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巡山小妖精
865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2: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黑暗里的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第三单元单元导读



本单元围绕“传统 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


《赵州桥》三


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篇略读 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的造


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 同点就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了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 教学重点。



《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 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


情景。



《纸的 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


纸术传承下来了


?


《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 文围绕


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


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


的难点,


《 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


些习俗


;


《纸的发明》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


?


了解了哪些传统节



?


小组内交流一下。


《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 /p>


产”


?


和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


明上河图》

< p>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 题: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屠、苏”等


7


个生字,会写“符、欲”等


11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 /p>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 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 明》


,了解古诗大意。




1


/


16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二次备课)





1


课时




一.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


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


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


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


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

< br>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


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 /p>


1


)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

< p>
具书,自由朗读《元日》


,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


互相正音。


强调


“ 屠苏”


“曈曈”


的读音。



2.


读出节奏。



1


)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 /p>


吗?




2


)学生练习读。




3


)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古诗朗读节奏)




4


)组内打节 拍齐读《元日》




3.


了解大意。



1


)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 /p>


俗,试着圈出来。



< br>2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 /p>


3


)学生交流探究。


< br>①理解“一岁除”



(除:除去,逝去)



②理解“屠苏”



(了解“ 屠苏酒”


,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


的资料)



屠苏酒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 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


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是由唐代名医


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 原



2


/


162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因是小孩过 年又长一岁,


大家要祝贺他,


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


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③理解


“暖”


字。


喝了屠苏酒,


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④认识“桃符 ”



(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


身;


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


人 们通过挂桃符抒


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4


)指导书写“符”两个字。


①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


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②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



③师范写,生摹写。




5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2


课时



1.


谈谈清明的来源。




1


)板书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 来的


吗?




2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清明简介)



课件出示:



清明最 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

< br>4



5


日前后。


这一时节气温变暖,


雨水


增多,万物吐故纳新。



2.


介绍诗人。了解诗人杜牧。指导书写“ 牧”


,左边牛字


旁的第三笔是提。


< /p>


3.


说说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


( 祭祖、上坟、扫墓、


踏青等)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



1.


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生字表,

< p>
放声读古诗,


把字音读准确,


把古诗读通顺。



2.


抓诗眼,悟诗情。




1


)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 诗人


的情感?(欲断魂)




2


)理解“欲断魂”




①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


“欲断


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



②观察田字 格中“魂”的笔画,指导书写“魂”


:左窄右


宽,不要忘记写最 后的两笔撇折、点。



③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




3


/


16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④指导书写“欲”




⑤字典中


“欲”


有三种解释,


诗中的


“欲”


是哪一种意思?



课件出示:



A.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


B.


想要,



望;


C.


将要, 快要。



⑥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4


)教师示范读


,


指名读。




5

< p>
)学生自由读,齐读。





3


课时




借助学法,合作学诗



1.


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 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


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 情


感。



2.



交流所学。




1


)汇报诗意。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 思,


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最后说


说整首诗的意思。


(关键词:


“异乡”指他乡;


“佳节”指节日;


“遥知”指远远地知道)




2


)体会诗情。


< /p>


①抓住“独”


“异”


,体会诗人在他乡举 目无亲的孤独。



②抓住“佳节”


,想 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


“异”


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 倍”字道出了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③抓住


“兄弟”


“一人”


的反差,


体会诗人的思 乡之情。



3.


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 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1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


)学生交流。



板书:









教后记:




4


/


164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 题



10.


纸的发明

< br>


教学目标



1.


会认


“创、


携”



10


个生字,


读准


“累 、


切、


便、


鲜”


4


个多音字,


会写


“术、

< p>
伟”等


12


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 /p>


15


个词语。



2.


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


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调整、


补充


(二次备课)



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


互动交流。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 印刷术)



3.


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


《纸的发明》


。< /p>


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2.


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3.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




2


)想想每个自 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


(课件


出示图表)

< p>



5


/


165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3)


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


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


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2.


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


)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



快速读课文,


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


足。




3

< br>)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

< br>。


(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文字 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 /p>



“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


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

< br>。


“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


色的绢或绸。课 件出示:帛,甲骨文“



=



+




(白,无色)< /p>



(巾,绸布)


,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 “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3.


整体回顾。



1


)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


)同桌交流。< /p>



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四.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















2.


归类指导。



“术、



册”


是独体字;




伟、

< br>保”


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 存”是半包围结构;


“录”是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水”


,第< /p>


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



3.


学生练写,教师相机指导。



4.


优秀作业展评。




板书:




6


/


166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教后记:












本期总第



课时



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



课 题:


11.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


会认“县、拱”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

< p>
,会写“赵、省”等


13


个字,

< br>重点指导书写“省、匠、史、慧”


4


个字。正确读写“赵 州桥、石匠”等


14


个词语。



2.


理解第


3


自然段 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3.


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4.


了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


过渡句。



教学重难点



了 解课文典型的构段方式,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认识过


渡句。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调整、


补充


(二次备课)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


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2.


引入课题:


1400


多年前,


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


造了一 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叫什么?(课件出示赵州


桥图片)




7


/


167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



3.


说一说: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指导书写“赵”


:半包


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要写得舒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学生齐读 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


自由读文,梳理结构。




1


)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 写的是什


么内容呢?上节课,我们跟着流程图感知了《纸的发明》每个

< br>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继续利用流程图感知《赵州桥》


一文每个自然段写了 什么。



课件出示:





2


)交流 反馈。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预设


1




1


自然段 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


设计者、


历史,


也就是基本情况。



预设


2

< p>
:第


2


自然段是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来写的。



预设


3


:第


3


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预设


4


:第


4


自然段写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


干。


(意义和价值)




3


)小结学习方法:我们根据流程图,学会抓关键词提


炼主要内容,很快就知道 文章写了什么。



2.


首尾结合,读出文章的意思。


< /p>



1


)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谁来读读第


1


自然段?< /p>




2


)理解“ 世界闻名”




①它可以换成什么词?(远近闻名、中外闻名)



②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资料)



③用“世界闻名”造句。



④指导朗读。



3


)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是因为它凝结着无数劳动


人民 的勤劳与智慧。



①课件出示。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

< p>
文化遗产。



②引读,齐读。



③指导书写“智慧、历史”




慧:上下结构,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扁些、宽些。


< p>
史:独体字,


“口”要写得扁些,撇、捺要写舒展。



3.


收集资料。



收集关于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




8


/


16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