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4-5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

巡山小妖精
534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6: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患难见真情)


实用标准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4-5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二)动作发展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二)社会适应





四、科学





(一)科学探究





(二)数学认知





五、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二)表现与创造









一、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和《国


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 p>


41


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

< br>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制 定《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 以下简称《指南》)。



文档



实用标准





二、《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


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


3-6

< p>
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


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了解


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


规 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


而有意 义的童年。



三、《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 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


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 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


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目标部分分别对


3



4


岁、


4



5


岁、

< br>5



6


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 该知道什么、


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 发展的具


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 径与


方法。





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


标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


几方面的发展。





2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

< br>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


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


和 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


的发展 “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 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


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 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


文档



实用标准



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 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


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 教育和强化训练。





4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 向是


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


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


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


害的。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


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 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


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


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 础。





为 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


足的睡眠和适宜 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


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 ,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


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 过度保护和包


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 主动性、


独立性的发展。



(一)身心状况



目标


1


:具有健康的体态



1


、身高和体重适宜。


< p>
参考标准:男孩:身高:


100.7-119.2


厘米



体重:


14.1-24.2


公斤



文档



实用标准




女孩:身高:


99.9-118.9


厘 米



体重:


13.7-24.9


公斤。



2


、在 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目标


2


:情绪安定愉快



1< /p>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2


、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



3


、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 乐或求得安慰。



目标


3

< p>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

、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2


、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



3


、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 应。



(二)动作发展



目标


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


、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 走一段距离。



2


、能以匍匐、膝盖 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3


、能助跑 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4


、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5


、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目标


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


15


秒左右。



2

< br>、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


4


米左右。

3


、能单脚连续向前跳


5


米左右 。



4


、能快跑

20


米左右。



5


、能连续行走


1.5


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


3


: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文档



实用标准



1


、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2


、会用筷子吃饭。


3


、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 /p>


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


、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


、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 /p>


、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连续看电视等 不超过


20


分钟。



6


、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目标


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


、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2


、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目标


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p>



1


、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 线单独活动。



2


、认识常见的安全 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


、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


、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二、语言



< br>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


儿 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


运用语 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


力、组织自 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文档



实用标准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


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


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

< br>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p>


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


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

< p>
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

< p>
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


、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


、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


、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目标


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


、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


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3


、 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文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