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延命录》

绝世美人儿
728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云朵)


《养性延命录》













说明



《养性延命录》,南朝陶弘景 撰。陶氏字通明,号贞白、华阳陶隐居,孝昌县


令陶贞之子。自幼好学,年四五岁以芦管 为笔学书,


10


岁得葛洪《神汕传》,爱

< br>不释手,遂有学道修仙之念。刘宋末年,萧道为相,荐弘景为诸王待读,时弘景不



20


岁,虽生于朱门大户,然不与纨绔交往,唯以展读是 务。永明十年


( 492 )


脱朝服挂于神武门,上表辞官,请 入山修道,齐武帝许之,并赐以布帛,敕命所在


州县月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其服 饵,隐居于句容县句曲山,立馆于其中,


自号华阳陶隐居。初从东阳道士孙岳游,习符图 、经法,后历名山,遍访仙药,漫


游山水之间。永元初年


( 499 )


建三层楼,居其上层,唯其一家童能至其所,进益


与 世尘隔绝。粱武帝即位,慕其超凡脱俗,甚器重之,屡召不至,每遇大事,则遣


使咨询, 时人誉之为“山中宰相”。天监四年


( 505 )


移居积金东 涧,以避谷、导


养诸法养性。大同二年卒,享年


81


岁。著《神农本草经集注》、《养性延命


录》、《效验方》、《太清草 木集要》、《太清玉石丹药要集》、《药总诀》、


《肘后百一方》等。

< br>


养性延命录序



夫禀气含 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于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


大用则竭,形大劳则 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候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


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 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


贵,得丧萦于怀抱,躁挠未能自遣,不 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


患也


,


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前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


山 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采摭彭祖、李聃


长龄之术 ,上自农黄已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乃无损于后患。诸本先


皆记录,今略取 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号为《养性延命录》。庶补助于有


缘,冀凭以济物耳。


(


孙思邈亦有一书名养性延命录


)


养性延命录卷上



华阳陶隐居集



教戒篇第一



《神农经》曰


:


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


(


谓炼五石也


)


,食芝者延年

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地相弊,日月并列。


< /p>


《老君道经》曰


:


谷神不死


(


河上公曰


:


谷,养也,能 养神不死。神为五脏之


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 神去矣


)


,是谓


玄牝

< br>(


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天于人为鼻


;


牝、地也,地于人为口。天


食人以五气,从鼻



入,藏于心。五气清,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


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为形


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与地


通,故口为牝也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br>(


根,元也。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之元


气所从往来也< /p>


)


。绵绵若存


(


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


)



用之不勤


(


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




《老君德经》 曰


:


出生


(


谓 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


)


入死


(


谓情欲入于胸


臆,精散神惑故死也


)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言生 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九


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 手不妄持,足不


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


)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人欲求生,动作反< /p>


之,十三之死地也


)


。夫何故

< p>
,


以其求生之厚


(


所以动 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太厚


也。远道反天,妄行失纪


)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


所投其角,虎无 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


,


以其无死地焉


(


以其不犯上十三


之死地也


)




《庄子


?


养生篇》曰


:


吾生也有涯


(


向秀曰


:


生之所禀, 各有涯也


)


,而智也无涯


< p>
(


康曰


:


夫不虑而欲,性 之动也


;


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


无余智


;


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 常在于智用,不在性动也


)


。以有涯随


无涯,殆已


(


郭象曰


:


以有根之性,寻无穷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


已矣向秀曰


:


已困于矣,又为以攻之者,又殆矣


)




《庄子》曰


: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


向秀 曰


:


生之所无以为者,性表


之事也。张 湛曰


:


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

< p>
);


达命之情者,不


务智之所无奈何


(


向秀曰


:


命尽而死者是。 张湛曰


:


秉生顺之理,穷所禀之分,岂智


所奈何


)



《列子》曰


:


少不勤行,庄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 闲心劳形,养生之


方也。



《列子》 曰


:


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

< br>(


张湛曰


:


人与阴阳通



)


。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 也


(


始终和则神志不散


)




《老君妙真经》曰


: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


;


人常去生,非生 去人。故养生者,慎


勿失道


;


