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简介
-
三国历史简介
篇一: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
三国曹魏(
220
年
——
266
年)
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
曹
奂,共
5
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
冀州
十郡封曹操为
“
魏公
”
、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
“
魏
王
”
,曹丕代汉后便称
“
魏
”
。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
/p>
“
曹魏
”
。曹魏
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
、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
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
丘俭征伐高
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
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
余,
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
187
年
——
226
年)字子桓,<
/p>
220
年
—
22
6
年在位
7
年,年号:黄初(
220
年
—
226
p>
年)
魏文帝曹丕,
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
长子,
曹魏的开国皇帝,
220
年曹操
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
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
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
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
入河西之地,接着又
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
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
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
阳陵。
魏明帝曹叡
p>
(
204
年
——<
/p>
239
年)
226
年
—
239
年在位
< br>14
年,
年号:
太和
(
227
年
—
233
年)
青龙
(
233
年
—
237<
/p>
年)
景初
(
23
7
年
—
239
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
“
三祖
”
,
文学成就
不及操、
丕。
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
东吴的战事中度过,
例如
226
年八
月孙权攻江夏、襄阳,
227
年孟达反,
231
年,鲜卑与蜀
汉联手进犯,到
234
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
234
年孙权攻合肥。
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
将与诸葛亮作战,
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
235
年诸葛亮死后,
魏蜀边
境上
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
“
种
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
”
< br>,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
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
致朝政动荡。
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
232
年
——
274
年)
,
240
年
—
254
年在位
15
p>
年,年
号:正始(
240
< br>—
254
)
,嘉平(
249
年
—
254
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
》
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
< br>于
235
年被封为齐王,
239
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
曹芳继位,
由
司马
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
也被他软禁;
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
蛰伏待机,
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
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之后,司马家族开始权倾
朝野。这段时间内,
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先后两次
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
魏版图。
254
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
曹髦为帝。司
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
274<
/p>
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
公。
魏废帝曹髦(
241
年
——
260
年)
254
年
—
260
年在位,年号:正
元(
254
年
—
260
年)
,甘露(
256
年
—
260
年)
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
定
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
254
-
260
年在位。司
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
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
满,于公元
260
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
