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母鸡》教案教学设计
-
内容
教
材
解
读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学习
环节
16
《母鸡》
上课时间
《母鸡》
是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
的变化,
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
p>
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
< br>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
造了一
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
敬。本文的语言风格
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
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
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
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
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
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
点是引导学生
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
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1.
知识与能力:
(
1
)借助小组合作认读“抗、侮、怨”等
7
个生字,培养识字的兴趣。
(
2
)积累“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趁其不备”等词语,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意思。
(
3<
/p>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 br>(
1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母鸡令人讨厌和
令人尊敬的形象。
(
2
)利用小组合作,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对比、用具体事例写特点的写作手
法。
(
3
)将《
猫》与这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之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
)引导学生体会母鸡性格的特点,体会对母
鸡的喜爱之情。
课前预习三部曲:
(
1
)
语文书
(①读课文至少三遍
②圈画生字新词
③提出
2-3
个有价值的问题)
(
2
)词语手册(①读词义及积少成多词语至少三遍
②尝试完成举一反三)
(
3
)黄冈小状元(①熟读反义词、近义词
< br>
②了解多音字组词)
学
习
预
案
课前复备
课
中
一、回顾导入
1.
< br>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
来,
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
样
的呢
2.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一)字音反馈
出示:
嘎嘎
咕咕
如
怨
如诉
啼叫
小疙瘩
一撮儿毛
欺
侮
凄
惨
可恶
雏鸡
慈
爱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小老师领读巩固。
重点
预设
:1
.指导“一撮儿毛”
的“撮”不能读错。
2.
“小疙
瘩”读
轻声。
评价
:
1.
生读得好。你声音响亮,把词语读正确了,真不错,
奖励
你一颗星。
p>
2.
生读错了。是这样读吗谁来帮助他,请你再读一遍。
三、小组合作,互助读文
(一)合作读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
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10
)
出示
(
1
p>
)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读课文,
听听同学是否
读正确、
流利。
< br>(
2
)读完后思考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
别是
哪几个自然段。
从哪一句话看出老舍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可是,
现在我改变了心思,
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
鸡。)
(讨厌——喜欢,讨厌
1-3
,喜欢<
/p>
4-7
)
<
/p>
1
.师布置小组合作读书要求,引导学生倾听、评价、纠错。
p>
要求
2
.小组合作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二)反馈交流
1.
情感是由讨厌——喜欢,讨厌
1-3
,喜欢
4-7
四、品读“讨厌”的母鸡
1
.
默读
1-3
段,
p>
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作者的讨厌用横线划出来。
用词概括作者讨厌母
鸡的原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
交流反馈
(
1
)听吧
,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
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p>
(朗读指导,关键词“没
完没了”
“讨厌
”
)
(<
/p>
2
)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