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每日一练

别妄想泡我
573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春晚网络直播)


文言文每日一练












.................................................. ........................


3


1.


班昭续《汉书》


....... .................................................. .........


4


2.


蔡文姬求情


......... .................................................. ...........


5


3.


炳烛而学


.......... .................................................. ............


6


4.


薛奎识范镇


......... .................................................. ...........


7


5.


芮伯献马贾祸


........ .................................................. ..........


8


6.


及之而后知


......... .................................................. ...........


9


7.


管仲破厚葬


......... .................................................. ..........


10


8.


董叔攀附权贵


........ .................................................. .........


11


9.


王昭君出汉宫


........ .................................................. .........


12


10.


魏收改武学文


..................... ........................................


13


11.


千轴不如一书


..................... ............................................


14


12


.答苏迈书①


........ .................................................. .........


15


13


.答李几仲书①


....... .................................................. ........


16


14.


黄庭坚论书法


....... .................................................. .........


17


15.


强弱之辩


......... .................................................. ...........


18


16


.邴原戒酒


......... .................................................. ..........


19


17


.金农与苍头


........ .................................................. .........


20


18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 .................................................. ......


21


19


.李西涯与程篁墩


...... .................................................. .......


22


20.


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 .................................................. ......


23


21.


黄鲁直敬重苏轼


...... .................................................. ........


24


22


.张明善讥张士德


...... .................................................. .......


25


23


.王积薪闻棋


........ .................................................. .........


26


24


.苏东坡北归


........ .................................................. .........


27


25


.李贺作诗


......... .................................................. ..........


28


26.


蒲松龄之妻


........ .................................................. ..........


29


27


.李泰伯改字


........ .................................................. .........


30


28.


康德涵救李梦阳


...... .................................................. ........


31


29


.余文坼意外遂愿


...... .................................................. .......


32


30


.文人相轻


......... .................................................. ..........


33


31


.杨维桢执教


........ .................................................. .........


34


32


.青文胜为民请命


...... .................................................. .......


35


33


.郑板桥知潍县


....... .................................................. ........


37


34


.王恭从会稽还


....... .................................................. ........


39


35


.韩云门娶盲女


....... .................................................. ........


40


36


.蔡邕被害


......... .................................................. ..........


42


37


.观第五泄记①


....... .................................................. ........


43


1



38


.宴客摆阔


......... .................................................. ..........


45


39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 .................................................. .....


46


40.


商於子驾豕


........ .................................................. ..........


48


41.


诸葛亮传略


........ .................................................. ..........


50


42.


申屠敦之鼎


........ .................................................. ..........


52


43.


杭世俊喜博


........ .................................................. ..........


54


44.


里社祈晴文①


....... .................................................. .........


55


45


.赞刘谐


.......... .................................................. ...........


57


46


.匡衡凿壁借光


....... .................................................. ........


59


47


.杨万里忧国


........ .................................................. .........


61


48


.苏轼私识范仲淹


...... .................................................. .......


63


49


.金农为盐商解窘


...... .................................................. .......


65


50


.蔡邕听琴


......... .................................................. ..........


67


51


.郑玄对应劭


........ .................................................. .........


69


52


.冯梦龙补《西楼记》


.... .................................................. .....


71


53


.萧何难汉高祖


....... .................................................. ........


72


54


.永某氏之鼠


........ .................................................. .........


73


55


.陈亢问于伯鱼


....... .................................................. ........


74


56


.郭琇面劾权臣


....... .................................................. ........


75


57


.严君平不仕


........ .................................................. .........


76


58


.海市蜃楼


......... .................................................. ......


77


59


.晏殊诚实


......... .................................................. ..........


79


60


.龚遂为渤海太守


...... .................................................. .......


