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鄂州南楼》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绝世美人儿
596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1: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北京学明艺术团)


范成大《鄂州南楼》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范成大《鄂州南楼》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鄂州南楼①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②。










汉树有情横北渚③,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④,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⑤,武昌鱼好便淹留⑥。










[


注]①鄂州南楼: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南楼,以东晋时镇武昌的征西将

军庾亮游此而著名,


是当时武昌城的一个谯楼,


在湖北鄂城 县南。


范成大登临的


是黄鹤山上的南楼。


②“黄鹤”句:


在南楼附近有黄鹤楼,


借用骑鹤仙人的故事。


③“汉树”句:点化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④三更市:夜市


直到深夜。


⑤鲈乡:


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 乡,


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


脍之典。垂钓手:指隐者,用以 自喻。⑥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


水,不食武昌鱼”。









1.< /p>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首 联的“黄鹤归来”一语来推断,“鄂州南楼”中的“鄂州”指今武


汉市的武昌,诗人此次 登临的南楼,建在黄鹄山上。










B.


诗中的“汉树”是“汉阳树”的 省称。从“横北渚”来看,汉阳是在长


江北岸,而楼则在江的南边。









C.< /p>


诗中的“蜀江”原指岷江,此处指长江。“抱”是说楼为长江所环绕,

楼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因而显出它的壮观来。










D.“烛天灯火”可以理解为“灯 火烛天”的倒装。写城市里灯火很多,照


亮了天空,描写了夜市的壮观景象。

< p>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p>


诗的中间四句对仗工整。颔联“横”“抱”相应,形象生动;颈联“烛

天灯火”与“摇月旌旗”对举,场面壮阔。










B.


尾联 中,作者以“垂钓手”自喻。文面意思是“武昌鱼好”使人留恋难


舍;其实是作者抒发了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抗金保国的豪迈感情。










C.


诗中 的一、二、三、七、八句都用了典故或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但作者


善于化用,所以用得贴 切自然,不着痕迹,丝毫没有生硬堆砌之感。










D.


这首 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首联叙事,中间描写,尾联抒情。而且叙


事飘逸,写景豪壮,抒 情含蓄,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答案:










[


鉴赏提示


]









这首诗 是诗人在淳熙四年自四川东归,八月中秋前一天到达鄂州,中秋夜,


受当地官吏的招待同 游南楼而作的。


首联点出在中秋夜游南楼的时间和遐想。



联写南楼形胜。颈联写鄂州和江西的夜景。末联抒情,自嘲流连鄂州景色,不如


早早回乡的心情。










石湖之诗,以清新浅切为特色,如此遒壮之什,集中并不多见 。诗中把前


人成句及轶事歌谣,点化熔裁,浑成如己出,可见其功力。就声情气象来看, 置


于放翁集中,可乱楮叶;若与老杜比,则气象差近而少其沉郁。纪昀评诗,持论


伤严。


所谓“浮声切响”,


与原初意义也有区 别。


沈约


《宋书·谢灵运传论》


云:< /p>


“若前有浮声,


则后须切响”,


原是指音 之清浊。


何焯


《义门读书记·文选》


云 :


“浮声切响,


即是轻重。


”而纪昀先 肯定此诗“声调自好”,


可见后面所谓“浮


声”、“切响”另有 所指。盖其所谓“切响”,即切合题旨或深刻警切之句,而


“浮声”则是俨然好句却无深 沉之思。


纪昀的批评盖为此而发,


故其论伤严而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