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

玛丽莲梦兔
964次浏览
2021年02月23日 23: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


《祖父的园子》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


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

< p>
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


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


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


花园


)


,就像作者说的一样,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



“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


充满了生命 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


花是自由的,


鸟是自由的,


虫子是自由的,


菜是自由的,

什么都是自由的,


空气里弥漫着自由,


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 的,


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 /p>


,至于摘黄瓜、追


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


者感到自由快乐的,


不光是祖父的园子,


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

< br>孩子随便玩闹,


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 孩子的天性,


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


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 、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


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 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


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


是本文表达方式


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 课的目的,


是让学生自主地、


入情入境地读书,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 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


方法。





2


.词句解析。





(1)


我 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


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


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停 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 p>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


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

< p>
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写小昆虫,


不仅着眼于它们


的色彩──“白、黄、 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


观察,丰富的色彩感 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 绿的绿,新鲜漂亮。




< p>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


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

< p>
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


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 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


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 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


也写出了榆树的


活力。





(4)


花 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


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