< br>“
司马
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p>
,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
昭知晓,在司马昭
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
20
岁。
魏元帝曹奂(
246
年
—
—
302
年)
,
260
-
265
年在位
5
年,年号:
景元(
260
年六月
—
264
年五月)
,咸熙:
(
264
年五月
—
265
年)<
/p>
魏元帝,
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
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
265
年,
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
此后被废
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
2
66
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
遂亡。
三国蜀
汉(
221
年
——
263
年)
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
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
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
220
年(延康元年)
,曹操之子曹丕
篡汉,次年(
221
年)
,刘备以汉室
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
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
帝刘禅,历二
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
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
得
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
南、
< br>贵州北部、
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
先主刘备
(
161
年
——
223
年)
221
年
—
223
年在位,年号:章武(
221
年-
223
年)
先主刘备,即蜀汉昭
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
(
今河北涿州
)
人,汉中山靖王刘
胜的后
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
向远大,
知人善用,
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p>
汉怀帝刘禅
(
207
年
——
271
年)
< br>223
年
—
263
年在位
40
年,
年号:
p>
建兴
(
223
年<
/p>
—
237
年)
延
熙
(
238
年
—
257
年)
景耀
(
258
年
—
263
年)
炎兴
263
年
汉怀帝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
母
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223
年
—
263
年在位。
263
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公元
271
年,
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
,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谥号:怀皇
帝,庙号:仁宗。
三国孙
吴(
229
年
——
280
年
5
月
1
日)
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
权建立的政权。在三国之中,
水军最强,占据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孙权以其
地古为吴国,而封为
“
吴王
”
,
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
因
此又称
为
“
东吴
”
,
以皇室姓孙,又名
“
孙吴
”
。
太祖大皇帝孙权(
1
82
年
——
252
年)
229
年
—
< br>252
年在位
24
年,年号:黄
武(
222
年
—
229
年)黄龙
(
229
年
—
231
年)嘉禾(<
/p>
232
年
—
23
8
年)赤乌
(
238
< br>年
—
251
年)太元(
251
年
—
252
p>
年)神凤(
252
年)
(注:孙权受曹魏册封为吴
王后,于
222
年自立年号黄武,至
229
年方称帝建国。
)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人。三国时期吴
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
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
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
父兄基业。
208
年
(建安十三年)
,
孙权与
刘备联盟,
大败曹操于赤壁,
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
年
(建安二十四年)
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
成功,
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p>
222
年
(章武二年)
< br>,
孙权称吴王,
229
年(建兴
七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252
年,孙权病逝,终年
71
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
号太祖
,在位
24
年。孙权自
200
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
后共
52<
/p>
年,
长达半个世纪左右,
是三国时代在位
最久、
最长寿的帝王。
会稽王孙亮(
243
年
—
260
年)
252
年
—
258
年在位
7
年,年号:
五凤(
252
年
—
253
年)太平(
254
年
—
256
年)
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
皇后的第七
个儿子,
252
年孙权去世后即位,
2
58
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
稽王。
吴景帝
