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李白全诗赏析

玛丽莲梦兔
543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特朗普胜选)



独坐敬亭山》李白全诗赏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



人表现自


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



城县北


十里。



山有万松亭、



虎窥泉。”《江南通志》



卷一六宁国府:



“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



南俯城


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 /p>


朱谏注:


“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 /p>



有敬亭之山,长相


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

< p>
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白话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



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


下,





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



敬亭山也默默无语




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




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




753





,并认



为与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



李 白南下宣


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其中说道:



“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 自十



年前


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



了人间辛酸滋


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



增添了孤寂之感,




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怀才不遇



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


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



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


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



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



《独坐敬亭山》即


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


< /p>


商榷。这


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 /p>



为这首诗写于天宝


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 所得出的结论。



这首诗或



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




753





,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




的可能性更大。因


为:



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绪来看,



既然



是孤


独 、寂寞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该是



非常艰难的,



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落的。



如果这首诗写于天宝



十二载,这正是 李白


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值中年,



且诗名如日中天,



他来宣城


并不是漂泊流离而至,



而是应其从弟、



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 昭多次殷勤


相邀的结果。



这有李白在



《寄从



弟李昭》一诗为证:



“尔佐宣城郡,


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



邀我敬亭 山”。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


太守宇文先生的热



情款待,受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


侍御、宇



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



散发弄扁舟,“屈盘戏白


马,



大笑上青山”。经常与诗朋文友



“时游敬亭山,



闲听松风


眠。”“送



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他用如花妙笔将宣城描绘为:



“江城如



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他豪情勃


发,



心中激荡着“但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




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



还在敬亭山


下盖起了住房,



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



有诗



为证:“我家敬亭


下,辄继谢公作。



”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



此悠闲 自在,称心如


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



“众鸟高飞尽”的伤感呢



?



外,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分析,既然



李白对敬亭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



应是看了多次,



而不会是



初次相看,



所谓“不厌其烦”、“好书不厌百


回看” 便是这个道理。



由此推测,李白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 初


次来宣城时所作,



而应是在多次登临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慨。



上元二年




761





,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



的漂


泊流离,



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



经历了带罪流放的



屈辱之后,


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



日友朋如云、迎来送


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



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


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 许久,触景



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

< p>
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



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赏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