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思维的特点

萌到你眼炸
825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6: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蔡莹莹)


3-6


岁儿童思维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你知道 是怎样的吗


?


今天为大家带来



3-6


岁的儿童的思维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 3-6


岁的儿童的思维特点


1.


儿童思 维的可逆性


3-6


岁的儿童认知具有以下特征:


思维尚未具有可


逆性、尚未具有传递性、尚未具有守恒性。




可逆性是指改变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儿童不具有这种 可逆性,所以对关系的理解往


往是单向的。





2.


儿童 思维的传递性


3-6


岁的儿童认知具有以下特征:


思维尚未具


有可逆性、尚未具有传递性、尚未具有守恒性。

< br>




传递性是指事物之间因相 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果关系往往要通过中


介物传递。





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儿童还认识不到这种传递性。





例如,给不到

6


岁的儿童看三个不同形状的玻璃杯


a


b



c






在< /p>


a


中装有红色液体,


c

< br>中装有蓝色液体,


b


中是空的


;


然后在一块


幕布的遮掩下,把


a


中的液体倒入


b



c


中液体倒入


a



b


中液体倒入


c(


使得


a



c


中的液体交换


)






等幕布拉开,儿童看到结果后会说,


a


是直接倒入


c


c


也是直接


倒入


a


,并没有借助


b






3.


儿童 思维的守恒性


3-6


岁的儿童思维尚未具有守恒性。

< p>




守恒性是指认知主 体能认识到:客体的外部形态虽有变化,其原


有的某种属性


(< /p>


如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等等


)


仍将保 持不变。





处于前运演阶段的儿童不具有这种守恒性,所以对容量的理解往


往是单维的。





例如,



4


岁或


5

< p>
岁的儿童两个同样大小、


同样形状的杯子


a



a’



由儿童用两 手分别向两个杯子放入同等数量的木珠,儿童知道此刻两


个杯子中的木珠一样多


;


然后实验者将


a’


中 的珠子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


杯子


b


,问 儿童


a



b


两 个杯子中的木珠是不是一样多


?


这时候,


部分儿


童说,


b


中的珠子比


a


中多


;


另一部分儿童 则说,


a


中的珠子比


b


中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答案呢


?


皮亚杰认为,这是由 于处在前运


演阶段的儿童思维还未具有守恒性,考虑高度时不能顾及宽度


;


反之,


考虑宽度时,又忽略了高度。





心理界有时也把这种现 象称作思维的



单维性。





与此同时大脑皮质结构日趋复杂化 ,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


使得神经传递更加迅速。





这个时期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也逐渐发展。





这个时期是儿童脑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营养,以


免阻碍儿童的脑发展。





游戏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之间 的游戏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对以后社会生活的预演,可以增加自己 的实践能


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因为儿童的自我抑制功能较弱,如果过多

< p>
的强迫儿童学习可能会产生神经功能紊乱,所以最好让儿童在游戏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