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2009年 (3)
-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
专科起点升本科
)
大学
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2009
年
一、单项选择题
(计
99
题,每题
1
分)
1
.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2.
《季氏将伐颛臾》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
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
A:
《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
6.
《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
A:
郑庄公
B:
郑武公
C:
姜氏
D:
共叔段
7.
《郑伯克段于鄢》中,
“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
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
“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
A:
《寡人之于国也》
B:
《季氏将伐颛臾》
C:
《大同》
D:
《秋水》
10.
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
A:
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
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
荀子和韩非子
D:
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
A:
无限的
B:
有限的
C:
巨大的
D:
重要的
13.
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
庄子
B:
河伯
C:
北海若
D:
河伯与北海若
14.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
A:
《国语》
B:
《战国策》
C:
《史记》
D:
《左传》
15.
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人本思想
D:
民本思想
16.
《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战国史官
17.
《大同》选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左传》
18.
《大同》一文中孔子认为“大同”
、
“小康”之间最根本的
区别是(
)
A:
人事制度
B:
物质文明建设
C:
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
《史记》是一部(
)
A:
纪传体断代史
B:
纪传体通史
C:
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20.
《李将军列传》选自(
)
A:
《国语》
B:
《战国策》
C:
《史记》
D:
《左传》
2I.
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
A:
《五代史伶官传序》
B:
《答司马谏议书》
C:
《谏逐客书》
D:
《报刘一丈书》
22.
《陈情表》写作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23.
《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韩愈
C:
司马迁
D:
欧阳修
24.
《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韩愈
C:
刘禹锡
D:
李贺
25.
《种树郭橐驼传》主要的创作意图是(
)
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B:
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
C:
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D:
借“养树之道”
,喻“养民之道”
26.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
外之意是(
)
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
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
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7.<
/p>
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
)
A:
爱情的失意
B:
羁旅行役之苦
C: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D:
伤春惜时
28.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
A:
史论
B:
奏疏
C:
小说
D:
辞赋
29.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文体的驳论文(
)
A:
奏疏
B:
书信
C:
辞赋
D:
小说
30.
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
)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1.
p>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br>)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之后,紧接着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
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想表达(
)
A:
自然界的广博
B:
造物者的万能
C:
消极无为的心态
D:
积极旷达的心境
33.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A:
时间的推移
B:
感情的变化
C:
事理的逻辑
D:
想象的展开
34.
《乐章集》的作者是(
)
A:
李煜
B:
李清照
C:
柳永
D:
欧阳修
35.
柳永《八声甘州》中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词句是(
)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36.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37.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风貌的作家是(
)
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苏轼
38.
《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
A:
晚风
B:
过雁
C:
黄花
D:
梧桐细雨
39.
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感伤之情的是(
)
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
0.
辛弃疾《水龙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
)
A:
比喻
B:
象征
C:
夸张
D:
用典
41.
词作风格“雄劲豪迈,悲壮沉郁”、“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煜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42.
《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柳永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43.
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紧接其后的句子是(
)
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D: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4
.
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拟手法的是(
)
A:
遥岑远目
B:
献愁供恨
C:
玉簪螺髻
D:
求田问舍
45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
A:
夸张、比喻、用典
B:
夸张、比喻、对偶
C:
对偶、比喻、拟人
D:
用典、比喻、对偶
46.
p>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张养浩
D:
王实甫
47.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秋日黄昏行旅图的中心画面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夕阳西下
4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概括全篇主旨的“曲眼”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断肠人在天涯
49.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
A:
情中设景
B:
借景抒情
C:
多用比兴
D:
大胆直率
50.
《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
A:
袭人
B:
林黛玉
C:
贾母
D:
王夫人
51.
宝玉挨打后,两个眼睛肿得桃一般,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人是(
)
A:
黛玉
B:
宝钗
C:
王熙风
D:
袭人
52.
