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南京三模

巡山小妖精
821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2: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返老还童意思)


南京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


分)



1.


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3


分)



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 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


_____




《空城计》散板前六向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 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


境。有时


___ ___


,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


______


,意到神


随,美不胜收。



A.


秋毫无犯



淡妆浓抹



丝丝入扣



B.


秋毫无犯



轻描淡写



环环相扣



C.


有条不紊



轻描淡写



丝丝入扣



D.


有条不紊



淡妆浓抹



环环相扣



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 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


利益。



有条不紊:紊:乱。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这里说唱腔,应该是有条不紊。



淡妆浓抹:(


1


)指浓淡适宜,颜色很 好看


(


多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华丽的衣着

)


。妆


:


化妆。

< br>



2


)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 装饰



,也比喻浓丽和素雅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


< br>轻描淡写: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这里形容唱腔,

< p>
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本意,和后面浓墨一挥形成对比。



丝丝入扣: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 /p>


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


十分细致,有条不紊 ,一一合拍。



环环相扣: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紧密。此处 的“扣”,是动词,义为套住或搭住。环是圆圈形的物品,


环与环相互套在一起,很牢靠 ,没有脱落之虞。比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就是“环环相扣”,一节与一节


衔接得很牢固 。这里说唱腔应该是丝丝入扣。




2.


下列对联中歌咏的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B



)(


3


分)



①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②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



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



③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只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A.


周瑜



周文王



史可法



B.


诸葛亮



仓颉



史可法



C.


周瑜



仓颉



文天祥



D.


诸葛亮



周文王



文天祥



①此为鄂润泉撰成都武侯祠 联。望重南阳:郡望以南阳为重。南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


亮的十年躬 耕地,我们课本上学到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等。羽扇纶

巾:手握羽扇,头戴纶巾。纶巾,青丝帛的头巾。形容儒雅从容。泽周:恩泽遍布。西蜀:诸葛亮辅佐三


国时期西蜀刘备。浣花濯锦:成都的浣花溪、濯锦江,地临武侯祠。



意译:先生的郡望,世人推重南阳。遥想当年仪容,头戴纶巾,手握羽扇,忠心耿耿扶持 汉室。你的恩泽


遍布西蜀。我喜爱此地有浣花溪、濯锦江。后人纪念你,香烟缭绕着武侯 祠。



②此联概括仓颉。


< p>
“一画本天开”化用了“一画开天”的典故,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第一画,乾为天,



故曰一画开天。清


代王筠《说文释例》卷一


:


一之所以为数首者,非曰此字只一画,即可见一之意也……此即卦画 之单,乃


一画开天之意,故平置之。



草 昧:蒙昧;世界未开化的时代。绳更结:取“结绳记事”之典故。语言产生


以后、文字出 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



1


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 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


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 /p>


(


一般是酋长和巫师


)

< br>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六书:指汉字的造字方法


,


即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笔难投:用的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典


故。



③此联概括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弘光元年


(1645



)


,清军大举围攻扬 州城,



不久后城破,


史可法拒降遇害 ,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


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江北孤城指扬州(史可法守扬州),葬衣冠因为史可法只


有衣冠冢,葬在梅岭。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3


分)



小品文是散文之一种。“小品 ”这个名词,晋代就有了,指的是佛经的简本。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 p>


这就和晚明公安、竟陵的小品


大不相同了。



①现代小品文又和晚明小品文不同



②直到晚明时代,才有所谓小品文



③还强调要用平易的语言,讲出高深的道理



④它受西洋随笔的影响很深,往往有幽默感



⑤宇宙之大,苍绳之微,无一不可以写



⑥既强调要写出作者的个性,又强调要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④③①⑤⑥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④③②①⑥⑤



首先由选项得知需 要先判断②④哪个在首位,④中说有幽默感,和前文中佛经简本不符合,故排除


CD




接着看句子,⑥中“既强调 ……又强调……”显然应该在③中“还强调”的前面,所以⑥不可能放在最后,


排除


B





A


带入再次检查,符合语序,无 不合理之处,故选


A





4.