81
























2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篇目多,容 量大,选文杂,


文体异,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处 理好基础


只是掌握与文本赏析之间的关系。文言文基础只是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重


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内容。由


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积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课外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文

< p>
言文教学不能忽视这一块。



本教材选取的


60


个文言篇目,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易懂且富有趣味性。内容多


为历代文化名人,这也高度契合高考文言文对人物传记的考查。同学们,只有多阅

< p>
读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文言诗文的感悟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的文学素养。

< br>我们一定要做到疏通文意,理解词语,同时,这些短文都蕴涵着做人的深刻道理,


包括思想道德、理想追求、意志品质、待人接物等方面内容,通过阅读思考,也能


从中懂 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且也是我们写作很好的素材,学以致用才是我们语文


学习的最终目 标。所以,我们平时要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


标、有收获。



我想,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单靠考试前的突击是不能解 决任何问


题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学好语文的希望放在最后关头,注重平时的积累, 才


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3




任秋祯



2017



2



6




1.


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


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


阁③踵 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


辄诏大家作 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


选自《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


)


[


注释


]


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

家藏书楼。



【思考与练习】


< /p>


1


.解释:①竟


_________


②辄


_________


2


.翻译:





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师事焉





4



学有所悟:














2.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


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


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 ,然文状


⑤已去,奈何


?


”文姬曰:“ 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


之命乎


!


操感其言


,


乃追原⑦祀罪。

< p>


(


选自《后汉书



董祀妻传》


)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 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诣


_________


②徒


_________


③厩


______ ___


④虎士


_________


2


.翻译:





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实相矜;









垂死之命。






5



3


.理 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 )


学有所悟:













3.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


②呼


?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



(


选自汉



刘向《说苑》


)


[


注释


]

< p>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烛:点燃蜡烛。< /p>



[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暮



②安敢



③善



2


.翻译: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


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


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6





学有所悟:














4.


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 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


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 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



范镇传》)

< p>


[


注释


]

< p>
①范镇:宋朝人。②绾


(w


ǎ

n)


:留。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④伟人:不


平常的人 。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俾



②益



③退



④趋



⑤逾



2


.翻译:



①薛奎守蜀




②及还朝,载以俱




③当以文学名世




7




学有所悟:















5.


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


(ru

< p>
ì


)


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 曰:“不如捐


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 止一马,


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 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 /p>


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


选自明



刘基《郁离子》

< p>
)


[


注释


]


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②晓:争吵。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帅



②捐



③厌



④卒



⑤逐



2


.翻译:



①子无以应之




②是贾祸也




③遂谮诸王



8




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学有所悟:












6.


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


夫之一足①;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


如庖丁之一啜③。< /p>



(


选自《魏源集》


)


[


注释


]


① 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


(chu


ò


)


:尝一


口。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乌



②披



2

< p>
.“五岳”是指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


五座高山。



3


.翻译:



①履之而后艰




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4


.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9






学有所悟:













7.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


“布 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

< br>”管仲对


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 戮③其尸,


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


选自《韩非子》


)


[


注释


]


① 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无以



②对



③为



2


.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10



3.


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学有所悟:












8.


董叔攀附权贵


< br>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


!


”曰 :“欲为系援③焉。”


他日,


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

< p>
曰:


“不吾敬也。



献子 执而纺⑥之槐。


叔向过之.


曰:


“子盍 为我请乎


?


”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 又何请乎


?




(


选自《国语



晋语》


)


[


注释


]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援:结交攀


附 。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⑥纺:吊、悬。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他日



②执



2


.翻译: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子盍为我请乎


?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


11




学有所悟:
















9.


王昭君出汉宫


< br>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


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


帝以明君 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


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p>


)


[


注释


]


①宫人:


宫女。


②和:


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图



②但



③中



2


.翻译:



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3.


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


____


;“常者”向


____

货赂。



4


.理解:“但名字已去 ”中的“去”,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



12



学有所悟:















10.


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 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


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


(j


ǐ


)


多少


?

< p>
”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④,坐板床,随树


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 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



(


选自《北齐书



魏收传》

< p>


[


注释


]

< p>
①魏收:


北齐人。


②荥


( x


í


ng)


阳:


古地名,


在今河南境内。


③调:


嘲笑 。


(



夏月:夏季。⑤讽诵:背诵。< /p>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及



;②辍



2


.翻译:



①颇已属文




②欲以武艺自达




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




④以文华显



13




3


.“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


B.


因此跟随别人读书



C.


于是埋头读书


D.


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学有所悟:









11.


