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背诵篇目十篇
-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p>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
< br>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
为之请制。
p>
公曰:
“制,
岩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
请京,<
/p>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之制:大都不
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
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p>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
图也。蔓草犹不
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
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 br>“无庸,将自及。
”大叔
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
不义不暱,
厚将崩。
”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
命
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
出奔共。<
/p>
„„
遂寘姜
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p>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
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
我独无!
”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
故,
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p>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
隧之中,其乐
也融融。
”姜出而赋:
“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
p>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
出。
”太后不肯,
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
其面!
”
< br>左师触龙言
:
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
而自谢曰:
“老臣病
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
后。
”太后曰:
“老妇恃辇而行。
”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曰
:
“恃粥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
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
“
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
曰: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
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太后曰:
“敬诺。年几何
矣?”对曰:
“十五岁
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
“甚于
妇
人。
”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
p>
”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
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
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
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岂
非计久
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
“然。
”左师公曰:
p>
“今三世以前,
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
“无有。
”曰“微独赵,
诸侯有在
者乎?”曰:
“老妇不闻也。
”曰:
“
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主之子孙则
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
之以膏腴之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
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
“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
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与齐,齐兵乃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小国寡民
《老子》
< br>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
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孙子兵法
《谋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全旅为
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
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
为不得已。
修橹、
轒輼,具
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
三分之一而城不拔
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
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
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
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
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
,国之辅也
,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 br>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
而谓之进;
不知军
之不可以退
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
军
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
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