下面这段话中,画线语句表达都得体的一组是(


C



)(


3


分)



先生乃三湘大儒,得知我祖籍 湘潭,常①叨陪末座,相谈甚欢。我毕业后,特地前往②



拜见 周先生,


并③惠赠先生命我画的斗方小品。一日午后,先生翩然④莅临寒斋,品茗小坐。 我适有对联新裱,遂张挂


素壁,谨求⑤雅教。先生凝视良久,未发一言。我正待⑥移席请 益,



先生颔首微笑,端茶闻香,低首品茗。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①叨陪末座:叨:谦词,受 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



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②拜见:拜 访会见


--


从客人方面说是会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③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



④莅临寒斋:莅临: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寒斋 :


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⑤雅教:敬辞,称对方的指教。



⑥移 席请益: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向别人请教咨询,形容此人谦逊真挚的向别人请教。



正确的为②④⑤⑥,选择


C






二、文言文阅读(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 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


不蹈绳.墨.,遂弃 去,渡河,客赵、魏间。




2


孙晟是高密人。他专心好学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年纪很轻就考取进士,去往洛阳。当 时


的进士有雕饰容貌的惯例,更崇尚名誉与礼法。孙晟举止行为豪放不羁,不(喜欢)遵 循法度(或成


规),于是就离开了(洛阳),渡过黄河,客居在赵地和魏地。

< p>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 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


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 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


至寿春,节度使 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



忽谒汉淮南王安 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


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 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


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 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


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 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唐庄宗建国,用豆卢革做宰相,豆 卢素来了解孙晟,就征召他当判官,(不久)又授予孙晟著作


郎的官职。(唐明宗)天成 年间,再次做朱守殷的判官。朱守殷造反被杀后,(孙晟受到牵连)逃跑


到了正阳。还未 来得及渡河,追捕他的骑兵就突然到来,(追兵)看到他样貌伟岸而感到惊讶,就打


量他 ,孙晟不回头,坐在淮河岸边捉身上破旧衣服上的虱子啮咬,追捕的人才舍弃他。孙晟渡过淮河

< br>到了寿春,节度使刘金抓到了他,延请(他)并和他说话,孙晟假装哑巴不能说话。在刘金处做宾客


数日,忽然拜谒淮南王刘安的宗庙。刘金预先派人躲在神座的下面,全部听到了孙晟祷告的言语 ,就


把他送到金陵城。当时烈祖正在辅佐吴,四方贤士真多来投奔(烈祖),孙晟口吃, 遇见人仓促不能


道寒暄,坐定后不久,健谈善辩话锋生动,谈古论今,听的人忘了倦怠。 烈祖非常欣赏他,让他制定


的条例法令很合烈祖的心意,于是就让他参与“禅让替代”吴 的秘密计谋。孙晟每次入宫拜见烈祖,


过了一段时间才出来,特别注重谨慎保密,没有人 能看出他的底细。烈祖登基,孙晟历任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中书侍郎等官职。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 延,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


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 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


晟若辞,是负 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


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


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


!


”周主诘之,晟曰: “升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


”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p>



元宗继位,孙晟又多次升迁做了左仆射,和冯延巳并为宰相。孙 晟轻蔑延巳的为人,(经常)侮


辱讥笑冯延巳,最终孙晟先被罢免。保大十四年,周的军 队浸入淮河以南,围攻寿春,又分兵攻破滁


州,擒获了皇甫晖,江南(君臣震恐)。(后 唐)排孙晟以司空的身份出使周,带着请降书,请求投


降周,孙晟见到冯延巳说:“这次 出使应当交给你,然而我若是推辞了,这就辜负先帝了。”孙晟奉


命出使,深夜感慨叹息 ,对副礼部尚书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不能出卖永


陵一抔土啊 。”不久,周人用楼车把孙晟带到寿春城下,让他招降守城的刘仁赡。刘仁赡看到孙晟,



3


就身着戎服在城上向孙晟行礼,孙晟在远处大声告知刘仁赡 :“你蒙受国家恩惠,一定不要打开(严


守)


城门让敌人进去< /p>


!



周的君主斥责孙晟。


孙晟说:


“我是唐的大臣,


怎么可以让节度使对外叛变 ?”