《日出》中的小职员黄省三是(
)
A:
中国社会底层的弱者和小人物
B:
新崛起的民族资本家
C:
城市银行家
D:
投机商人
53.
《日出》的背景是(
)
A:
30
年代中国农村
B:
30
年代中国城市
C:
20
年代中国城市
D:
40
年代中国乡村
5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茅盾、巴金齐名的现代长篇小说家是(
)
A:
沈从文
B:
老舍
C:
鲁迅
D:
郁达夫
55.
老舍的戏剧代表作是(
)
A:
《骆驼祥子》
B:
《茶馆》
C:
《四世同堂》
D:
《月牙儿》
56.
< br>“刘四爷”是老舍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
《骆驼祥子》
B:
《茶馆》
C:
《龙须沟》
D:
《月牙儿》
57.
< br>《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B:
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C:
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
反衬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心态
58.
《灯下漫笔》是一篇(
)
A:
散文
B:
文艺性论文
C:
小说
D:
报告文学
59.
《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
如何读书
B:
改造国民性
C:
如何绘画
D:
创建新时代
60.
< br>鲁迅小说《风波》在总体上采用了(
)
A:
比兴手法
B:
铺陈手法
C:
白描手法
D:
对比手法
61.
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A:
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
辫子事件
C:
张勋复辟事件
D:
六斤裹脚事件
62.
《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
A:
1911
年辛亥革命
B:
1919
年五四运动
C:
1917
年张勋复辟
D:
1915
年袁世凯称帝
63.
p>
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
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
A:
不学无术
B:
装腔作势
C:
愚昧无知
D:
梦想复辟
64.
《选择与安排》一文提出完美的作品在结构上须具备的条件有(
)
A:
要有头有尾
B:
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C:
有贯穿的主旨
D:
首尾呼应
65
.“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这
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D:
反复
66.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
A:
小说家
B:
诗人
C:
政论家
D:
散文家
67.
《谈时间》的文体是议论性(
)
A:
笔记
B:
随笔
C:
消息
D:
辞赋
68.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
闻一多
B:
戴望舒
C:
郭沫若
D:
冰心
69.
《炉中煤》中“我年轻的女郎”指的是(
)
A:
心中的恋人
B:
古老的中国
C:
五四后新生的祖国
D:
未来的理想中国
70.
《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
,表达的情感是(
)
A:
怀才不遇的幽怨
B:
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
奴仆的谦卑心态
D:
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
71.
《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
法是(
A:
托物言志
B:
侧面烘托
C:
象征暗示
D:
对比反衬
72.
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借代
C:
拟人
D:
拟物
73.
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
)
A:
郭沫若
B:
茅盾
C:
闻一多
D:
老舍
74.
闻一多所属的诗派是(
)
A:
格律派
B:
自由派
C:
象征派
D:
婉约派
75.
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
A: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
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C:
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D:
这是咱们的中国
76.
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
)
A:
《猛虎集》
B:
《北方》
C:
《死水》
D:
《女神》
77
.“呕出一颗心来,
--
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
A:
《炉中煤》
B:
《发现》
C:
《我爱这土地》
D:
《再别康桥》
78.
《猛虎集》的作者是(
)
A:
郭沫若
B:
戴望舒
C:
冰心
D:
闻一多
79.
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
A:
创造社
B:
新月社
C:
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80.
收录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集是(
)
A:
《猛虎集》
B:
《志摩的诗》
C:
《翡冷翠的一夜》
D:
《云游集》
81.
< br>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的是(
)
A:
胡风
B:
郭沫若
C:
周杨
D:
鲁迅
82.
艾青的成名诗作是(
)
A:
《北方》
B:
《向太阳》
C:
《大堰河
--
我的保姆》
D:
《我爱这土地》
83.
《我爱这土地》一诗出自诗集(
)
A:
《北方》
B:
《向太阳》
C:
《大堰河》
D:
《归来的歌》
84.
