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范成大-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别妄想泡我
59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1: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风雨如磐暗故园)


望乡台


|


千山已尽一峰孤


|


范成大


|


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p>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 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孝 宗淳熙元年,作者由静江府调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成都北面


有望乡台。此诗作于入 川赴任之时。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










本诗是怎样以“望”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从此 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什么


感情?请简要赏析。< /p>










、本诗围绕一个“望”字,写了过去、当前、未来三种情景。首句概括过

去几个月的艰难行程,


可以是“回望”过去的艰难行程;


第 二句写“行人”立马


山头,


缓辔踟蹰的场面,

< br>含蓄表现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


可以说是“怅


望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申述自己立马踟蹰的缘由,可以说是“遥望”,意味


深长。










、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这两句描述的情景是:诗人即将进入蜀川,

再无崎岖之苦,


但四周的高山,


更加阻隔了与故乡的通路,


连登高以望东吴之处


也没有了,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 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


喻,形象而贴切。诗人面对展现于眼前的蜀川,应是 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


乡越远,乡思越切,这种相反的心情,构成了此诗深婉而不低 沉、萦回而不失开


阔的基调,准确表现作者的感受。










赏析










范成大《望乡台》


:千山已尽一峰孤 ,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


更无高处望东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