在这种情况下,周主就让王崇质回归南唐把孙晟扣留了下来。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 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



问江南事,晟

< br>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全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 /p>


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 正色请死无挠


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 ,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


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 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


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



(选自陈鳣《续唐书》)



适逢夏日多 雨后周班师回去,孙晟(被迫)跟从他们到了大梁,住在都亭驿。每次朝会,站班在


东省 官后面,后来每次召见,(孙晟)一定喝的都是醇酒。周主打探江南的情况,孙晟只说:“(唐)


君主对(您)没有二心。”周的将领张永德与李重进相互猜忌,就扬言李重进谋反。金陵(南唐)听


说了这件事,认为有机可乘,就送了内含密信的蜡丸给李重进。李重进献上金陵的密信,信中 有很多


离间的话,因此周主发怒。当时钟谟也奉使住在大梁,(周主)就把他和孙晟一起 召见过来斥责,孙


晟严肃地请求赐死毫无惧色。周主又向他打探江南的情况,最终什么也 不肯说。等到他出去,


(周主)


就命令都承旨曹翰护送孙晟到右 军巡院,陪他喝酒,酒过三巡,曹翰站起来说:


“相公你得罪了周主,

< br>请你自尽吧。”孙晟神色自然,正其衣冠拿出笏板,望着南面而叩拜说:“我蒙受君恩深厚,只有以


死来报答了!”于是自尽而死。元宗听说这件事为之痛哭,赠太傅官职,有追封他为鲁国公,谥 号文


忠,优厚抚恤他的家人。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


分)



A.


不蹈绳墨.




绳墨:法度



B.


造次不能道寒暄



造次:仓促



C.


会暑雨班师



班师:出征



D.


倡言重进反




倡言:扬言



A

项中“绳墨”本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后用来比喻规矩或法度;



B


项“造次”有“匆忙、仓促、鲁莽、善辩、须臾、轻率、随 便”等不同的意思,根据具体的语境,选取


“仓促”意;



C


项中“班师”的意思是“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



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而不是“出征”。



D


项“倡言”有“提出倡议,建议”和“扬言,



公开提出”两个义项,这里应该选后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


分)



A.


孙晟擅长写诗,曾到洛阳应试进士,因与洛阳士子们注重 仪表、崇尚名声的风气不合,后放弃功名,北


游赵、魏。



B.


孙晟装哑不愿为刘金所用,


被送 到金陵后,


他起草的教令合乎烈祖心意,


因而参与了烈祖受禅称 帝之事。



C.


元宗即位后,孙晟升 作左仆射,并和冯延巳同处相位,但他鄙薄冯延巳的为人,轻侮嘲弄他,最终被罢


相。< /p>




4


D.


孙晟受命前往寿州劝降时,身着戎服坐在楼车上,对着城上守将行拜礼。周主恼恨他没有 完成任务,于


是将他扣留。



D


项原文“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瞻。仁瞻望见晟,戎服拜(于)城上…… ”,意思


是刘仁瞻穿着军服在城上向在城下的孙晟行拜礼。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故 选


D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


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


4


分)



(孙晟)每次入宫进见,没一会 儿就出来,尤其注意谨慎隐秘,旁人不能看出他们亲近;



“移时”“乃”“务”“际”




( 2 )


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


3


分)



这次出行应当委托您,然而我要 是推辞(的话),这就是辜负了先帝;



“属”“辞”,同时要注意“是负先帝也”的判断句式,




( 3 )


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


3


分)



李重进把金陵的蜡丸密信呈上给 元宗,(元宗看到)信里有很多诱人叛变的话,因此发怒。



“反间”“是”,注意补充句子成分。




8.


孙晟谥号“文忠”,“忠”体 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上


?


请简要概述。(


4


分)




1


)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



2


)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 丢失一寸土地;




3


)招降刘仁瞻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



(< /p>


4


)始终不透露江南虚实。


< p>
此题考查筛选与概括能力,要求概括体现孙晟忠心的事件。梳理全文,可得:




1




与烈祖谋划受禅称帝之事小心谨慎;




2


)为了不辜负先帝,奉表出使后周以请求归附,却不愿丢失 一寸土地;




3

)招降刘仁瞻却叮嘱他要牢记国恩,不可叛变;




4


)始终不透露江南虚实。




三、古诗词鉴赏(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



10


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


,


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


,


兰棹舣


,


柳条带雨 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


,


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


,


新酒美


,


醉来独枕莎衣睡。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