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

绝世美人儿
748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4: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再见北极雪)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




多一份耐心,多一分收获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也有困惑,感受比较深的


就是:当 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


注入生机。真正关注孩子的成 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长处,


克服短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



一直以来,


我认为教书首要有一条 就是管住学生。


要想管住学生,


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 的话,学生不怕你,以后你的工作就


开展不下去了。


那是我刚刚 接四年级这个班时,


我决心在班级同学面


前树立自己一下的威信 。一次,我正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讲评作业,


大家说得头头是道,


我也暗自高兴。


正当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我的问


题时,我发现 他的同桌林旭正低着头,瞧他的神态,思想已游离于课


堂之外。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 一丝不满,决定借此机会“杀鸡教


猴”


。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 ,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


感觉到我的变化,


教室里 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


林旭同学也感觉


到了这种变化,看到 我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身子


也不由自主地轻轻颤抖着。


我立即请他重复一下我的问题,


他听到我


叫他,他连 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低头看了看书,


又抬头看了看我,


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很明显,


他思想开小差了,


不知我们讲到哪题了?我暗自思索:


是让他坐下去


了事呢?还是继续?对,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我只要耐住 性子,他


一定会知道。


“你把题目读一遍?”我原以为教学即将 顺利进行,可



谁知他脸涨的通红,


牙 齿咬住嘴唇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周围也响起了


窃窃私语声。我暗 自提醒自己:耐心!


“那你刚才在干什么?”我拼


命压住心底的 怒火,


“你能把题目读一遍吗?”我知道,我的声音变


得严厉了 。


“快读呀„„”旁边的同学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


提醒 他。可他抬了一下头,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我分明看到了有


一串泪珠滴在了他的本子 上。


教室里寂静无声,


我明显感受到了全班

同学噤若寒蝉的表情。我在生气之余,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念头一闪:


难道我错了?最 后,


我以


“我们找个机会谈谈!



结束了这段


“对峙”



下课后,


我独自生着闷气。


和班 主任老师聊天时了解到林旭同学


是一名成绩不够理想,


在老师面 前性格内向,


难得听见到他回答问题,


即使说话也是嘤嘤细语, 结结巴巴,和他交流更是“惜字如金”


。我


又反思到今天的一幕 ,


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


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他


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锏用错了对象„„这


时,


那双泪眼婆娑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种不安和自责悄悄袭


上心头,我真的错了!我不该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那样做!虽然我有


一百 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我的出发点全是为了我教的孩子。



于是我带着一份激动和期盼找到他,


和他进行了一番交流。


原 来


他在村小读书时,因为成绩较差,老师很少提她的问,也很少管他,

< br>所以上课时他也不大会听,


没想到我会提他的问。


因此,


我与他约定,


明天上课,继续提他的问,


但希望他能够自己举手发言。第二天课堂


上,我故意分了分神,偷偷观察他的“动静”


,等待着„„他的眼神


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他颔首示意。终 于,那只手悄悄地举起了一



小半。回答时尽管声音还是细若蚊 叫,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


我俩会心一笑。


我如释重负,


一位从不开口的学生今天终于有了勇气,


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价 值。



老师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


爱童心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 更多地呵护


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


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


辉煌 ,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


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 开花,顽石说话。





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


常常遭到教师的训斥,


他就 生活在批评


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 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会学会了自信。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 本书,


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


是一支需要点


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


个学生的行 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


的自尊。







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叫马正帅,他三天两头不写作业,还


有一 个坏毛病,


经常偷同学或家里人的钱。


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


端正学习态度,怎样做人。他虽然表示改正错误,但过了几天,老毛

病有犯了竟然又偷了同学的钱。告状到我这,我听了火冒三丈,气不


打一处来就大声 吼,


“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尿”我决定放弃他,还对他



说:


“下个学期转学吧。


同学们也讽刺他,


疏远他,


他情绪一落千丈,


他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绕道走。








看到此情景,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p>


难道我就像老虎那样凶,


叫人害怕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 /p>


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


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 因此,态度粗暴教育方法过于简


单。我想对于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 因为他们是


祖国的花朵,也是小树啊!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爱和鼓励。


因此在教学时,


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给后进生恰如其当、


全方位地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当


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


我就耐心地对待 ,


热情


地启发,给予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比如:


“请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


能回答这个问题。


”有的学 生上课开小差了,我就对他说:


“如果你能


跟我们一起学习,我 一定回给你一颗星。


”当学生回答问题好时,如


果说:


“你真会动脑筋,我们都向你学习。


”或者“你知道的真多,一


定很喜欢看书。



这些鼓励性的语言,


定能点燃孩子们的智慧的火花,


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







多一些温和友善,少一些谴责,孩子们也许会学的更快乐!







我的教书生涯已有三年了,


总觉得做为一个老师挺苦挺累,


可做


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


回想三年中发怒 却是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



的动作。





有一次,


语文课上学生不专心,


表现出疲惫状态,


精力不够集中,


引起我的发怒,


于是我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


只因为觉得这


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撼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


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的

同学。结果,学生好了一时,不久又思想不集中了。



< /p>


后来,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每学


一 篇新课文,都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内


容。这样做,操作起来比 较困难,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


们自己去动脑,去说,让他们认识自己是学习 的主人。可课堂上仍有


部分学生思维迟钝、精力分散、随意讲话、打瞌睡、等动作时时影 响


着我们的教学效果,但后来想想还是教师不会驾驭课堂。




语文的教学有生动的课堂讲解,


但也 有枯燥的字词训练;


有情节


曲折生动的故事,也有乏味的理解与 说理。不论何种语文课堂,如果


我们教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

< br>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



生定能学得有滋有味,老师 也乐于教学。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 话:


“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能会创造


一个奇迹;老师不经 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让我们



少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吧!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0-12-20 16:57:56)


转载标签:








上作文课时,


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


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


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


,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


之”


。 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


综合素养的发展。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


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对 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兴 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



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 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


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 ,丰富作


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


考虑 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


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 世


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

< br>


习作。有一次,


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 植物,好几天


他们都写不好。


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 ,


并适机点拨指导,


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


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


我组织


他们到图书室 边看书边写,


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


良好的读


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


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我还常运用多媒


体提供写作素材、


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 间后,


学生对作文课有了


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 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


知识结构 的不同,


在指导写作时,


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


、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我们: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 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


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


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 中,要


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



学生的作文思路。


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 们的表达意愿,



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这样


的半命题作文 ,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


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 我极少搞“一刀切”


。常


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


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


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


间,这样 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


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 /p>


“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


起来了。


小塑料袋飞呀,


飞呀„„”


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 题目:



1


)白色的污染(

< p>
2


)你为什么还用我(


3


)假如





4


)一次小队活


动(


5


)塑料袋的诉说(


6


)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 可以自己


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

< p>
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2


、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 /p>


要经过认真检查,


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


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



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


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



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


< br>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


到了学生的个 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


、训练疏密有致。








“题海战术”


或密集型的训练其效果 往往是事倍功半。


只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 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加以训练,


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 效地培养起来。


对于优秀的学生,


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


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


看两篇课外优


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


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 高的学生,


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


最多每周


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


,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

< p>
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


果。< /p>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 /p>


下锅”


,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 生


曾指出: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 p>
”因此,我们要指导


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 料库”


。在平


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 的好词好句;指导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