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


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襕⑧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⑨能文有


名,唯 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


如张景一书。 ”



(


选自宋



沈括《梦溪笔谈》


)


[


注释


]


①柳开:北宋人。②任气:任性气盛。③应举:参加科举考试。④主司:主


考官。⑤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⑥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⑦ 引试:面试。⑧襕


(1


á


n)


: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⑨张景:柳开的学生。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少


________


②凡


________


③擢


_____ ___


2


.翻译: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3


.理解:“千轴’’为什么不如“一书”,这中间存在一个什 么问题


?




学有所悟:




14















12


.答苏迈书①


< br>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顾 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


“三人


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 耳。



(


选自宋



黄庭坚《山谷全集》


)


[


注释


]


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

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


己 所说。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病


________


②窃


________


③学问


____ ____


2


.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

< br>__________



__________


3


.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

< p>
__________



__________


4


.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


__________

》是


________


所说。




学有所悟:







15











13


.答李几仲书①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 ,则不得归怨于


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 欤,则不


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 当


继此有进于左右。




(


选自宋



黄 庭坚《山谷全集》


)


[


注释


]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


(


摘录


)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


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长者


_________

②然


________


2



理解:


“学问琢磨”


是指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



理解:


“晚成之器”


即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


其自废惰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


.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 ,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


A.


当继续给你写信


B.


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



C.


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


D


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学有所悟:







16








14.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


法 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


横于胸中 ,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


木人⑧舞中节拍 ,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


(

< p>
选自宋



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 p>
)


[


注释


]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


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


黄庭 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


(rul)


:一 种吸血的小虫。⑦品


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法



②已



③拙



④中



2


.翻译:



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


②幼安然吾言乎


?


3


.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



,是形容




学有所悟:










17








15.


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


为弱者 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


?


所谓弱者,岂


怯懦之谓耶


?


盖在乎有德 ,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


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 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


刚不辍③其弱也。

< br>


(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


[


注释


]


①奉:尊重。此指陪衬。②御:支配 ,此指显出。③辍


(chu


ò


)


:停。此指消


除。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夫


________


②宗


________


③金


_____ ___


④至


________


2


.翻译:



岂怯懦之耶?





3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学有所悟:









18








16


.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


至陈 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


师友以原 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


当远别,因见贶 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


选自《三国志


魏书



邴原传》注引


)


[


注释


]


①邴


(b


ǐ


ng)


原:三国 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


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 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


(ku


à


ng )


:赐与。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会



②耳



2


.翻译:①单步负笈



②但以荒思废业



3

< br>.“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B.


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C.


因为你们赐我钱;


D.


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


.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




学有所悟:










19








17


.金农与苍头


< br>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


辄 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


头故,时 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




(


选自清



全 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


注释


]


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辄



②治



③顾



④以



⑤铭



2


翻译:



所规模甚高雅







学有所悟:















20








18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 p>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


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


龌龊 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


裸体,谩骂 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


之,终一笔不施。



(


选自清



周亮工《读画录》


)


[


注释


]


①诞僻:怪僻。②搦


(n


u

< br>ò


)


: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

< p>
(


袖子


)


的样子。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藉



②索



③虽



④既



⑤施



2


.翻译:



①好游于酒




②周其乏




③一龌龊显者




3


.上文“笔墨”是指



学有所悟:








21














19


.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 朝见,适直隶④


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 文章。”


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 世。


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


选自明



郎瑛《七修类稿》


)


[


注释


]


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


直隶:京城地区。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方



②适



③对



④胄



⑤名



2


.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


.“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


.“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 /p>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


?


学有所悟:











22









20.


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②王凤 喈


(ji


ē


)


语休宁③戴东原


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

?


”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


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 ,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


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


选自清



姚鼐《惜抱轩集》


)


[


注释


]


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


(n


à


i)


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 定:今上海市嘉定区。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盛



②焉



③悚




2


.翻译:



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东原以见告




3


.“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 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




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


.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 /p>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学有所悟:





23











21.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


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


君子曰 “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


选自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


[


注释


]


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县



②门



③耳



2


.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



3


.“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



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



学有所悟:









24










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22


.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

< br>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


“ 漫


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


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


选自明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


[


注释


] < /p>


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苏府:


苏州。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瑞



②毕




1


.翻译:



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②侈肆宴乐




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




2


.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 再找出一例。





25



学有所悟:














23


.王积薪闻棋


< br>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既灭烛,闻主人


媪③ 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


”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


下子矣


?


