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国学经典导论期末试卷
-
最可能考的题:
四、简答:
9..
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道”
的主要内容。
P214~
216
答案如有不对,请查阅改正
.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
p>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国学经典进大学课堂的
探索与
实践》的改革,搞好省级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管<
/p>
理,
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组拟制了这套
综合练习题,
以供同学们在全面掌握本
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
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一、背诵、默写
(
含名句填充
)
以下
篇目,并将其翻译为白话文
:
(
p>
一
)
《论语》
1.
学而
1
·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政
2
·
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
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
里仁篇
4
·
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
·
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雍也
6
·
23
子
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
述而
7
·
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
·
16
子
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
·
22
子
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子罕
9
·
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
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2.
颜渊
12
·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
子路
13
·
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
宪问
14
·
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
卫灵公
15
·
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
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
·
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9.
子张
19
·
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
仰之。”
(二)《孟子》
2.
梁惠王上
1
·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
梁惠王下
2
·
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
公孙丑上
3
·
5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
《滕文公上》
< br>5
·
3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
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
滕文公下
6
·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七、离娄上
7
·
1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p>
7
·
3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
·
p>
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
离娄下
8
·
8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8
·
2
8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
告子上
11
·
9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
告子下
12
·
1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13.
尽心上
13
·
13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
可使富也。
14
,尽心下》
14
·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三)《老子》
第
< br>1
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
第
4
p>
章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p>
第
8
章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
9
:金玉满堂,莫
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
p>
12
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
19
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
22
章:
曲则全,枉则直。
第
22
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25
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
36
章
:<
/p>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 br>第
42
章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第
45
章
: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
46
章
:
祸莫
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58
章
:
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
64
p>
章
:
合抱之木,
生
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
行,
始于足下。
第
< br>73
章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
74
章<
/p>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
76
章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
80
章
:
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
81
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
知。
二、单项选择
1
.
下面关于
“孟母教子”
的故事见
于西汉刘向
《列女传•母仪篇》
的是
_
__A_____
。
A
.孟母三迁
B
.断织劝学
C
.杀猪取信
D
.孟子去妻
2
< br>.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
__D______
。
A
.宋国
B
.魏国
C
.滕国
D
.齐国
3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出自
__B_
_____
。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4
< br>.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
__C_____
。<
/p>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5
.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告子
6
.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
_____D___
。
A
.孔子
B
.墨子
C
.荀子
D
.孟子
7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
__C______
。
A
.王国维
B
.梁启超
C
.蔡元培
D
.章太炎
8.
< br>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思想家是
____C____
:<
/p>
A.
陆贾
B.
司马迁
C.
董仲舒
D.
司马相如
9.
< br>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
___D_____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0.
< br>表达对苛政、暴政痛恨,感叹“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家是
____A____
p>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老子
11.
朱熹是
___D_____
的集大成者。
A.
文学
B.
史学
C.
哲学
D.
理学
12.
在中国历史上是朱熹首次把《四书》编辑在一起,并予以集中注释。
《四书》
是指
___A_____
:
< br>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诗经》、《礼记》、《春秋》、《大
学》
C.
《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D.
老子》、《
庄子》、《墨子》、《孙子》
13.
《道德经》一书总共有
__B______
。
< br>
A.80
章
B.81
章
C.82
章
D.83
章
14
.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的是
__C______
。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15.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庄子应以
______A__
为主。
A.
内篇
B.
外篇
C.
上篇
D.
下篇
16.
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
____C____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7.
《道德经》一书,是一部
___D_____
体系。
A.
自由主义
B.
存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唯物主义
18.
美洲《纽约时报》曾将
____C____
列为世界十
大古代作家之首。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
鲁迅曾说:“不读
___C_____
一书,就不知中国文
化。”
A.
《论语》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20.
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还是
____B____
。<
/p>
A.
有为而治
B.
无为而治
C.
有为有治
D.
无为无治
21.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因此强调
___A_____
。
A.
以柔克刚
B.
以刚克柔
C.
阴阳调和
D.
阴阳对立
22.
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的是
_D_______
。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23.
《庄子》一书的首篇文章是
_B_______
。
A.
齐物论
B.
逍遥游
C.
秋水
D.
人间世
24.
< br>《庄子·至乐》篇里,记载的“鼓盆而歌”,所反映的是庄子的
___C____
_
。
A.
道德观
B.
价值观
C.
生死观
D
祸福观
25.
佛教的起源地是
____B____
A
.古希腊
B
、古印度
C
、古中国
D
、古埃及
26.
比丘的含义是
____D___
_
。
A
、爱心
B
、施舍
C
、慈悲
D
、乞士
27.
大乘佛教的“乘”代表的意义是
_C_______
。
A
、相乘
B
、罗汉
C
、运载
D
、修行
2
8.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所形成的派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D
A
、汉传佛教
B
、藏传佛教
C
、上座部佛教
D
、苯教
29.
因佛教而形成的中国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的
____D____
。
A
、敦煌
B
、云岗
C
、龙门
D
、嵩山
30.
中国禅宗的六祖是
______
A__
。
A
、慧能
B
、道信
C
、神秀
D
、弘忍
3
1.
清朝皇室基本信仰的是
___C_____
。
A
、汉传佛教
B
、南传佛教
C
、藏传佛教
D
、基督教
32.
巴蜀文化首次辉煌于
__B__
____
。
A.
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33.
汉武帝时蜀郡太守
___C_____
创办了“石室精舍”
,
这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官办
学校。
p>
A.
李冰
B.
班固
C.
文翁
D.
司马相如
34.
“汉赋四大家”中,不是蜀人的是
___D_____
。
A.
王褒
B.
杨雄
C.
司马相如
D.
枚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