就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
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
.品读重点段落。
(1)
带着感情齐读第
13
自
然段,体会梅花中蕴含的民族气节。
(2)
< br>“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不论历经多少磨难,不
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
3)
引导学生理解该自然段词语“骨气”“气节”“磨难”“欺凌”“折节”“境遇”<
/p>
的意思。
明确“骨气”为多义词,
有“刚
强不屈的气概”“书法所表示的雄健的气势”之意,
本文中指“有刚强不屈的气概”。“
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
质”,“磨难”指“在困苦的境遇中
遭受的折磨”,“欺凌”指“欺负,凌辱”,“折节”
指“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
境遇”指“境况和遭遇”。
(4)
这
篇课文借物喻人,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并在第
13
自然段解释了题目,
点明主题。
4<
/p>
.小结: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更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他漂泊海外,但
p>
是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
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 br>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
有品格,
有灵魂,
有骨气。
板块四
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1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