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5篇 便携版
-
1.
樊迟、仲弓问仁(
《论语·颜渊》
、
《论语·子路》
)
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出门做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如同承奉重大的祭祀。
)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
< br>)
⑶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我虽然不聪慧,也要按照您的话去做。
)
< br>⑷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
正。
)
⑸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日里言行端庄,做事严肃认真,待人衷心诚意。
)
2.
《老子》二章
(
《老子》
)
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p>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
恶的存在。
)
⑵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因此有和
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倚,音和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接随。
)
⑶是以圣人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p>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
⑷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p>
(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培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倾向,功
成业就而不居高自傲。
)
⑸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大自然的法规,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做法却不是这样,是损减不足
来供奉有余。
)
⑹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处,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德。
)
3.
晏子对齐侯问(
《左传·昭公二十年》
)
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
(齐景公从打猎场
所归来,晏子在遄台随侍)
⑵“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p>
(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谐呢?)
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国君认为可行的,其中包含有不可行的地方,臣下进言指出这些地方,使之趋于
完善可行;
国君认为不可行的,其中也包含了可行的地方,臣
下进言指出其中可行的,去掉不可行的。
)
< br>⑷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制,百姓没有争斗之心
。
)
⑸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得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能听得下去?)
⑹同之不可也如此。
(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
)
4.
史伯对桓公问(
《国语·郑语》
)
p>
⑴夫和实相生,同则不继。
(有“和”则
万事万物蓬勃生长,只认“同”则发展难以为继。
)
⑵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把不同的事物予以平衡叫作和
谐,所以能发展壮大使万物归于协调统一。
)
⑶正七体以役心,
平八索以成人,
建九纪以立纯德,<
/p>
合十数以训百体。
(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
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
设置九脏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万
民。
)
⑷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
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
(所以先王拥有九州辽
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它们协和安乐如一家。
)
⑸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
(选择
敢于只谏的人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务,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
)
< br>
⑹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p>
(只有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有一种味道就不成其美味,只是一
种事物就无法衡量比较。
)
⑺天夺之
明,欲无弊,得乎?(上天夺走了它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1
<
/p>
5.
大同(
《礼记·礼运》
)
相传
西汉
戴圣
所辑
⑴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 br>(孔子的叹息,大概是叹息鲁国的。
)
⑵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王在位的时代,我都未曾赶上,而内心深怀向往。
)
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大道盛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有的,选举贤明的人主持政事,讲求信义,
推行和
睦。
)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友分,女有家。
(所以人们不单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爱护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
天年,壮年人得以发挥所长,贡献
社会,小孩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鳏夫,死了丈
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以及患病的人
都能有所供养。
p>
)
⑸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丢弃在地
上,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厌恶不是自己使出来的,但不一定非要为自己
劳作。
)
⑹是故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于是阴谋就会消除而不兴起,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
< br>)
⑺大人世及以为礼。
(天子
诸侯把父子相传作为制度)
⑻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用来端正君臣关系,深厚父子关系,和睦兄弟关系,调和夫妻关系。
p>
)
⑼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p>
(为乡里立规矩,以勇敢和智慧的人为贤,为自己而建功立业。
)
⑽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显露
考察
揭露
通“型”典型
(
(他们)表彰合乎礼义之事,考察百姓诚实守信的风度,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
所在,标榜仁爱,提倡谦逊礼让,让老百
姓能有法规可遵从。
)
⑾由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如果有人不按这样做的话,即使是有权势的统治者,也会被罢黜,而民众都会视之为祸患。
)
6.
召公谏厉王弭谤(<
/p>
《国语·周语上》
)左丘明
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百姓不敢说话,道路相遇,只能彼此默默以目
示意。
)
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
/p>
(堵塞百姓的口,比堵塞河流后果更加严重。河流壅塞然后溃提,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塞
百姓的口也是这样。
)
⑶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治水的人,排除壅塞使河流畅流;统治民众的人,应该引导老百姓畅所欲言。
)
p>
⑷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近侍之臣尽规
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其过失,监察其是非。
)
⑸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百姓开口发表意见,国家政事的好坏
得失就能由此显现出来。
)
⑹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凡民众认为好的就推行,认为不好的就预防,这就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
/p>
⑺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
(民众思虑成熟后就自然在言谈中流露出来。
)
⑻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如果堵住民众的口,有多少人会来辅助你呢?)
7.
谏逐客书(秦
*
< br>李斯《史记·李斯列传》
)
⑴
臣问吏议逐客,窃以为过。
(我听说官吏们议论着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
⑵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
用。
(当初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予任用。
< br>)
⑶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
)
<
/p>
⑷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河海不舍弃细流,所以形成它的
深广。
)
⑸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
(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
)
⑹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这就
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
⑺
此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驱逐客卿来
使诸侯们成就功业。
)
2
⑻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的做法。
)
8.
过秦论(上)
(西汉
*
贾谊《新书》
)
<
/p>
⑴于是亲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因此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
以西的大片土地。
)
⑵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追亡逐北。
(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赶溃败逃跑的敌军。
p>
)
⑶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p>
(发展六世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
)
⑷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各国诸侯都来朝见。
p>
)
⑸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不施行仁义,攻取天下和守天下的形势就截然不同啊。
)
⑹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登上皇
帝的宝座烤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
p>
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
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
⑻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百越的君王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国下级官吏处
理。
)
⑼然陈涉瓮牗绳枢之子。
p>
(可是,陈涉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
)
⑽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可是条件好
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
)
9.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⑴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自满招
致损失,谦虚得到收益。
)
⑵盛衰之
理,虽说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在于天命,难道不是
也在于认为吗?)
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操劳能够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能够使自身灭亡。
)
⑷夫祸患常积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br>(祸患常常是从微小事积累起来的,并且有才智勇气的人常常被所沉
溺迷恋的人或
事物限制,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⑸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
君臣之首。
(当庄宗用绳索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
)
⑹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争锋。
)
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还是探究他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实都是由于人为的吧!<
/p>
10.
哀郢(战国·屈原、出自《九章
》
)
⑴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
霰。
(望见高大的楸树而叹息啊,眼泪像雪珠一样纷纷落下。
)
⑵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
⑶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
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
⑷哀州土之平乐兮,悲
江介之遗风。
(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
国风尚。
)
⑸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
愁其相接。
(心中久久不悦呀,忧愁还添惆怅。
)
⑹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良臣忠心耿
耿希望被进用,嫉妒者便纷纷设置障碍。
)
< br>⑺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原无比可达九
天云霄。
)
⑻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
首丘。
(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呀,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
11.
哀江南赋序(北
调·庾信)
骈体文
⑴余乃窜身荒谷,
公私涂炭。
(我于是逃入荒谷,此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土炭火。
)
⑵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
)
⑶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晚年。
)
⑷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p>
(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看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能
在听到吗?)
⑸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经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杀戮,如割草摧木一般?)
⑹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长江淮
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
)
⑺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风狂道阻,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无可以
达到的希望。
)
⑻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
穷愁潦倒的人想在作品里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劳碌辛苦的人想在作品中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
< b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