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教材分析

温柔似野鬼°
527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19: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又一)


《数列》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列的概念与表示,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


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概念。


教科书通过


对日常生 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


建立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 念,



求使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与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有关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感受这


两种数列的广泛 应用,


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科书还通过在


“探究与


发现”中设计“购房中的数学”


,使学 生进一步感受数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具


体应用。



2.


课时分配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


课时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小结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二、教学要求与重难点



1.


教学要求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


理解数列的定义,了解数列是一 类函数。



基本要求



2.


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3.


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 规律的基本模型。



发展要求










1.< /p>


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2.


根据给出的递推关系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


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2.


已知数列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不必太难。












2.2


等差数列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基本要求



3.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4.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能用等差数 列的


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发展要求



掌握等差数列的典型性质及应用。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基本要求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




2.4


等比数列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4.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能用等比数 列的


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典型性质及应用。



2.


能用类比观点推导等比数列的性质。






2 .5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

理解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 br>


2.


能利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



3.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应达到灵活运用。


< br>1.


在公比的取值范围问题上要谨防学生片面地理解为只能是正的。



2.


注意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的条件。



1.


理解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


能利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求一 些特殊数列的和。



3.


理解


S


n



a


n


的关系。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达到灵活运用。



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2.


重点和难点




2.1


节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数列 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


学模型,掌握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

< p>
(


图象、列表、通项公式


)


。难点是认识数列是


一类特殊的函数及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


探索规律,


写出数列可能的一个通项


公式;根据数列的首项和 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几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2.2


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等差数 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用通项


验证数列


{a


n


}


为等差数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是等差数列“等差”性


的特点、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





2.3


节 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难点是推导等差 数列



n


项和公式思路的获得。





2.4


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


列的性质。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2.5


节 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及错位相减的思想 。难


点是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思路的获得。




三、分析说明



1.


把握好本章的教学要求







由于本章联系的知识面广,具有知识交汇点的特点,在“一步到位”的教育

< br>思想的影响下,本章的教学要求很容易拔高,过早地进行针对“高考”的综合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