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特点
-
..
..
..
大学生情绪特点
1
< br>、
情绪的丰富性
&
狭隘性
:
情绪体验因为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的改变而更加
< br>丰富
。
如可以体验到自我情感
(
自卑
、
自信
、
自尊等
)
和高级情感体验
(
理想
、
工作
、
友谊
、
爱情等
);
狭隘性表现在对高级情感体验的浅薄和狭隘
,
如有的
大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仅为了个人荣誉或利益等
。
2
、
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
稳定性源于大学生的情绪由于刺
激消失
,
引起的情绪
反应也会保持一段
时间
。
如一场球赛所引起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在大学生心中会
p>
持续一段时间
,
并扩散到其他事物上
,
仿佛一切都染上了快乐的颜色
;
波动性
源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
< br>一方面大学生的生理变化和社会需求都处在高峰阶段
,
他
们会不断产生各种欲望和社会需求
;
另一方面
< br>,
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的
限制
,
大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
、
对自己欲
望和行为的合理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
因而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
平衡
,
反映在情绪生就表现出波动性的特点
。
3
、
强烈与细腻并存
:
强烈性
,
如大学生因为爱情冲动等等
;
随着年龄的增长
p>
,
大学生心智的稳定性
、
< br>选择性和亲密性也在增长
,
其情绪体验表现出更为细腻<
/p>
、
理智的一面
,
尤其是跟尊敬的师长交往
,
即使有令人不快的情绪
,
也会冷静对
待
。
4
、
外显性与内隐性
并存
5
、
想
象性
:
由于人际关系紧张
、
恋爱挫折等陷入某种想象忧虑
,
这与情绪心境
p>
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
6
、
情绪感觉的低次元与理性的高次元
:
遇到小男孩弹珠
,
大学生也不免
要玩一
会
,
但遇到重大问题时
,
又能深思熟虑
,
积极
解决
。
参考材料
..
..
..
不良情绪的表现
1
< br>、
情绪反应过度
(
1
)
愤怒
:
不满
、
气恼
、
愤怒
、
暴怒甚至迁怒他人
。
(
2
)
p>
焦虑
:
a
、
情境性
:
面临考试
、
当众演说等外界心理压力
;
b
、
情感性
:
担心预期发
生的事
、
对自己的过错产生自责
,
p>
如
:
一份文献综述交给老师
,
害
怕老师批评自己写得差
;
c
、
神经性
:
由于情绪紊乱
、
恐慌
< br>、
失眠引起的焦虑
。
2
、
情绪反应不足
<
/p>
(
1
)
忧郁
p>
:
表现为没有激情
、
忧心忡忡
、
长吁短叹
、
话语减少
、
食欲不振等
<
/p>
(
2
)
冷漠
p>
:
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
。<
/p>
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
自我逃避的退缩型心理反应
。
3
、
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
表现为越抗拒
、
越想克服
,
越持续
。
3.1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
p>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
,
男生使用更多的克制策略
,
女生使用更多的情感分享
、
自我激励
、
表露和升
华策略
,
理工科学生更善于克
制自己的
情绪
,
文科生使用更多的情绪分享和发泄
.
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的结果
是相吻合的
,
因为不同学科的学生性别比例悬殊
,
文科大多是女生
,
理工科男
生占多
数
.
在感受正性情绪时
,
女生存在较多的情感分享
、
自我激励
、
表露和升
华
,
而男生存在较多的压抑
,
这可能是由于社会的性别角
色期望所引起的
,
人
们普遍认为男生要
坚强
、
独立和沉稳
,
< br>女生较柔弱和情绪化
,
故男生一般不会
< br>轻易的表现他们的情绪
,
女生相比男生更善于去表达
p>
、
外露自己的情绪
.
大学生
的情绪调节策略在负
J
陛情绪
的各个纬度不存在性别差异
,
这与黄敏儿的研究
参考材料
..
..
..
结果基本一致
mo
非独生子女使用更多的自我激励策
略
,
独生子女更善于表
露自己的情绪<
/p>
.
这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
,
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镇
,
农村的学生
由于地域的劣势往往比城镇的学生有更多的自卑心理
,
在体验正
性
情绪时较少表露
,
更多的采取自我激
励
.
大一学生使用正性情绪的自我激励
、
表
露和负性情绪的体验和转移策略的次数少于其它年级
.
大一学生虽带着满脸的稚
气
,
但却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
能够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身于学习生
活及各项活动中去
,
他们较为不在乎成功和失败的结果
,
更关注投入的那份激
情
,
因而情绪波动
较小
,
相应的情绪调节策略自然使用较少
.
