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优秀教案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选编了与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三首古诗。第一首《元日》是北
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此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全诗充
分表现出新年元日的热闹、
欢乐,
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
俗来寄托诗人自己的
思想,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
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整首诗景
象清新、生动,语言通俗、自然,音韵和谐、圆满,
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
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
,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作下本诗。
p>
三位诗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展现“春节”
、
“
清明”
、
“重阳”这些传统节日中的
景
与情,学生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走进诗境,感悟诗情,从中还了解到了一些
节日习俗,
此题的设计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
,为本课学
习结束后的“活动提示”——“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做好
铺垫。
本课中
7
个生字要求会认读、
12
个要求会写。其中,
“苏”是平舌音,要读
准。
在指导书写时重点强调三
个字
“异”
的上半部分要全封口;
“<
/p>
酒”
右边是
“酉”
,
不是“西”
;
“欲”的右边是四笔
“欠”
。
二、学情分析
(一)
纸笔测试
1.
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之前仔细观察,想一想该怎么占格,写
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酒
异
欲
2.
读读课文中的三首诗,有哪些诗
句的意思你还不理解,把它们圈画出来。
【
< br>设计意图:
自主识字是新课标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要求,
通
过自主预习,
学生自
主识字的水平如何,
第一题便考察学生课前对于本课重点生字的掌握情况,
以便
在
教学时有的放矢,
提高生字教学效率。
第二题通过预习考察学生
对诗句意思的
理解情况,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元认知,
并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引
导学生对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从
而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
(二)
访谈
从一年级上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
你有哪些学习古
诗词的好方
法,能和我们交流交流吗?
【
设计意图:
这道测试题考察学生对于古诗学习方法的已有积
累,
有利于教师根
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教学中的学习活动,从
而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 br>正确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2<
/p>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
3.
借助曾经古诗学习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
画面,体会
诗人情感。
4.
在本课三首古诗以及课外相应古诗的组合阅读中,
p>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应
习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p>
【教学重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借
助曾经古诗学习的方法,
理解古诗内容,
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p>
理解古诗内容,
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体会
诗人情感。
在本课三首古诗以及
课外相应古诗的组合阅读中,<
/p>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相应习俗,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
四、课时安排
课时建议:
2
课时
五、学习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
意图
预设
时间
初
读
学习《元日》
古诗,
了
解
1.
读题释题。
大意
2.
朗读古诗。
3.
了解大意。
1.
读诗题理解题意。
(
1
)
全班齐读诗题。
经过小
学三年
的学习,
14
分钟<
/p>
(
2
)
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学生已
(
3
)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经拥有
料,简要介绍节日习俗。
了一些
2.
朗读古诗。
(
1
)自由读诗。
学习古
诗的方
法。
此环
(
2
)
指名读诗,
相机
正音。
节中,
学
(
3
)指导读好七言诗的节
生依据
奏。
(
4<
/p>
)齐读这首古诗。
3.
了解诗句大意。
自己已
有的学
习经验:
借助注
(
1
)学生借助注释,尝试
释、
重点
理解重点词。
词句理
爆竹、一岁除、屠苏、千门
解等
方
万户、曈曈、桃符
法,
明确
(
2
)全班交流重点
词的理
诗句的
解。
< br>爆竹:
原指烧竹子发出的爆
裂声,后引申为鞭炮;
一岁除:
岁表示年,
一岁就
是一年,
一岁除表示一年过
去
了;
千门万户:
就是千家万户的
p>
意思。
(
3
p>
)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
大意。
意思。
(
4
)全班交流,师相机点
评。
“春风送暖入屠苏”
意思是
温暖的春风吹来了新
年,
人
们聚在一起畅饮着屠苏酒。
<
/p>
“千门万户曈曈日”
意思是
初升的太阳照
耀着千家万
户。
再
< br>读
1.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1.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诗中有
8
分
古诗,
p>
(
1
)古诗描写的是诗人的所
(
1
)学生将诗句中作者的
画,
画中
钟
想
象
见、所闻、所思、所感。
《元
p>
所见、
所听、
所想,
在诗句
有诗。
诗
画面
日》这首诗作者看到了什么?
中圈画出来。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句中凝
练的语
(
2
)情境创设,引导想象:
p>
(
2
)学生想象,描述诗的
言给予
春节到了,王安石换上了
画面。
一身新衣一大早就出门。温暖
读者充
家家户户贴上了大红
分的想
的春风拂过他的脸庞,他感
到
春联,
瞧,
春联上都是对新
象空间。
非常惬意。一路走,一路看,
的一年美
好的祝福。
听,
鞭
因此展
一路和乡邻问好……
2.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
炮噼里啪啦地响着,
周围的
开想象,
大人小孩脸上都写满了喜
读出诗
悦。
屋子里,
人们围坐一起,
句所描
喝着暖暖的屠苏酒,
都说着
写的画
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和
面也是
祝福。
王安石每走到一户人
学习古
家门口,
那家的主人都笑脸
诗的一
相迎
,
和和气气,
互相祝福。
种方法。
2.
学生情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