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
.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南阳市规划局公告
为了把南阳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 br>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南阳市城市总体规
划
》,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
市政府的要
求,经过多方考察,聘请建设部直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承担南阳城市总体规
划的修编任务,
并在广泛借鉴、
吸收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成
p>
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制定了《南阳市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国家、省专家组评审。现将规划(纲要)
简介予以公示,
恳切希望社会各界、
广大市民抱着对南阳城市
发展负责,
对历史
负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提
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
可能吸纳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使规划更加科学、合
理。
特此公告
南阳市
规划局
2006
年
9
< br>月
15
日
p>
为了进一步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部开发”、
“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给南阳带来的发展机遇,
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
环境建设的需要,
有效地保护南阳历史文化名城,
加快城市化进程,
实现南阳经
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报经省政府同
意,
组织对南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现将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纲要)
简介如下: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五个统筹”,
整合和节约资源,
合理配置
各类要素,繁荣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名城特色,构建
和谐社会中环境
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
划期限为
2006
年~
2020
年,其中近期为
2006
年~
2010
年,远
期为
2011
年~
2020
年,远景展望到今后
p>
30
年~
50
年,
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三)规划范围
本次城
市总体规划共分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p>
市域。市域范围为南阳市辖的一市、两区、十县的行政辖区范围,总
面积
2.66
万平方公里。
p>
2.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
区范围,
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拓
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
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适当
;.
.
扩大原有城市规划区范围,
增加鸭河口水库水源保护区和能源基地、<
/p>
官庄油田周
边区域、王村以西物流工业园区及其他发展备用地,总
面积
3759
平方公里。
p>
3.
中心城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
围,
东至许南襄高速公路,
南
到上武高
速公路以南,
包括宁西铁路南阳南站两侧用地,
西至二广高速公
路,
北
到二广高速公路连接线,
总面积
441.6
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城市建
设区、
城市发
展备用地、城市水源保护区和城市近郊风景区及其
他生态控制区域。
二、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期
内抓住“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
构建区域合作网络,
充分发挥
近煤富水的资源优势,
以及承东启西、
连接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
打造中部地区
重要的交通枢纽、
p>
物流中心和工业基地,
深入挖掘独特的人文资源,
< br>发挥生态环
境优势,
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
将南阳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山水特色鲜明,辐射鄂、豫
、陕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中部崛起的新
支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
1.<
/p>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逐步形成核心城镇圈
p>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交通区位优势,
整合资源要素,
< br>建设现代化的交通枢
纽和物流中心;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
作,
形成优势产业体系,
打造中部地区重要
的工业基地;
充分利用南阳历史文化名城和自然环境优势,
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
旅游服务中心;拓展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构建辐射鄂
、豫、陕三
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小城镇合理、有序、快速地发展,促进地
区
城市化,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城镇分布相对集中、功能互补、联系密切
的核心城镇群。
2.
结合
要素特点,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依据南阳资源要素特点和发展条件
,重点扶持培育若干个优势产业集
群,
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
基点,
形成南阳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组,
促进产业升
级,带动整体经济水平提高。
3.<
/p>
强化南向联系,构建中部崛起的新支点
在现有
基础上加强南向联系,
通过延长产业链,
扩大文化交流,
共享基
础设施,共建生态网络,整合公共资源等多种方式,与襄樊进行
全面合作,强强
联合,
协同发展,
共同
打造南襄城镇群,
逐步成为中部地区“网络型城市群”上
的重要
节点,
联系中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
陇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
的重要枢
纽,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
;.
.
4.
加强产业协作,形成区域合作网络
p>
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宁西铁路、
312
国道、焦枝铁路和
许南襄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
密切
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关系,
积极参与产业合
作及技术、
信息交流,
构筑区域合作网络,
形成相应的特
色产业集聚区和城镇集
聚区,成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融南贯北的交通枢纽和经济纽带。
5.