3.2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
、
维持和负性情绪的转移
、
放
松存在显著负相关
可能原因是正性情绪的分享和维持会使人拥
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
同时也容
易给他人
和自己带来好的心情
,
有利于人际交往
,
而且及时的情绪情感的分享
和交流往往能够避免很多人际交往
产生的障碍或误解
,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
负
J
陛情绪的转移和放松能够及时
地使个体从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
,
减少消极情绪
对个体的不良影响
,
使得社会交往顺畅
,
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
使个
体处于积
极的情绪状态中
,
有助于人际
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 br>.
然
而
,
负性情绪的压抑和体验使人容易沉浸在负性情绪中
,
从而阻碍
了良好沟通
的可能
J
陛
,
同时负性情绪的发泄虽然能使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
,
但发泄本身
还往往伴随有一定的破坏性或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p>
,
比如摔东西或者攻击他人
,
因而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
,
增加人际困扰的程度<
/p>
,
又加重了其消极情绪
,
从
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
参考材料
..
..
..
1.6
研究假设
根据研究构想
,
研究的主要研究假设如下
< br>:
假设一
人际交往困扰对锻炼坚持性有影响
;
假设二
情绪调节策略在人际交往困扰
与锻炼坚持性起中介作用
。
一
、
解决办法
1
、
接纳自己情绪变化
,
使用不同的情绪宣泄法
。
面
对生活中随处存在的情绪
,
我们要能接受
,
不苛求自己
,
不过与追求完美
p>
,
以平常心来面对情绪上的波动
。
如早起安排好一天的生活
;
对于压抑已久的不良
情绪
,
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喊
,
直到自己感觉没有烦恼
、
轻松为止或者把愤怒
都写在一张纸上
,
然后撕毁
。
一
项关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情绪宣泄研究表明
:<
/p>
在连续四天里
,
每天用
< br>15
分钟向录
音机倾诉心灵最深处的感受以及自己的压力
的成年人
,
体验到了更少的生理机
能不
良
。
说明抱怨和宣泄有助于生理发展
。
所以
,
当自己情绪感冒
,
心情抑郁
,
却又怕因给朋友
抱怨而打扰到他们心情的时候
,
可以对着录音机宣泄或者写日<
/p>
记宣泄
。
与自
己的情绪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
问问自己
:
1
我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
?
2
是
什么人让我有此感受
?
什么事
?
原因是什么
?
3
我的情绪与事实成正比吗
?
4
这
些情绪与过去的经历有关吗
?
5
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吗
?
如果不能
,
那又<
/p>
是为什么
?(
这个问题是说我们常常有很
多不愿意承认的情绪
,
因为这样会暴
露
自己的弱点
,
如因为衣服买贵了感到生气
,
却不愿承认
,
因为这种情绪会让<
/p>
参考材料
..
..
..
别人觉得自己小气
。
此时最关键是要提
醒自己
,
你也是人
,“
人之常情
”
只是大
家都没有直
接说出来罢了
。)
2
、
转移注意力
,
暂时置身事外
。
3
、“<
/p>
情绪温度计
”
记录自己情绪的波动的事件
,
并把具体原因写下来
,
一个月后
,
就会发现自己情绪波动最大原因是什么<
/p>
:
外界还是自身
?
这样也可准确掌握经
常生气的时段和原因
,
< br>从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
4<
/p>
、
假装自己很
happy
,
就真的会很嗨皮
。
5
、
以新的思维看待世事
。“
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不
管身处何地
,
决定快乐
的钥匙在自己手
中
。“
他要是想捣乱
,
随它去
,
我可不会因此自寻烦恼
,
对于他
这种愚蠢的行为
,
应该愤怒的是他不是我
”。
< br>七
、
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
。
p>
1
、
核心
:
欣赏自己
,
用于肯
定自我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发现经过激励
,
小伙伴可以发挥其能力的
80-90%
,
是不激励的
3-4
倍
。
2
、
重心
:
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
平时要养成超脱的胸怀
p>
,
跳出问题考虑大局
,
并想象自己的责任
。
3
、
立足点
:
多播快乐的
种子
。“
第二
,
往往不是代表失败
,
而是提醒我们还有
进步的空间
”
积极情绪就像阳光普
照大地
,
能给人体适度的刺激
,
从而引起大脑皮层和脑部
兴奋度提高
,
从而发挥我们的潜能
;
快乐具有传染性
。
善于表达的人总会影响
另一个人的情感
p>
。
积极乐观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
,
对任何事都有足够的控制
能力
。
几级的人并不否定消极情绪的存在
,
而是学会不沉溺
其中
,
在一时一事
中寻求最好的
、
最有利的结果
。
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