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萌到你眼炸
876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3: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素黑好好爱自己)


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赏析




< /p>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


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





字赞美






在生活里,





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


“< /p>




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 的联


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



知时节



,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


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下雨,


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






第二联,


进一步表现雨的





< p>
雨之所以






就好在适时,


好在



润物




春天 的雨,


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有 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 地落下,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只有江船


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 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


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


开的世 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唐


·


贺知章


< br>咏柳




[


今译


]


不知那丝丝


柳叶


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


赏析


]< /p>


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


赞歌


。 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


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 迪。宋代


梅尧臣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

< br>“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清人


金农


《柳》诗云:



千丝万缕


生便好,剪刀谁说


胜春风。



无不由此化出。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



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



,也就是


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此句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


大林寺

< p>
的桃花正在盛


开。



赏析




< /p>



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 不过是把



山高地


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 不同



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 /p>


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 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


正 属大


地春归,


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 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


始 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一句可以得知,


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

< p>
的匆匆不驻而怨恨,


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 帘时,


该是使人


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



芳菲尽



,与第二句 的



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


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


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

< br>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



人间



二字,

< br>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


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




《 钱塘湖春行》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是一首唱给春


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 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


位和四周



楼观参差



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 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


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 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


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 天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的 意思是:夜间的春雨,


淅淅沥沥


地下个不停,风声显得缠绵柔美 ,像弦


乐伴奏。可是,雨打风吹花易落,那撒落在地上的花瓣,该有多少呢?这句诗表< /p>


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赏析




< /p>


这首


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


意境十 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


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 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


菜粉蝶


绕着


篱笆


飞来飞去。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 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 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


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 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


忙,


农民早出晚归,

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


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


动衬静。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译文


]




新荷叶在水底慢慢地成长,水面上探出了它那娇嫩的小手。机 灵的蜻蜓喜出望外,赶紧飞过来站


在了它上头。



名句


赏析


——“


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 、小荷、蜻蜓的描写,给


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


自然,


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泉眼默默地

< p>
渗出涓涓细流,


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


绿树 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


入池水中;


嫩嫩的荷叶 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


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 br>全诗从




< br>处着眼,


生动、


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 和动态感的新景象,



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 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


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


识它们的角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叶


满湖,


碧绿的


莲叶


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


水天相接


的远方,荷花


贴水


映日,显出与众不


同的

艳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




< br>一





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


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 象宏大,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又渲


染了 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





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


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 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 到六月西湖



不与四时同


< p>
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阵风将西湖的黑云吹散


,


再一看


,< /p>


望湖楼


下的水已与天连在一起



赏析




< /p>


这首


歌,


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 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


色。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