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力量》第一集

别妄想泡我
620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2: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如何学好英语的方法)








五集电视系列片




阅读的力量




第一集




文明根脉




引子



在江苏省吴江市的松陵公园内,


坐落着一位著名学者的墓地。


一本摊开的石

雕书卷安放在他的墓前,


象征着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也表达着他对于文化


的终身热忱。


这位学者就是中国社会学和人 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


费孝通的一生


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他所 写作的《江村经济》一书更是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


典之作。



然而,费孝通与文化的初识,却来自于他不识字的祖母。



在他童年的记忆中,


八十多岁高龄的祖母总会带着他在屋前的巷弄里 捡拾书


有字符的纸片,再恭敬地置于炉火中烧掉。祖母告诉他“要敬惜字纸。

< p>




千百年来,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承续着“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的城镇


还有专门用于焚烧字纸的 “惜字塔”





人们对纸片上的文字保留着敬畏之心,


他们相信:


字 为世间至宝,


能使凡者


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这些附着着字符的纸张,不但记录着历


史、传播着文化,还印刻着人类文明的密码,蕴藏 着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





单元一



文字的诞生



【解说】




1







在横亘中国北部的阴山山脉中,这 些刻印在砂石上的岩画已经默默存在了


数千年。


它们是中国北方 的游牧民族关于狩猎、


放牧、


舞蹈、


战 争等事件的记载。



类似于阴山岩画这样的早期人类生活记载还 有法国的韦泽尔峡谷洞穴群,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挪 威的阿尔塔岩刻,


南非德拉肯斯山公园,


阿根

< br>廷洛斯马诺斯岩画,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哈萨克斯 坦的泰姆格里考古景观


岩刻等,遍及地球上五大洲的多个角落。研究者认为,这些岩石上 的图画,作为


人类早期的视觉表达,


是人类文字发明以前最重要 的记录,


它所提供的信息,



研究人类 历史的非常重要的资料。


遗憾的是,


我们至今仍然无法完全破译 其中的


信息涵义。


更为令人叹惜的是,


因为缺少文字的有效传承,


无数人类的聪明才智


流逝于时间的长 河之中。



除了岩画,人类早期的文明还包含在大大小小的绳结 和口耳相传的话语里,


但是,这些信息记录,即使侥幸残存,其中的许多内容也很难有效 破译。




【采访】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



因为口头交流它是一次性的,现 场性的,离开了这个现场,离开这一次就


没有了。




肖云儒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那样一些人类的理性思考、经验包括感情经历,全部消失了。




【解说】



经过漫长岁月的孕育,作为人类文明伟大婴儿的文字,即将迎来灵光闪现


的时刻。


如果说系统的口语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


那么,


因为文字,


人类才开始进入了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 br>


在中国的传说中,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因为结绳记事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无法


满足记录的需要,


仓颉受黄帝之命创造文字。


受命之后的仓颉终日苦苦思索,



个偶然的机会,


他在河边见到小鸟留在沙滩上的爪印,


由此受到启发,


仿照鸟的


爪印发明了最早的文字 。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这一事件为“昔者仓颉作书,



2







而天雨粟、鬼夜哭。





【采访】



肖云儒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为什么有这种很神秘的威力呢? 就是因为有了文字以后,文化可以传播了,


作物产量增加了,


天 雨粟,


叫做造化不能藏其秘,


有了文字把造化的秘密都解读


了。




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我们民间人把它归结为仓颉一人,


实际上这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仓颉可能


总结了以往人造字的这些过程,


最后加以提炼,< /p>


形成了比较相对来说固定的文字。




【解说】



传说仓颉去世后埋葬在故乡 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如今这里还有保存完好


的仓颉墓和仓颉庙。


庙中这块


“仓圣鸟迹书碑”




据说是乾隆年间的白水知县梁


善长,


搜集仓 颉所造文字遗存的二十八个字摹制而成。


而有学者考证,


碑文的 内


容记述的是黄帝征服炎帝、打败蚩尤并统一华夏的历史。


< /p>


和仓颉造字的美丽传说相比,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发明似乎更具有现实意

< br>义。这些刻画在泥板上的线条,被称为“楔形文字”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 /p>


文字。



而在中国,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这些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




【采访】



冯天瑜




武汉大学




教授







所谓甲呢,就是龟甲。它那个底部 ,是比较平整,而且颜色也比较浅,而且


它又比较坚固,它刻的文字就可以保存下来,这 是甲。骨呢,就是一般来说,主


要就是指的像牛、


马这些大型的 哺乳动物平面比较宽厚的骨骼部分上面刻字,



如肩胛骨等等。





3








【解说】







甲骨文所记录的都是殷商时期的统治者用龟甲兽骨占卜之后的结果,


距今已


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这种文字一直到


19


世纪的最后一年才被人们所发现,而


它的面世还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清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


1899


年秋的一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正在家


中望着一片龟甲出神,


这是家人从药铺抓来为他治疗疟疾的一味药材,


名字叫做


“龙骨”


。王懿荣注意到,在“龙骨”的表面隐隐约约地刻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字


符。


出于职业敏感,


王懿荣派人到药店 把


“龙骨”


全部高价买下,


经过仔细研 究,


他发现,这些“龙骨”并非什么药材,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


则是上古时期的象形文字,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的论述有关。



此后,人们追根溯源,在河南安阳的 殷商旧都遗址内先后发现了大约


15



片甲骨,


这些甲骨中共有


4500


多个 单字,


已经识别的约有


2500


个。< /p>


这些甲骨文


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 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


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为殷商文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第一手材料。




【采访】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甲骨文记载内容它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商王的世系,


这是对整个王朝的一种


历史发展的一种认识。


第二个就是它大量的一些祭祀的信息,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


的一些价值追求,价值取向。




梁中效




陕西理工学院




教授



甲骨文的发现,我们印证了司马 迁《史记》里的记载,基本上是准确的。那


么这样呢,


让我们对 商代的历史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清晰,


我们揭开了商朝历史迷


茫的 这样一种外衣,把商朝历史光华灿烂的一面,让我们感觉到美轮美奂。




【解说】




4











1903


年,王懿荣的好友刘鹗拓制自己所藏甲骨


1058


片,编成了中 国历史上


第一本关于甲骨文研究的书籍《铁云藏龟》


,与他的另 一部著作《老残游记》同


年出版。



此 后,


一批著名学者也纷纷倾心于甲骨文的研究。


这其中尤以罗振 玉、


王国


维、


董作宾和郭沫若四学者的 成就最高,


因为他们四个人的字中又都有一个


“堂”

< p>
字,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甲骨四堂”




在发现甲骨文的河南省安阳市,有一座以文字为主角的博物馆


——


中国文字


博物馆。博物馆的大门设计,是一个模仿甲骨文风格的“字” 的造型。如果把人


类文明比做参天大树,


那么,


文字就是那颗奇妙的树种和深入大地的树根。


有了


这个 基础,后来的繁花似锦才有了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可能性。




单元二



载体的演变



【解说】



在古代中国,与甲骨文几乎 同时期出现的是这些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们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因为青铜器是国 家的礼器,因此金文也就多以祀典、


赐命、诏书、征战、盟约等内容的记录为主。因为使 用的局限和记录不便,直到


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然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




【采访】



刘玉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



研究员







金文也有问题,

< br>你最多一个大鼎能刻一百多字两百多字,


两三百字三四百字


了不起,非常有限。




【解说】







在纸张发明之前,


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


也是中国古


代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的开端。除了竹简,古人还用薄木片进行书写,称为木牍。




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