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温柔似野鬼°
846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2: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色爱区综合五月色爱区)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 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


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 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 国、


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


活动的记载。


后来,


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


,掌管国家和地方的< /p>


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


,即“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意思就是


“原有的< /p>


+


新得到的


=


拿 走的


+


还剩下的”


< br>巴比伦人民精于组


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 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


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 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 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


年,数学家卢

< p>


-


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 门阐述了复式计帐


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


,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 ,这


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

< br>已。



——卢卡


-


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 ,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


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


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


从而完成了


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


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


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


(未销售的商品)


,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

< br>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


人们逐渐意识


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


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


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


“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


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


本的报酬。


因此,


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 行严格的区分,


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 br>同时也要求进


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


更使收益表 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


之一。



3.


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 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


成为产


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 组成部分。


同时,


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

< br>化,


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


这些变化 都对成本会


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


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 p>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


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 p>
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


定期提 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但是又由于管理< /p>


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


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 息


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

< br>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


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


中立 的会计师进


行验证,


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


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


年,苏格兰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


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 程碑。




(三)现代会计阶段:



“公认会计准则”


(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 p>
GAAP)


的“会计研究公报”


(ARB)


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 发展,


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


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的建立



1929< /p>



1933


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 用。经济危机过后,


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


193 4


年,


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 认可,


这批


准则共包括


6


项内容,即:




1


)利润必须实现:




2


)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


)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 的己赚取盈余:




4


)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


)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


)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 br>


1937


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 息披露有关的


法规《会计系列公告》



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



A SR



,并在


ASR No.4


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


员会(


SEC


)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


团体先后经历了


“会计程序委员会”



CAP




“会计原 则委员会”



APB



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 p>


。其中,


FASB


自成 立以来,


迄今已经公布了


133


份财务 会计准则公告(


SFAC or 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


台外,


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


早期的管理 会计


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


侧重于标准成本、

< p>
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管理会计逐渐 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


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 决策会计放


到主要位臵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 、


单一的会计系


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


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


2 0


世纪


70


年代后,

< br>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


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


,这样


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


从而 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


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 楼阁”


式的尴尬!



二、会计思想的萌发



(一)萌芽时期的原始会计思想:



首 先指出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产品剩余是会计思想萌


芽和发展的前提,

< p>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中、


晚期人们的生产


实践决定了相应的会计思想形态;


接着考察了原始会计思想从模仿自

然到脱离模仿实物的过程以及相应的绘图记事、


刻符记事、


结绳记事、


刻契记事等形式;


最后分析了原始会计思想的作用和 意义,


包括为后


期会计思想所做的历史积累,

< br>如计数制、


实物计量单位、


原始文字等。



(二)传统中式簿记时期的会计思想:


< p>
首先分析了本期会计思想所处的历史背景,如自然经济占主导、


商品经济落 后、


重农抑商等以及相应的社会生产发展特点;


接着分析


了单式簿记思想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主要发展特色以及各阶段之间


的继 承和发展,


同时分析了单式簿记思想的作用和意义,


包括为复式


簿记思想所做的历史积累,如记账符号思想、内部控制思想、四柱结

算思想等;


最后分析了复式簿记思想的直接背景,


构成复式 簿记思想


主要方面的人名账户思想、


物名账户思想以及平衡思想 的主要发展过


程及特色。



(三)新式会计(簿记)时期的会计思想:


< br>首先指出本期处于新的历史环境中,如


1840


年后中国 社会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十分突出,


新中国建立更赋予它全新 的特点;


接着


指出会计思想的内容比以前各期空前丰富,


改革思想与改良思想的争


论构成了中式簿记改良时期的主要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会计思想的基


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展开了对记账方法 、会计属性、会计对象、会


计本质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改革开放 后成果迭出,


出现了几个有代表


性的会计学术派别,

< p>
同时会计研究也逐渐由务虚走向务实,


为中国的


改 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后分析了这一时期各


阶段会计思想的主要意义。



西方会计一千年发展史



(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



10< /p>


世纪至


11


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 中心的城市兴起,并


很快得到发展。


11


世纪末至


12


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

< p>
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


意大


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


的 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


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


从 而


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


12

< p>
世纪至


13


世纪,市


民争 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


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


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


济产生的基地。


13


世纪至


14


世 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


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


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



所发行金币“杜卡特” 已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


14


< br>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


与此同时,



13


世纪至


14


世纪 ,


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


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 盟,



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


上述变化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 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


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


”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


萌芽、产生及获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 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


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



在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


产生了佛罗伦萨式、


热那


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


“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 /p>


会计的发展里程,


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 展


阶段的转变,


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

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


献《薄记论》


,并揭开近代会计 发展史的崭新篇章。在


16


世纪至


17


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

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



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


18


世纪


70


年代的产业革 命,


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同时,


1 8


世纪在


巩固兴旺发达起来的公共会计师事业及它在审计、


复式簿记原理与早


期成本会计方面的贡献,


使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会计发展中心,


这一历


史地位一直保持到< /p>


19


世纪。




(三)西方复式簿记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的根本性转变。




13


世纪到


19


世纪,


在复式簿记时代


700


年左右的历史演进过


程中,


实现了世界会计 发展史上的两大根本性转变,


一是实现了由古


代会计发展阶段向 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


其间适应早期市场经济


发展变化要来 ,


逐步以复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取代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


系,并较 为系统地建立了“簿记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在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需要,


以建立成本会计为立足点,


以会计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


地位为基本指导思想,


已在实务处 理与理论方面开始朝着会计时代的


方向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在进入


20


世纪后才最终完成。




(四)西方会计的崛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方会计崛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军先在西欧产生、发展之必然结


果 ,


其后,


它在近代会计发展史上占据支配地位,


又是科学技术进步、


产业革命在西欧发生与发展,


以及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必


然结果。至


20


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世


界会计中心也就从英国乃 至西欧转移到美国。




(五 )


西方经济的发展,


使传统会计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p>



进入公元


11


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


进程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 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


的兴起,城市的建立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 进入到经济


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


这种演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


500


年左右。


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了帐幕,此后,


东西方国家在经 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自然而然两者在会计发


展方面的差 距也逐步扩大,


这是公元


11


世纪至< /p>


20


世纪世界会计发展


史上一个重大的历 史事实。


1494


年,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

< p>
其阿勒发表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复式记


账法, 这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8-19


世纪间产业革命的 兴


起,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现代会计的发展产

< br>生了重要影响。


1930


年,美国第一次讨论会计原则, 将会计实践上


升到理论,再用来指导实践;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使传统的会计


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个分支。




四、中国会计的发展



(



)


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

< br>


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 为始于旧石


器时代的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

< p>
1100


年至公元前


250


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


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并认识 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


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应当 真实、


恰当。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


算,


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


达到正确考核王朝 财政经济收支的


目的。



(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




在我国,


“会”


“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


根据考证 ,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