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期末试卷

绝世美人儿
765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4: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孽缘情缘)


最可能考的题:


四、简答:


9..


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道”


的主要内容。


P214~ 216


答案如有不对,请查阅改正


.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 探索与


实践》的改革,搞好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管< /p>


理,


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组拟制了这套 综合练习题,


以供同学们在全面掌握本


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 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背诵、默写


(


含名句填充


)


以下 篇目,并将其翻译为白话文


:



(



)


《论语》



1.


学而



1


·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政



2


·


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


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


里仁篇



4


·


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


·


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雍也



6


·


23


子 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


述而



7


·


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


·


16


子 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


·


22


子 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子罕



9


·


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


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2.


颜渊



12


·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


子路



13


·


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


宪问



14


·


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


卫灵公



15


·


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


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


·


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


子张



19


·


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


仰之。”



(二)《孟子》



2.


梁惠王上



1


·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


梁惠王下



2


·


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


公孙丑上



3


·


5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


《滕文公上》


< br>5


·


3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 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


滕文公下



6


·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七、离娄上



7


·


1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


·


3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


·


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


离娄下


8


·


8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8


·


2 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


告子上



11


·


9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


告子下



12


·


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13.


尽心上



13


·


13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 可使富也。



14


,尽心下》


14


·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三)《老子》



< br>1


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




4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p>




8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


:金玉满堂,莫 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


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


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2


章: 曲则全,枉则直。




22

< p>
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


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6



:< /p>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 br>第


42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45



: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6



:


祸莫 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8



:


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4



:


合抱之木,


生 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 行,


始于足下。



< br>73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


章< /p>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6



:

< p>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80



:


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


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


知。



二、单项选择



1


下面关于


“孟母教子”


的故事见 于西汉刘向


《列女传•母仪篇》


的是


_ __A_____




A


.孟母三迁


B


.断织劝学


C


.杀猪取信


D


.孟子去妻



2

< br>.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


__D______




A


.宋国


B


.魏国


C


.滕国


D


.齐国



3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


__B_ _____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4

< br>.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


__C_____


。< /p>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5


.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告子



6


.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


_____D___




A


.孔子


B


.墨子


C


.荀子


D


.孟子



7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


__C______




A


.王国维


B


.梁启超


C


.蔡元培


D


.章太炎



8.

< br>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


____C____


:< /p>



A.


陆贾


B.


司马迁


C.


董仲舒


D.


司马相如



9.

< br>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


___D_____

< p>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0.

< br>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


____A____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老子



11.


朱熹是


___D_____


的集大成者。



A.


文学


B.


史学


C.


哲学


D.


理学



12.

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


是指


___A_____


< br>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诗经》、《礼记》、《春秋》、《大 学》



C.


《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D.


老子》、《 庄子》、《墨子》、《孙子》



13.


《道德经》一书总共有


__B______


< br>


A.80



B.81



C.82



D.83




14

.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


__C______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15.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


______A__


为主。



A.


内篇


B.


外篇


C.


上篇


D.


下篇



16.

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


____C____

< p>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7.

《道德经》一书,是一部


___D_____


体系。



A.


自由主义


B.


存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唯物主义



18.


美洲《纽约时报》曾将


____C____


列为世界十 大古代作家之首。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

鲁迅曾说:“不读


___C_____


一书,就不知中国文 化。”



A.


《论语》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20.


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


____B____


。< /p>



A.


有为而治


B.


无为而治


C.


有为有治


D.


无为无治



21.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


___A_____




A.


以柔克刚


B.


以刚克柔


C.


阴阳调和


D.


阴阳对立



22.


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


_D_______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23.

《庄子》一书的首篇文章是


_B_______




A.


齐物论


B.


逍遥游


C.


秋水


D.


人间世



24.

< br>《庄子·至乐》篇里,记载的“鼓盆而歌”,所反映的是庄子的


___C____ _




A.


道德观


B.


价值观


C.


生死观


D


祸福观



25.

佛教的起源地是


____B____


A


.古希腊





B


、古印度




C


、古中国




D


、古埃及



26.


比丘的含义是


____D___ _




A


、爱心



B


、施舍




C


、慈悲





D


、乞士



27.


大乘佛教的“乘”代表的意义是


_C_______




A


、相乘




B


、罗汉




C


、运载




D


、修行



2 8.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所形成的派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D


A


、汉传佛教




B


、藏传佛教




C


、上座部佛教




D


、苯教



29.


因佛教而形成的中国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的


____D____




A


、敦煌




B


、云岗



C


、龙门




D


、嵩山




30.


中国禅宗的六祖是


______ A__




A


、慧能




B


、道信




C


、神秀




D


、弘忍



3 1.


清朝皇室基本信仰的是


___C_____




A


、汉传佛教




B


、南传佛教




C


、藏传佛教




D


、基督教



32.


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


__B__ ____




A.


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33.

汉武帝时蜀郡太守


___C_____


创办了“石室精舍”


,


这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办


学校。



A.


李冰


B.


班固


C.


文翁


D.


司马相如



34.


“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


___D_____




A.


王褒


B.


杨雄


C.


司马相如


D.


枚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