为道者, 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黄老经玄示》曰


:


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


;

< p>
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


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于神。不以精 施,故能与天合德


;


不与神化,故能与道


同式。《玄示》曰


:


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 俱,遂象飞鸟入海为


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以气化者,生可异也


;


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严君平 《老君指归》曰


:


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指 于无


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大有经》曰


:


或疑者云


:


始同起于无外,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魄于天地,资生


长于食息,而有愚有 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


,


人耶


,


解者曰


:


夫形生愚智,


天也


;


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 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馀,长


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


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


有馀,壮而声色 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道机 》曰


:


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 ,淫泆


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河图帝视萌》曰


:


侮天 时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


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

< p>


《洛《洛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体泉,润以元气,药不 辛不


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之在肺,终身无患。



《孔子家语》曰


:


食肉者,勇敢 而悍


(


虎狼之类


);

< br>食气者,神明而寿


(


仙人、灵


龟 是


);


食谷者,智慧而夭


(

< p>
人也


);


不食者,不死而神


(


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


< p>


《传》曰


:


杂食者, 百病妖邪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


;


所食愈多,心愈


塞,年愈损焉。



太史太史公司马谈曰< /p>


:


夫神者,生之本


;

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


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故人所以生者,神也


;


神之所托者,


形 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夫养生之


道,有都领 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暗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有


心之徒,可不察欤


,


《小有经》曰


: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


少怒、少好、少恶 ,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多欲


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 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


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 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


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 。奢懒者寿,悭靳者夭,放散劬劳之异


也。田夫寿,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验也。处士少疾 ,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


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胡昭曰


:


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


向膻腥之气, 口不欲尝毒辣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


息,晨夜而吟啸不止, 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


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 则啬神之一术也。



《黄庭经》曰


:


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


则 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



《 老君尹氏内解》曰


:


唾者,漱为体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 为精汋,降


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体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 ,肢


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中经》 曰


:


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 御,


躁难持,尽顺养之宜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韩融元长曰


:


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 亦能损人。然美物难将而易过,养


性所宜慎之。


< p>
邵仲堪曰


:


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 而不能甘口。充肌甘口者,


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


《素问》曰


:


黄帝问歧伯曰< /p>


: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百岁而动作不衰


(


谓血气犹


盛也


);

< br>今时之人,年所始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


将人之失 耶


,


歧伯曰


:


上古之


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


(

< br>房中交接之法


)


,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

< p>
动作,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夭命,寿过百岁


;


今 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


为常,醉以入房,以


(


欲心


)


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 神,务快其


心,逆于阴阳,治生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子》曰


:


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 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


大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 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


意,不修君臣之义,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 天下莫我知也。无谓幽


冥,天和人情,无谓暗昧,神见人形。心言小语,鬼闻人声


;


犯禁满千,地收人


形。人为阳善,正人报之


;


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正人治之

< br>;


人为阴恶,


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 以响。



老君曰


:

< br>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受先人之馀殃也


;


犯禁为恶而 遇其福者,蒙


先人之馀福也。



《名 医叙病论》曰


:


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 争尽意,


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壅,内里空疏, 惟


招众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颓华岳而断涓流,语其易


也,甚于兹矣。



彭祖曰


:


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

< p>
负,不思失,不思得,不思荣,不思辱,心不劳,形不极,常导引、内气、胎息

尔,可得千岁,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



仲长统曰< /p>


:


荡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体而不以之


安。安之而能迁,乐之而不爱。以之图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彭祖、


老聃庶几,不然彼何为与人者同类,而与人者异寿


,


陈纪陈纪元方曰


:


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 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


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 br>(


多则切伤,少则增益


)




张湛云


:


凡贵 权势者,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心死亡


(


非妖邪外侵,直由冰 炭


内煎,则自崩伤中呕血


);


始富后贫 ,虽不中邪,皮焦筋出,委痹为挛


(


贫富之于

< br>人,利害犹于权势,故疴疹损于形骸


)


。动胜寒,静胜热 ,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精报清净,乃与道合。


< p>
《庄子》曰


:


真人其寝不梦。


《慎子》云


:


