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
教学
9
、古诗三首之《元日》
内容
教材
学情
分析
上课时间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
对联等场景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
但客观、深入
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
较困难的,教学时以此为重点。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
符”等
2
个字。
2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
目标
3.
理解“屠苏”
“曈曈日”等一些生
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
全民族欢度佳节
、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
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难点: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难点
核心
《元日》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任务
教
学
设
计
板块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
出示
2.
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
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
。
<
/p>
“元”是开始的意思,
“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
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
,请大家一起来
读题。
4.
简介作者。
板块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2.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
检查交流情况。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板块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
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p>
1.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
:放鞭
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
12
点放鞭
p>
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
B
: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
的开始,预
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
C
: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
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
出这
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
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 br>2.
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
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
3.
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
过程中,教师
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
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
节的
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
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
诵读古诗
(
1
)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
2
)
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
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
也可
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
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
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
3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
4
)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板块
四、联系“元日”
,迁
移学习
1.
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
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2.
小结
、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
太大的不同,
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
比如,
现在我们叫
“春节”
,
面古时候叫——“元日”
,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
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
“鞭炮”
、
“桃符”简化成现在的—
—
“对联”
。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
“传统节日”
。
3.
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
生活的精彩画面。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p>
板块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元日
爆竹
/
声中
//
一
岁除
,春风
/
送暖
//
入屠苏
。
< br>...
...
千门
/
万户
//
瞳瞳日
,总把<
/p>
/
新桃
//
换旧
符。
.
...
..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2.
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
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
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
自由读,练习背诵。
板块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
p>
,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
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
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
诗啊!
(范读——练读——指
名读——师生读)
2.
抽取学生检查
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完成作业本第
28
页第
3
题的默写。
1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同桌间查找错别字并纠正
。
2
、背诵
林杰的《七巧》。
作业
3
、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学
9
、古诗三首之《清明》
内容
上课时间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
教材
< br>
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
学情
续前行的奋斗心态。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
,但客观、深入地理解诗歌内
分析
容
,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以此为重
点。
学习
目标
1.
会
认“魂、酒”
3
个生字,会写“魂、欲”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重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
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核心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任务
教
学
设
计
板块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
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
句?
学生背诵。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
书:清明)
2.
简介诗人杜牧:
板块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
ú
n
ji
ǔ
m
ù
魂
酒
牧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板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