”妇曰:“第 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


!


”妇曰:“伏局< /p>


⑤。”积薪暗记。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


《唐国史补》


)


[


注释


]


① 王积薪:


唐朝著名围棋手。②逆旅:旅店。③媪:老妇人。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敌



②京师



③既



2


.翻译:



①良宵难遣




②明曰复其势




3


.理解:这则故事说明





学有所悟:





26












24


.苏东坡北归


< br>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


“苏 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


?


”曰:“是也。”乃前揖坡曰 :“我闻人害公


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 :“鹤骨


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 p>
?




(




曾敏行《独醒杂志》

< p>
)


[


注释


](D


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


(


今广东、海南一带


)


。②庾


岭:即大 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


尚书。④鹤骨霜 髯


(r


á


n)


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从



②揖



③题



2


.翻译:



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


.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 p>


27





学有所悟:












25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


③,然 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


破锦囊,遇有 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呕出 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


投他囊中。



(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


[


注释


]


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 。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


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 。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


补充。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


.翻译:



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


.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 即是





学有所悟:




28











26.


蒲松龄之妻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


!


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


③矣。山林目 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


!


”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⑤ ,褊心


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


“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


?


”答曰: “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


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 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




(


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


[


注释


]


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 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



(r

< p>
ú


)


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 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


考试。⑥褊


(bi


ǎ


n)


心:私心。⑦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 夫人:此指贵夫


人。⑨觖


(ju


é


)


望:不满意。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快


________


②罔


________


③但


_____ ___


2


.翻译:



①君勿须复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松龄善其 言乎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③往往情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


④或媚以先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


.比较上文的两个“顾”: 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


______________

< br>;


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



学有所悟:



29










27


.李泰伯改字


< br>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


山苍 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


味不已,起 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


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


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


?


” 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


选自宋



洪 迈《容斋随笔》


)


[


注释

< p>
]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②桐庐:古地 名,


今浙江桐庐市。③记:传记。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 /p>


握手:拱手。⑦溥


(p


ǔ


)


: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守



②泱泱



③已



④易



⑤盛



⑥扣



⑦颔首



2


.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


②必将名世


:


③殆欲下拜


:


3


.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


4


.理解:以“风



字换“德

< p>


字,它好在哪里


?


请说出 一二点。






学有所悟:



30









28.


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


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


?


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

< p>
书喜曰:


“我屈一瑾,


而活良友,


天下后世其许我


!



即上马驰 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


选自清



查继佐《罪惟录



列传》


)


[


注释

]


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亲



②脱



③致



2


.翻译:



①海不与通




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





学有所悟:












31











29


.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


(ch


è


)


,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


作贾,往 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


暂住村店,俄春 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


楼侧贮书四架,悉经、 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


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 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


悉归腹笥矣。



(


选自清



张泓《滇南忆旧录》


)


[


注释


]


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

④浸:水。⑤諰諰


(x


ǐ


x


ǐ


)


:恐惧的样子。⑥喁喁


(y


ú


y


ú

< br>)


:小声读书的样子。⑦


脚气:指脚气病。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孤



②寄居



③甘



④旨



⑤贾



⑥贮



⑦膏



⑧迄



⑨匝



2


.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学有所悟:






32




















30


.文人相轻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


顾极 不相能③。杨太守岘


(xi


à


n)


,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一日,太


守自长兴归,舟泊 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诘何自,以实对,诧曰:


“是邨夫子,堪若师乎< /p>


?


”他日,太守叩臧先生:


“严某如何人


?


”曰:


“粗能讽《三


字经》。”《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


[


注释


]


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 境内。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③能:友善。④


高席:犹高材。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号



②弟子



③诧



④叩




⑤讽



⑥试



2


.翻译:



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


?