《我爱这土地》一诗着力刻画的象征性形象是(
)
A:
鹰
B:
土地
C:
鸟
D:
暴风雨
85.
《论学问》的作者是(
)
A:
梁实秋
B:
培根
C:
钱钟书
D:
朱光潜
86.
《论学问》一文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
A:
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B:
娱乐
C:
增长才识
D:
装饰
87.
小说《羊脂球》的作者是(
)
A:
契诃夫
B:
屠格涅夫
C:
莫泊桑
D:
欧·亨利
88.
在下列小说中,一、三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的是(
)
A:
《风波》
B:
《苦恼》
C:
《米龙老爹》
D:
《麦琪的礼物》
89.
《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
)
A: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
B: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C:
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D:
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
90.
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
)
A:
《猎人笔记》
B:
《散文诗集》
C:
《罗亭》
D:
《三人》
91.
< br>在屠格涅夫《门槛》中,
“门槛”的象征意义是(
)
A:
革命事业
B:
参加革命的条件
C:
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
D:
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92.
p>
屠格涅夫的《门槛》所赞颂的革命者的主要品质是(
)
A:
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
B:
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
C:
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
D:
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93.
屠格涅夫的《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象征
D:
夸张
94.
《苦恼》的作者契诃夫是(
)
)
A:
俄国短篇小说家
B:
法国小说家
C:
美国作家
D:
俄国诗人
95.
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
A:
年老多病
B:
儿子死了
C:
生活艰难
D:
苦恼无处诉说
96.
小说《苦恼》的主题思想是(
)
A:
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贫困生活
B:
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精神痛苦
C:
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专横跋扈
D:
反映沙皇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97.
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
。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
A:
对比关系
B:
类比关系
C:
象征关系
D:
层递关系
98.
《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
A:
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
B:
姚纳和姚尼奇
C:
杰姆和德拉
D:
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99.
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作家是(
)
A:
屠格涅夫
B:
莫泊桑
C:
欧·亨利
D:
契诃夫
二.阅读分析(
21
题计
40
小题,每小题
3
分。
)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冉有曰:
“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
„
欲之
‟
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p>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请将文中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
孔子曰:
“
求!周任有言曰: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过与?<
/p>
”
请回答:
3.
将文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析并指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比喻的双重喻意:
(三)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
问之。对曰:
“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
”
公曰:
“
尔有
母遗,
繄
我独无
!
”
颍考叔曰
:
“
敢问何谓也?
”
公语之
故,且告之悔。对曰:
“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
谁曰不然?
”
公从之。公入而赋:
“<
/p>
大
隧其中,其乐也融融!
”
姜出而赋:
“
大赋之外,其乐也泄泄!
”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
“<
/p>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其是之谓乎!<
/p>
请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公赐之食。食舍肉:
6.
其是之谓乎:
(四)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
孟子对曰:
“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
曰:
“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请回答
:
7.
“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喻意是什么?
(五)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孟子对曰:
“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
曰:
“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请回答:
8.
这段文字论证了何种观点?
(六)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
后孟尝君出记,
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
于薛者乎?”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p>
”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
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
檸
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
< br>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
“愿之。
”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p>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
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
“收毕
矣。
< br>”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
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曰:
“今
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
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先生休
矣!
”
请回答:
9.
这段文字表现出冯谖怎样的性格特征?
(七)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
“<
/p>
客何好?
”
曰:
“
客无好也。
”
曰:
< br>“
客何能?
”
曰:
“
客无能也。
”
孟尝君
p>
笑而受之,曰:
“
诺!
”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p>
“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
“
食之,比门下之客。
”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
左右
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
“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
p>
孟尝君客我!
”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
/p>
曰:
“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
“
冯公有亲乎?
”
对曰:
“
有老母。
”
孟尝君使人给其
食用,无使乏。于是冯
谖不复歌。
请回答:
10
.这段文字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八)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