孙休(
235
年
—
264
年)
258
年
—
264
在位
7
年,年号:永
安
景帝孙休,字子烈,吴国皇帝,在
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
琊王。
258
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
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
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
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于是除掉孙綝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
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
年
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
< br>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归命侯孙皓
(
242
年
——
284
年)
264
年
—
280
年在位
17
年,
年号:
元兴
(<
/p>
264
年
—
26
5
年)
甘露
(
265
年
—
266
年)
宝鼎
(
266
年
—
269
年)
建衡
(
269
年
—
271
年)
凤凰
(
272
年
—
274
年)
天册
(<
/p>
275
年
—
27
6
年)
天玺(
276
< br>年)天纪(
277
年
—
280
年)
孙皓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
册府元龟》
)一名彭祖,字皓
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吴大
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
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
庸暴虐。
280
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
命侯。
篇二: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简述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大地上
??
此时的中国已经历过
“
汉
”
帝国的辉煌,
社会文明已达到相当高的程
度。然而,宫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就像
凶恶的病魔一般,一百多
年来都在死死纠缠着汉帝国的命脉,幼小的皇帝只能作为傀儡;
而拥
兵自重的地方诸侯也在急剧地扩张各自的军事力量;在民间,天灾连
年,苛政横行,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就这样
,延续了四百多
年的汉帝国政权岌岌可危,
巨大的动荡眼看就要
来临了
——
而这一轮即
将来临的将持续
一百余年的乱世,便是一直被传颂至今的大传奇时代
——“
三国
”
。
大传奇时代的开端,
便是来势汹涌的
农民起义
——
著名的黄巾起义。
许多来
自民间的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结义兄弟,都
因为帮助官府平定地方上的
黄巾军而积累起最初的军事力量。随后,
黄巾起义虽然在爆发后第八个月即告平息,但积
重难返的汉帝国却并
没有重获生机。此时宦官与外戚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彻
底剿灭宦官势力,京城贵族中的少壮派领袖司隶校尉
·
袁绍和典军校
尉
·
曹操
在混乱中对宦官进行了血腥屠杀,袁绍还召请来自中国西北边
陲的蛮族
< br>·
董卓进京,帮助进行剿灭宦官。这一
“
引狼入室
”
的计划虽然
遭到更
有智谋的曹操的坚决反对,但袁绍依然一意孤行。
事实证明,董卓进京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他废掉了原有的幼小
皇
帝,
夺权成为
“
太师
”
,
权倾朝野,
荒淫无度,
滥杀无辜,
引起举国义愤。
最重要的是,
他还用一匹绝世无双的宝马
——
赤兔马收买了这个时代中
让惊天动地的战神
·
吕布,将其收为自己的义子。而董卓麾下的匈奴部
队和西凉军也
堪称此时中国最彪悍的军事力量,几乎无人能敌。为了
替国除害,曹操故意奉承董卓成为
他的宠臣,然后伺机刺杀他,但却
惨遭失败。逃出京城的曹操振臂高呼,召集了包括袁绍
、刘备、孙坚
等未来的重要人物在内的全中国十八路诸侯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
场激烈的战斗后,
董卓挟持皇帝迁都逃亡,
并
将京城付之一炬。
此时,
十八路诸侯盟军的先锋部队
——
由孙坚领导的长沙军率先攻占了京城,
偶然获
得了代表着中央皇权的天子传国玉玺,
并将它私下藏匿了起来,
最终却引来了杀身之祸。对这枚玉玺的猜忌和争夺引爆了十八路诸侯
内部固有的利益分歧
——
盟军随即分崩瓦解了,
整个中国开
始陷入诸侯
征战的战火之中。
董卓迁都后,其作恶多端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朝中的重
臣
王允利用董卓及其义子吕布之间的有矛盾,与大义凛然的女义士貂蝉
< br>合谋了一道将
“
美人计
”
与
“
离间计
”
一起融合实施的绝佳计策
——“
连环
计
”
。在王允的精心策划与貂蝉的无私付出下,
连环计终于成功了,董
卓死在了自己的义子吕布的戟下。而此时,貂蝉却早已深深地爱上
了
她的
“
猎物
”——
吕布
??
董卓的死反而加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混乱局面,但各个势力之
间
的敌我格局也在慢慢演变着
——
在黄
河以北,
原本结成军事同盟的袁绍
与曹操各自都征服了很多北方
诸侯
——
甚至包括不可战胜的吕布!
终
于,
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大战爆发了,这就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官渡
之战,也是一场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惊人战役。战后,曹操统一了
华北和河北
,旗下夏侯惇、典韦、曹仁、张辽等等英才云集,势力大
盛,成为诸侯中的实力最强者。
而在长江以东,孙坚之子,人称紫髯
碧眼的孙权继承了吴国王位,经过艰苦的努力,也成
为割据江东的一
方霸主,
并得到了国士无双、
< br>智谋卓越的大帅
——
周瑜的忠心辅佐,
< br>还
赢得了太史慈、甘宁等英姿勃发的侠客的赤胆忠心。至于在中原,屡
战屡败的刘备三兄弟苦苦不能找到自己
的立锥之地,期间还惨遭失散。这时关羽被曹操收留到旗下,
关
羽却始终不愿臣服,使得极其爱慕关羽之武艺的曹操十分感伤。义薄
< br>云天的关羽终于得知了刘备的下落,随即上演了
“
千里走
单骑
”“
过五关
斩六将
”
去寻找义兄的千古传奇
??