推动城乡统筹,实现和谐发展
p>
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引导产业与人口的转移与集聚,
构筑与生
态环境有机协调的市域空间结构。
加
强区域和城乡统筹,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
促
进产业合作等方式,
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 br>缩小城乡与地
区差别,实现和谐发展。
p>
6.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p>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
建立安居保障体系;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加强城
乡医疗
卫生事业和设施建设,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
提高人口素质,
p>
积极培育人才,
建立教育保障体系,共建和谐社会中的宜居宜业城市
。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1.<
/p>
市域总人口预测。
规划采用指数增长模型、
时间趋势外推模型、
阻滞
增长模型等科学方法,
综合预测
2010
年南阳市域总人口规模达到
1100
万人,
2020
年达到
1150
万人。
p>
2.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按照经济发展水
平与城市化水平回归分析,
通
过因素分析法、
< br>剩余劳动力转移法等多种预测方法,
并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 br>对南阳市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规划预测
2010
年城市化
水平为
40
%,城镇人口约
为
440
万人。
2020
年城市化水平为
50
%,城镇人口约为
575
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生
态保护与建设的要求和构建“中部崛起”新支点的发展趋向,
规
划提出“强化中心、拓展两翼、轴线辐射、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形
成“一心
、两轴、五板块”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
1.<
/p>
一心。
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扩展城市职
能与发展空间,
强化城市在
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带动地区社会
经济发展。
2.
两轴
。
指以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为依托,
“十字型”的城镇与产业发
展复合轴线,
作为南阳市域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的主体构架,<
/p>
以及跨区域合作的
主要通道。
;.
.
3.
五板
块。
指构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南部轻纺工业集聚区、<
/p>
北
部清洁能源和冶金建材产业集聚区、
东
部食品和石油产业集聚区、
西部生态产业
集聚区五大区域经济板
块,
并通过积极引导,
实现人口和产业同步转移,
建设与
产业集聚相匹配的城镇集聚板块。
(三)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依
据各城镇发展条件及现有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
规划
确定各城镇未来的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形成
1
个特大城市,
p>
6
个中等城市,
9
个
小城市和约
100
个小城镇。市域城
镇等级结构规划为四级。
(四)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
能结构主要反映了各城镇在城镇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特色,
以
及城镇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关系。
规划建立了市域中心城市、
市域
次中心城市、
县
域中心城市与重点工业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
镇五类城镇职能体系。
四、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一)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南阳近
郊广大的乡村地区、林区应继续支持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
提倡城镇地区反哺乡村地
区,城镇地区应有效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与乡村地区共享城市基础设施等公
共资源。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统筹安排生态绿
地、城市建设用地
、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与南阳中心城区
的关系密切的城市水源地、
城市周边的生态保障区、
农业生产区、
能源基地及河
南油田生活服务区的建设应与中心城区的建设统筹考虑。
< br>
(二)城市规划区总体布局
p>
规划确定中部几条高速公路围合区域为城市重点建设的区域,
北部鸭
河
口水库水源地区域为生态保障区,
西部的丘陵、
浅山和小水库周边地区为浅山生
态区,
南部官庄油田
地区为城市新区,
东部乡村地区为食品供应基地,
黄台岗周
p>
边地区为大中型产业发展备用地,蒲山、鸭河一带为能源基地。
(三)城乡建设协调发展规划
规划采
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促进人口和产业
逐步向中心城区和重点镇集聚,
乡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
在城市
规划区范围内形
成中心城区重点城市建设区、河南油田等独立工矿区、中心镇、一般建制
镇、集
镇和中心村、普通村庄六个层次的城乡建设体系。
五、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与规模
;.
.
1.
城市性质
p>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豫、
鄂、
陕三省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区域性中心城市。
< br>
2.
城市职能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重要的水源和生物资源保护地。
②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③豫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④区域性的商贸、服务、金融业中心,教育、文化产业基地。
⑤风景旅游城市及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
p>
⑥重要的以医药、
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食品、
农副产品深加
工为主的工业基地。
3.
城市人口规模
p>
2010
年南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
11
0
万人;
规划末期
2020
年城市人
口规模约为
180
万人。
4.
城市用地规模
p>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即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为
441
.6
平方公里。
2010
年,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
11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 br>100
平方米;规划末期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8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p>
100
平方米。
(二)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中心城
区北部、
西部空间以生态保护与培育为主,
城镇发展方向主要向
南拓展,
向东延伸。
规划向白河以南区
域以及独山大道东侧拓展城市空间,
北部、
西部结合风景区及旅
游区的保护和建设,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营造休闲娱乐和风
p>
景旅游空间。
(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结构
1.<
/p>
空间结构———“一河两岸、四组团”
“一河
两岸”指将白河作为贯穿城市的景观带,
城市主体部分在白河两
岸展开。“四组团”指中心组团、河南组团、河东组团、王村组团等四个不同功
能的城市
组团。规划期内主要发展中心组团、河南组团、王村组团,河东组团只
沿河开发少量居住
用地。远景待机场搬迁后,全面建设河东组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