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 一 1.1
-
核心素养提升练
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0
分钟
85
分
)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48
分
)
1.
商代“服国”所
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
,
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
/p>
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
,
周
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
诸侯之君”。可见
,
西周初期
的分封制
(
)
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
/p>
【解析】
选
B
。
夏商时期
,
国君与“服国”是一种政治伙伴和同盟关系
,
而到了西
周时期
,<
/p>
由于国君与诸侯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
,
二
者形成了上下级的政治依附关
系。易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2.(2019
·石家庄模拟
)<
/p>
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
民以及土著
群构成
:
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
,
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
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
这说明在西周
A.
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
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
C.
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
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
(
)
【
解析】
选
A
。
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
,
诸侯应尽的义务
,
说明以分封制为纽带
构建政治框架
,
故选
A
。
3.
西周初年兼并无数
,
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
,
授土勋
旧以
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
)
A.
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
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
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p>
【解析】
选
C
。
西周通过分封制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 br>,
与材料中“以树屏
藩”“以拓疆域”相符
,
故
C
正确。
4.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br>,
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
,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
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
,
兄终弟及者三人
,
以孙立者
p>
二人
,
不明嫡庶者一人
,
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
,
嫡长子继
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
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
)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解析】
选
C
。秦国
选贤用能
,
打破嫡长子继承制
,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
,
故选
C
。
【拓展延伸】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原则、最核心的内容。形成于殷商后期
,
西周初
年完全定型。西周规定
:
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中
,
财产
和职位必
须是嫡妻长子继承
,
即“传嫡
不传庶
,
传长不传贤”
;
如果嫡妻无子
,
则立庶妻中
地位最尊贵的妾之子
;
此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统治集团的
内部纷争
,
保证政权交接的平稳性
,<
/p>
从而保证了统治阶级
的内部团结
,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5.(2019
·衡水中学模拟
)
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史墙盘
》的铭文拓片
,
铭文前半部
分追颂了历
代周王的文治武功
,
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这表明
西周
时
(
)
A.
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
B.
青铜器的功用有重大改变
C.
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
D.
“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浓厚
p>
【解析】
选
C
。铭
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追颂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
,
后半部分主要歌<
/p>
颂作器者祖先的功德
,
表明了宗法制影响
下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非常明显。故选
C
。
6.
天子既是最高的行政长官
,
也是宗族之主。
天子之下依次分封为诸侯、
卿大夫、
士
,
各阶层分别有自己的
属地和臣民。宗法社会的特点是
(
)
A.
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解析】
选
A
。宗法社会
是用管理宗族的方式来管理社会
,
其有一个标准结构是
家国同构
,
王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
,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
,
故
A
正
确。
7.(2019
·广州模拟
)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
,
可
以祈福长寿
,
并将“孝”
的含义从“事
死”扩大到“事生”
,
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
,
还要孝顺宗室、
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
反映出周代
(
)
A.
伦理政治的建构
B.
宗法观念的淡化
C.
神权政治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
选
A
。周人认为“孝
”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
,
还体现在宗族及姻
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
,
表明周代形成了具有鲜明伦理
特色的政治制度
,
故
A
正确。
【加固训练】
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
、忠君、保民”
,
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
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
A.
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
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
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
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解析】
选
B
。材料体现了
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
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
,
故
A
错误
;
材料中“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
,
“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
治关系
,
故
B
正确
;
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
,
故
C
错误
;
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
p>
缘
,
故
D
不符合题意。
8.
据
《左传》载
,
“夫名以制义
,
义以出礼
,
礼以体政
,
政以正民。……礼之可以
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
p>
,
父慈子孝
,
兄爱
弟敬
,
夫和妻柔
,
姑慈妇听
,
礼
也。”《礼记》中说
:
“礼乐刑政
,
其极一也。”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
社会功能
(
)
A.
端正民心的工具
B.
凝聚家族的手段
C.
维系等级的套路
D.
齐家治国的方式
【解析】
选
D
。
据材料中
“父慈子孝
,
兄爱
弟敬
,
夫和妻柔”
可知是有利于
“齐家”
,
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
知是“治国”
,
故
D
< br>正确。
9.(2019
·湖南
师大附中模拟
)
《左传》记载
: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
(
偏心
p>
)
于虢
(
另一个卿
士
),
郑伯怨王。……四月
,
郑祭足帅师取温
(
王室领地
)
之
麦。秋
,
又取成周之禾。”这主要反映了
(
)
A.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
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
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D.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
【解析】
选
C
。
由材料中
“郑祭足帅师取温
(
王室领地
)
之麦。
秋
,
又取成周之禾”
,
可
以看出诸侯攻伐周王室
,
说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被破坏
p>
,
故选
C
。
10.
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
p>
,
一个很平凡的士
,
通过游说
,
一旦受到国君
赏识
,
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
,
入秦后说动了秦孝
公
,
p>
当上了秦的大良造。这反映了当时
(
)
A.
社会转型加速
B.
贵族政治没落
C.
改革变法兴起
D.
诸侯争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