②不意经生亦然




学有所悟:





33












31


.杨维桢执教


< br>蒋氏,姑苏巨家①也。有子甫八龄,欲为求师,慕郑明德先生,具礼延之。先


生不 屑往。蒋亦跌宕②者,遂厚延铁崖杨先生③,县道郑不就之意。时先生居吴淞


④,放情山 水,曰携宾客妓女⑤,以文酒为乐,谓蒋曰:“能从三事则可,币⑥不


足计也。一无拘日 课,二资行乐费,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蒋欣然从之。铁崖竟


留三年,后其子亦有名于 时。



(


选自明.刘绩《霏雪录》


)


[


注释


]


①姑苏巨家:苏州大户人家。②跌宕 :潇洒不拘。③铁崖杨先生:即杨维桢,


他号铁崖,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④吴淞: 今上海市郊区。⑤妓女:歌女。⑥


币:聘金。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甫



②厚



③资



④卜



⑤贮



2


.翻译:



①具礼延之




②具道郑不就之意




③能从三事则可




3


.理解:上文“欲为求师”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34





学有所悟:










32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


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


!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


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 子贫不能


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


[


注释


]


① 夔


(ku


í


)


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 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


(qu


è

< p>
)


:宫殿


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 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


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 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仕



②濒



③具



④悯



⑤邑



⑥祀



2


.选择: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 )


A.


上告


B.



C.


登上


D.


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 )


A.


回到娘家


B.


回到故乡


C.


没有住房


D.


不能耕种。



3


.翻译:



35



①岁罹水患


:


②死者相踵


:


③遂自经于鼓下


:


④养以公田百亩


:


4


.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p>








学有所悟:

























36












33


.郑板桥知潍县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


城 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


②,有讼 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


骂曰:“驼钱骡 ⑤有何陈乞


?


”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 逐之


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


选自《板桥全集》


)


[

< p>
注释


]


①知:掌管。②平粜


(ti


à


o)


:平价出卖粮食。③右 窭


(j


ù


)


子 而左富商:保


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 。这是


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


(zu6)


:揪住。⑧黥


(q


í

< br>ng)


面:本是


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 。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


无数。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赈



②复



③邑



④讼




⑤谒



⑥瞋目






⑧乞



2

< p>
.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


依靠;


(B)


懒惰;


(C)


因此;


(D)


幸而。



3


.翻译:



①值岁连歉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



37




4


.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









学有所悟:
























38













34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


应 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


”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


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 人⑧不悉恭,


恭作人无长物⑨。”



(


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p>


)


[


注释


]< /p>


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


④簟


(di


à


n)



竹席子。


⑤东:


会稽 在东晋国都建康


(


今南京市


)


的东面。


⑥领:


量词,


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


(zh

< p>
à


ng)


物:


多余的东西 。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卿



②举



③谓



④对



⑤悉



2

< p>
.①上文有三个“之”,请依次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A)



(B) (C)


3


.“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理解, 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可以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


②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


③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


④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


4



翻译:



既无余席



5


.理解:



①上文有“恭无言”,请问王恭为什么没话可说


?


请用原文句子 回答:




39



②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典即在上文,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有所悟:









35


.韩云门娶盲女



项城①韩云门,名堳(


m


é


i


),聘②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戚谓韩郎年少


能文,必成远 ③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韩之父母将许之,


云门毅然不可,如 礼迎娶以归。戚不得已,媵以美婢④。云门曰:“人情见则欲动,


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 之好。”遂遣婢还。后于壬子举⑤于乡,出为教谕⑥。携妇


偕行,伉俪无间。豫⑦人称其 笃行。



(


选自清



钮琇《觚賸》


)


[


注释


]


①项城:


古县名,


今河南商丘市。

< br>②聘:


出聘金订婚。


③远:


大。


④媵


(y


ì


ng)


以美婢:用漂亮的侍女作陪嫁女。⑤举:科举考试中获得“举人”资格。⑥教谕:


县里负责教育、祭祀的官员。⑦豫:古州名,今河南境内。



[


思考与练习


]


1


.解释:①偶



②许



③毅然




④如



⑤遣



⑥笃行



2


.翻译:



①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




②挈妇偕行




③伉俪无间




3


.选择:下列词语哪几个与“未几”意同或意近:

< p>


40



①俄



②既而



③未久



④顷



⑤向



4


.理 解:“以全我居室之好”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用来保全我美好的住宅;



②凭这使我房间漂亮;



③以此使我夫妻和睦友好;



④以此作为我家室的全部财产。









学有所悟:























4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