终于在荆州团聚的刘备三兄弟有了
暂时的栖身之地。由于刘备的
仁义和声望,他们从荆州牧
·
p>
刘表手中和平地继承了这块战略要地的控
制权,
并经过诚恳的
“
三顾茅庐
”
,
幸运地邀请到隐居在当地的拥有当世
第一智
慧的高人
——
卧龙
·
< br>诸葛亮前来加盟。此时,曹操大军袭来,战
火蔓延,荆州危在旦夕。而刘备宁愿带
领着几十万追随自己的百姓
“
一
日十里
”
地缓慢逃亡,也不愿意抛弃人民自己快速撤退。这一大仁大义
的壮举,为刘备赢得了更高的威望。在逃亡途中,又上演了一幕幕感
人的经典故事
——
张飞当阳大喝退敌,
赵云长坂单骑救主等等,
至今仍
被人津津乐道。
面对曹操的铁蹄,
无处可退的刘备等人不得不投靠江东的孙权,
但孙权势力内部又有着
“
主战派
”“
主和派
”
的激烈纷争。
诸葛亮出使江东,
< br>“
舌战群儒
”
,
孙权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
因为此时的东吴虽然弱小,
但
却拥有天时
·
地利
< br>·
人和之便,而曹操的北方军队也并不擅长于水战。随
后
更经过
“
甘露寺联姻
”“
草船借箭
”“
苦肉计
”“<
/p>
蒋干盗书
”
等一系列三方之
间的斗智斗勇,
使得孙权和曹操两大势力终于决战于长江战场。
终于,
在周瑜与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
三国时代的第
二场大战
——
赤壁大战打
响了。诸葛亮
应用自己的智慧
“
巧借东风
”
,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应用
“
火
< br>烧赤壁
”
,将曹操锁在长江上的战船阵群烧得灰飞烟灭,
漂亮地赢得了
赤壁大战的胜利。
不幸的是,惨败的曹操在逃亡途中经过华容道,而奉命把守此
处
截杀曹操的关羽竟然顾念当年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义薄云天地放走
< br>了曹操。有辱使命的关羽向刘备和诸葛亮请罪,刘备原谅了他。而此
时刘备才知道
:诸葛亮竟是有意将重情重义的关羽安排到华容道的,
目的就是放曹操一条生路。
因为他深知
——
曹操一死,
< br>北方必将再次陷
入大乱,而只有曹、孙、刘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才能给刘备提供喘
息
和壮大的时机,以便有朝一日真正赢得一统天下的实力。
“
三足鼎
立
”
成了赤壁战后刘备严格遵从的指导思想。他挥师南下,
p>
征服了西川,将中国西南的广大区域划为己有,而其帐下也聚齐了黄
忠、马超、魏延等一系列卓越的战将。此时,华北的乱世枭雄曹操、
西南的没落皇族刘备
、东方的少年霸主孙权这三个王者的
“
三足鼎立
”
格局终于形成了
——
这便是
“
三国
”
。<
/p>
三国鼎立
之后,曹操反思赤壁大战败北的原因,明白了军事的胜
败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国家整体实力
的强弱。他积极进行农业、经济的
建设,
改良政治制度,
大力招募人才
——
甚至只要是有能力之人,<
/p>
就算
曾经
“
杀人
通奸
”
,
也一概破格录用!
曹操不拘一格的枭雄气概产生了效
果,北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然而,
在曹操的宫廷内部,残酷的
夺嫡之争也在悄然进行着
——
幼小而聪慧的王子曹冲惨遭兄弟毒杀,
到
底凶
手是谁?答案揭晓时竟连曹操这样的枭雄也大吃一惊!神鬼莫测
的野心家司马懿也开始登
上政治舞台,他将赌注押在最没有资格、而
又最有潜力争夺王位的王子
< br>——
曹丕身上,
手把手地教他忍辱负重的韬
晦之术。
更有另一位王子
——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曹植,
在曹操死后
也卷入了与曹丕的王
位争夺战之中,其间更交织着两人与一位女神般
的女子
——
p>
甄妃的爱恨情仇。权力、爱情、兄弟、欲望、战争、阴谋
??
一切困惑都紧紧纠结,每个人都陷入深深的挣扎之中
??
也因此而诞生
了《洛神赋》
《七步诗》这样中国文学
中的灿烂巅峰之作!
刘备与孙权的同盟关系也是危机四伏,
他们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
题进行着拉锯战一般的交锋。终于,在孙权精心策划的阴谋下
,吕蒙
的部队攻占了荆州,
而镇守荆州的五虎大将之首
——“
一代武圣
”
关羽
也
因此而命丧黄泉。西川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刘备丧失了理智,
< br>不顾国力的匮乏与诸葛亮的苦心规劝,
竟然率领举国的兵力征讨吴国,
誓要为关羽报仇!同时也为了夺回珍贵的战略要地
——
荆州!
刘备倾举国之力大军袭来,而此时孙权的国家也人才极度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