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教学设计
-
3.
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
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
了
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
其是童年的“我”
,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
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
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
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
”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
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
8
个生字及“蚂蚱、樱桃、
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
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
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
中优美的句子
4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
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
“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
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
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
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
,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
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p>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
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
/p>
[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
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
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
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
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
]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
1
)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
2
)汇报交流:
A
.对园子的印象(
1
—
3
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
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
面一动不动了。
”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p>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
.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
4
—
15
小节)
“伏在”
、
p>
“乱钩”
,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
乐园,而且
是学习的大课堂。
[
p>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
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p>
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
/p>
深体验。
]
③小结:
< br>“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 br>)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
,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
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
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
C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
16
—
17
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