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玛丽莲梦兔
722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喇叭的拼音)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

< p>
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

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


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他讲,需要得到满 足时产生的肯定情绪


是积极的,增力的,


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


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


消极的、减力的,会降低人 的活动能力。




情绪的激动性有 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


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 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


起人们极度的恐惧。


平静的情绪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


它是人们正常生

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温到狂 怒。在情绪的强弱之


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温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大怒,


暴怒等不同程度


的怒。情绪强度的大小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 的大小。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 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


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 。


如果情境比较复杂,


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


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


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2


、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表现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


但在情绪和情感发生时,


又总是伴随着


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 为特征。这些与情绪、


情感有关的行为表现,叫表情。表情可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 语调表情等。




面部表情是指 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


态。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 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高兴和兴奋时“眉


开眼笑”


, 气愤时“怒目而视”


,恐惧时“目瞪口呆”


,悲伤时“两眼无光 ”


,惊奇


时“双目凝视”等等。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和 情感的重要线索。例如,


憎恨时,


“咬牙切齿”


,紧张时“张口结舌”等,都是通过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


某种情绪的。




姿态表情可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 情两种。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 的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



恐惧时“紧缩双肩”


,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举手投足、两手叉腰、双腿起


胯等身体姿势 都可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


是反对、< /p>


接纳还是拒绝,


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

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


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 凭手势就可表达开始


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

“振臂高呼”



“双手一摊”


、< /p>


“手


舞足蹈”等手势,分别表达了个人的激愤。无可奈何。高兴等 情绪。心理学家的


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它不 仅有个别差异,


而且存在民族或团


体的差异。

< br>后者表现了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


同一种手势在不同民族中用来表达


不同情绪。




语音 、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


吟表达了痛苦的 情绪。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


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 话者情绪的手段。例如,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


表达了一种紧张、悲壮而兴奋的情 绪;


语调缓慢而深沉,


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

< br>的情绪。




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家


和语言学家称之为,< /p>


‘体语”



人们之间除了使用语言沟通达 到互相了解之外,



可以通过由面部。身体姿势、手势以及语调 等构成的体语,来表达个人的思想、


感情和态度。在许多场合下,人们无需使用语言,只 要看看脸色,手势、动作,


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3


、情绪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




情绪调节主要有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和情绪 成分调节。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调节。例 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


惧、抑郁、焦虑等。关于情绪调节,人们很容易想到对负 性情绪的调节,当愤怒


时人们需要克制;悲伤时需要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等。其 实,正情绪在


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节。


当学生在学校里取得了好 成绩时,


不能表现得过分高兴,


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调节。一般认为,主要是 调节过高的唤醒


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是,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也需要调节。研究表 明,高


唤醒对认知操作起瓦解和破坏作用,如狂怒会使人失去理智,出现越轨行为。



成功的情绪调节就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 。也有人指出,


情绪调节包括:削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情绪,


激 活需要的情绪,


掩盖或伪装一种


情绪。


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


削弱和掩盖等过程,


也包括维持和增 强的过程。



情绪调节的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 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


的认知和行为等。


情绪系统的调 节主要是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


主观体验和表


情行为,如情绪 紧张或焦虑时,控制血压和脉搏;体验痛苦时,离开情境使自己


开心一点;


过分高兴时掩饰和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等。


此外还有情绪格调的调节。


动力性的调节等,如调节情绪的强度、范围、不稳定性、潜伏期。发动时间,情


绪的恢复和坚持等。


情绪调节的机制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制,

不需要个体的努力和


有意识地进行操作。




4


、情绪调节的类型



对于情绪调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从情绪调节过程 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


内部,如个体的生理。


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


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


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调节都属于内部调节。由


于认知与情绪体验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


通过某种情绪体验引起某种认知,< /p>



通过某种认知激活某种情绪体验,


就可 以对情绪进行调节。


如母子分离可以引起


负情绪,


但只要让幼儿确信母亲只是暂时离开他,


就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这种情绪。



外部环境对个体情绪的调节有支持和破坏两种可能性。有的环境因 素有利于情绪调


节,而有的环境因素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满 足和支


持学生的动机行为,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之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因此,< /p>


环境的刺激特征与个体内部状况的关系,是影响外部调节的重要因素。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指对负



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


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


维持调节主要指


人们主



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


如兴趣。快乐等。增强调节指对情绪< /p>


进行积极的干预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


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 增强调节,


使


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 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


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 等。


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


对诱发情绪的情


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


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


是指通过增强。


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感


表达处在 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


当情绪调节使情绪。


认知 和行为


达到协调时,


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相反,


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


使心理功能受 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


这种调节就是不


良调节。



生理调节



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


理 反应变化模式。



生理唤醒是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舒 张血压、瞳孔大小、神经内分


泌的变化、


皮下动静脉联结处的血 管收缩等都是常用的生理指标。


情绪生理成分


的调节是系统性的 ,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



情绪体验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 节的重要方面。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


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 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



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 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在日常生活


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节方式,


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


二是呈现


适 当的交流信号。行为调节可以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



认知调节



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 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


过程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 景。


良好的认知调节包含以下步骤:



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


解释情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式和途


径;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


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 应;



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 ;将调节付诸实践。



人际调节



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


在人际调节中,


个体的动机状态、


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个体 的动机状态,主要指个体


正在追求的目标。


如果外部事件与个体 追求的目标有关,


那么这些事件就可能引


起个体的情绪。


在社会信号中,


他人的情绪信号,


尤其是与个 体关系密切的人


(如


母亲、教师、朋友等)发出的情绪信号对情 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




5


、防卫机制的类型




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五大类,十六种。




逃避性防卫机制




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


以逃 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


时感受的痛苦。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 式:压抑作用、否定作用、退回作用


和潜抑作用。



自骗性防卫机制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 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它含有六


种:


反向 作用、


合理化作用的、


抵消作用的、


隔 离作用、


理想化作用及分裂作用。



攻击性防卫机制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 ,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


他的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 发泄,


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


这类

< br>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作用和投射作用。



代替性防卫机制



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 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


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


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


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

< br>界中得到满足,


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


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建设性防卫机制



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 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


分为认同作用和升华作用两种类型 。



防卫机制的类型可以用图表表示:




压抑




否定




逃避性防卫机制



退回




潜抑




反向




自骗性防卫机制



合理化




抵消




隔离




理想化




分裂




攻击性防卫机制



转移




投射




代替性防卫机制



幻想




补偿




建设性防卫机制



认同




升华




6


、休闲活动的类别



以目的分类:



(1)


逃避性的活动。为了逃避日常工作而从事的休闲活动,如:阅读课外书


籍、运动 、看电影电视、打牌等活动。



(2)


一般教养性及鉴赏的活动。并非只想逃避工作,而是可充实人生的活动,


观赏演出演唱、 参观美展、学习技能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