昼无事者夜不梦 。



张道人年百数十,甚翘壮也,云


: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


强食饮,莫大醉, 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仙经》曰


: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 之要。所以致百


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 即折


;



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 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



张湛《养生集叙 》曰


:


养生大要


:

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


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 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义


可略焉。



青牛道士言


:


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但当莫 强为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


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劳苦胜于逸乐也。 能从朝至墓常有所为,使


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 不腐,户枢不朽


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 人得积聚


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蹙,面目黧皱,必损年寿也。



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


(


道士姓封,字 君达,其养性法则可施用


)


,大略云


:



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 减思虑,损喜怒,除


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


:


人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 寿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


之也。少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 百八十岁


(


嵇康亦云


:


道养


得理,上可寿千岁,下可寿百岁


)




彭祖曰


:


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


也。重衣厚 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


;


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 之疾


;



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 之祸


;


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

;


驰骋游


观,弋猎原野,以致荒狂之失

;


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


其理也 。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



彭祖曰< /p>


:


人不知道,经服药损伤,血气不足,内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 先


病,故为外物所犯,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


仙人曰


:


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 贪,咎莫大于谗。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


大则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施 精命夭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


肉,勿咳唾失肌汁,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蹙 ,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


惚,能行此道,可以长生。



食戒篇第二



真人曰


: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


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


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故人不要


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


数, 不欲顿多难销。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


饥乃食,食 必多


;


盛渴乃饮,饮必过。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 ,大益


也。



青牛道士言

< p>
:


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而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而饮


也。食毕行数百步,中益也。暮食毕,行五里许乃卧,令人除病。凡食,先欲得食


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嚥,甚妙。


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嚥一两嚥,乃食,主无


病。< /p>



真人言


:


热 食伤骨,冷食伤藏,热物灼肤,冷物痛齿。食讫踟躇,长生。饱食


勿大语。大饮则血脉闭 ,大醉则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


咸,此皆助五藏,益血气,辟诸 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


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 脾。如能不食此五藏,犹顺天理。燕不可


食,入水为蛟蛇所吞,亦不宜杀之。饱食讫即卧 ,成病,背痛。饮酒不欲多,多即


吐,吐不佳。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白 蜜勿合李子同食,伤五内。


醉不可强食,令人发痈疽生疮。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


[


左皮右干


]


咳嗽,不幸


伤绝藏脉损命。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销,胜于习冷。凡食皆熟,胜于生


;


少胜


于多。饱食走马成心痴。饮水勿 忽咽之,成气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变为血


痰及尿血。食热食汗出,勿洗面,令人 失颜色,面如虫行。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


口,令人口臭及血齿。马汗息及马毛入食


?


,亦能害人。鸡兔犬肉不可合食。烂茅


屋 上水滴侵者脯,名曰郁脯,食之损人。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饱食夜卧



失覆,多霍乱死。时病新差,勿食生鱼,成痢不止。食生鱼,勿食乳酪,变成

虫。食兔肉,勿食干姜,成霍乱。人食肉,不用取上头最肥者,必众人先目之,食


者 变成结气及疰疠,食皆然。空腹勿食生果,令人膈上热、骨蒸、作痈


[


病字


框,下为节字


]


。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触寒未解,食热


食,亦作刺风。 饮酒热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疮。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


作头风。荞麦和猪肉食 ,不过三顿,成热风。干脯勿置秫米瓮中,食之闭气。干脯


火烧不动,出犬始动,擘之筋 缕相交者,食之患人或杀人。羊脚中有肉如珠子者,


名羊悬筋,食之患癫痫。诸湿食之不 见形影者,食之成疰。腹胀暴疾后不周饮酒,


膈上发热。新病差不用食生枣、羊肉,生菜 ,损颜色,终身不复,多致死,膈上热


蒸。凡食热脂饼物,不用饮冷醋浆水,善失声若咽 。生葱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


脯得水自动,杀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 椒食,伤人心。胡瓜合羊


肉食之,发热。多酒食肉,名曰痴脂,忧狂无恒。食良药五谷克 悦者,名曰中士,


犹虑疾苦。食气保精存神,名曰上士,与天同年。


杂戒忌禳灾祈善篇第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