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
【标点通关】易错标点用法
+10
道语境选择
+50
道单选
一、顿号
1.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误例
: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分析
:
“三四”表概数
,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2.
连词前面不必用顿号。
误例
:
我国的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
和新闻出版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分析
:
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
“与”
“及”
“或”
“或者”等,这些词语之前不必用顿号。
3.
并列谓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应该用逗
号。
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误例
:
你要不断进步、识京、生产。分析
:
“进步,识字,生产”都是短分句应该用逗号。
注意:如果做并列谓语的几个动词共带有一个宾语,那么这几个动词之间用顿号。如
:该公
司科研人员研制、推出了新的灭蚊产品。
4.
并列的词语间用顿号。
例
:
郁金香开花了,黄色、紫色、白色交相辉映
。
5.
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不能用
顿号,应用逗号
误例
:
上海的越剧、
沪剧、
淮剧、
安徽的黄梅戏、
河南的豫剧,
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p>
分析
:
“上海
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和“安徴的黄梅戏”
“河南的豫剧”是并列
关系,合起来又是一个层次,因此第二个层次应改为逗号
6.
集合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老少等。
误例: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分析:五六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姊妹是集合词语,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1
7.
带语气词“啊”
“哇”
“
啦”
“呀”等语气助词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西瓜啦,烤鸭啦,饮料啦……
8.
并列的引语之间不用顿号,
并列的
书名之间也不用顿号。
如:
他说话喜欢用
“多”
“真”
“大”
“挺”等词语强
调语气。
二、问号
1.
有疑而无问的句子句末不能用问号。
含疑问词的成分作“关注”
“
(
< br>不
)
知道”
“了解”等动词的宾
语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误例
:
p>
我不知道哪一天是妈妈的生日
?
分析
p>
:
句中虽有疑问词“哪一天”
,但整个句子
并非真正发问,句末不用问号
2.
选
择关系的复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误例
:
去北京,我们是坐高铁好
?
还是坐飞机好
?
分析
: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
是一个完
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各选项之间只能用逗号。
3.
成分倒装的疑问句,只在句子末尾用问号,中
间只能用逗号。
主谓倒装句,问号用在全句的末尾。如:
p>
“怎么了,你?”我问他。
误例
:
“到底去不去呀
?
我
的小祖宗。
”
分析
< br>:
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
意思,
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倒装成分之间只能用逗号
4.
连续问句,每个问句后都用问号。
例
:
就在这里睡觉
?
不会吧
?
怎么行呢
?
三、引号
1.
使用引号时,若引用的话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标点不能改动,且放在后引号内。
例:杜甫有句诗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
1
2.
若引
用的话不独立,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引用的话是否完整,后引号内
都不
能有点好(问号、叹号除外)
。
例:
杜甫有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我最喜欢的。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
”的招呼声中,我们冒雨出发了。
误例
: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
水,正如古人所云
: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
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
分析
:
前一个引用独
立成句,所以句号放在引号里面,使用正确
;
后一个引用作“在
”的宾语,
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四、冒号
1.
同一句子里,不能用两个冒号。
误例
:
老师说
:
明天要带三本书
:
语文、数学、英语
。分析
:
一个句子里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去
< br>掉其中一个。
2.
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
/p>
误例
:
毛泽东有两句诗
< br>: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
了共产党人的大
无畏精神。
分析
p>
:
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
其实不然,其提示的只有那两句诗。因此,
或者要将冒号改
为逗号,或者要将后引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的句号。
3.<
/p>
三种典型的对话叙述方式的标点问题。
说在前面用:说在中间用,说在结尾用。
五、分号
1
.较长的并列分句
(
句中己用逗号
)<
/p>
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
< br>:
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
:
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2.
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1
例<
/p>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六、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1.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内容如果是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要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并且
括号内句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除外)
,正文此处如有标点应置
于括号之后;
例:这种加速器能吧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
(
100
万电子伏特是指电子在
100
万伏特的
电场中被加速后所获得的能量)
。
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的注释叫句外括号,要放在句
末。括号内的注释如果是一句话,
末尾也可以用句号,问号、叹号。
例: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
(
我想,妈妈对于她不能有一个在棒球
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有一个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
的电子仪器的儿子而困惑不解。
)
2
.
标点符号不与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 br>省略号和“等”
“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破折号不能和“即”
“就是”同时使用。
顿号不能和“或”
“和”
< br>“及”等连词同时使用。
3.
滥用书名号。
< br>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报刊、电视中
的栏目、文章的题目、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名、单位名称、活动名称等不能用书名号。
误例
:
以《健康秩序,健康
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
2004
年“
3
・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
央视经济频道的
11
个栏目共同组成。
分析
:
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专题名,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应改为
引号
误例
:
近日,
《重庆日报》
、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一
一《不朽的红岩》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
烈反响。
1
分析
:
不朽
的红岩是电视栏目,不能用书名号。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题。
< br>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虎色变的话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
项调查
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
643
所高校的大学生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
5
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
7
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
6
成
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唏嘘不已。
< br>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木已成舟,所
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对症下药。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 br>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9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
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
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A
.后来
?——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
使马克
思感到衷心喜悦。
C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
/p>
D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
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
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题。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如果说传统
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
,那么法治和规则
就是它的“骨架”
,二者缺一不可,相辅
相成。文明素质的高下
,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
1
关,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
落实是否到位。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
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
/p>
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
醉驾入刑后,
“开
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
已蔚然成风;
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
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
可见
“管”
可以出素质,
“管”可
以保文明。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
,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
< br>思维与文明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零容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p>
(
)
A.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B.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C.
可是一查黄河
近两千年来的“表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
D.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
!<
/p>
真是“恩将仇报”
。
< br>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
课来
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
味”
,现
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
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
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寥寥无几。每个人都有
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
范围内的选课无可厚非,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
来说,
“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
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
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
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
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
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
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
他们的兴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
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
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同时选修课要有
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
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
,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
1
辨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
‘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
相关度高,易得高
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p>
分)
(
)
p>
A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
对死者的纪念。
B
.鲁大海,你现在
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 br>
D
.
“顺——山——倒”林子
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题。
“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
/p>
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
角度说,
“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丰盈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
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
籽粒
渐渐饱满,
收割在即。
在南方,
俗语说
“小满大满江河满”
。
小满时节降雨量
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
份。所以,这
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起早贪黑地
缫丝。
传说称,
小满为蚕神生日,
在江
浙一带还有一个
“祈蚕节”
。
养蚕又对
气温、
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来之不易,因
此把蚕视
作“天物”
,格外珍视。俗话说,
“秧奔小满谷奔秋。
”
“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
又
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盼。
< br>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
)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
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A.
p>
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B.
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
C.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
p>
,格外珍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