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兵败如山
-
对越自卫反击战——兵败如山
作者:老
鱼
p>
这是我在
79
年对越作战中所经历的真实故
事。
我们班
9
人中有
< br>5
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
其中
1
人被俘。安全回国的
3
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其
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
件开心的事
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沮丧的经历。不过我以
< br>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
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
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
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
2006
年
10
月
< br>27
日于云南丽
江
一
山脚下的云雾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
下山之后,道路通向一条长长的水坝。百十来米长的水
坝左侧是一潭清水,右侧约
5
、
6
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
伏的稻田。在排长的命令
下,我们全班继续用交替掩护的方
式通过水坝。然后我们顺着大路绕过两个种满茶树的小
山坡,
那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二十余栋
乡间民宅排列在一条大车道的两旁,干涸的路面上凸凹的车
辙印变得十分坚硬。四处寂
静无声,只有距村口不远处那两
具腐烂尸体发出的臭味越来越浓烈。
全班停止了前进,大家细致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丝可
疑的征候。
但是因为有雾,
视线所及也就
p>
200
米左右的范围,
附近的山头被雾气笼
罩着。
侯永升班长(藏族、四川南平县现
九寨沟县人)示意全
班仍按交替掩护的形式前进,
于是
9
人组成的
3
个战斗小
组,
便依次向村庄抵近,在一个小组向前突进的时候,另外两个
小组就地担负掩护任务。一个团部配属给我们尖刀班的火力
排就紧跟在我们后面,带着重
机枪、无后坐力炮等重型步兵
武器,他们的任务是如果我们尖刀班遇到敌情,他们就用猛
烈的火力支援我们,并为后面的大部队赢得部署、展开的时
间。
大部队距我们尖刀班,大致一直保持着
500
米的距离。
尸体越
来越近了,从破烂的服装上判断是两名越南军人
的尸体,高度腐败的尸体已成黑色,地面
的血迹犹如沥青一
般粘稠,上面落满了苍蝇。只要我处于掩护任务的时候,就
用军帽掩住口鼻,以减弱那令人窒息的恶臭。
p>
距离
50
米了,村庄里依然无丝毫动静,只
有村口牛圈
里的几头老牛在吃草时发出的声响。班长示意全班展开成散
< br>兵线接近村庄,大家起身端着枪,手指搭着扳机,全神贯注
缓慢地走向村口。这时
突然有一条狗从村庄里扑出来,对着
我们狂吠不止,大家的心立即悬了起来。班长阮少文
(云南
大理人)举起微声冲锋枪,瞄着狗打了一枪,那狗受伤后哀
鸣着向村里挣扎而去。
就在大
家准备冲进村庄以便抢占地形先发制人时,身后
突然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枪响,大家怔了一
下,相互看一眼,
当我
“
可能是后面部队里谁的枪械走火
”
这句
话正要说出口时,一阵如风暴般的机枪声顷刻间响彻山谷,
我们回头一看,
正行进在水坝前后的大部队在毫无掩护的地
形遭受到越军重火力的伏击,当时就有许多年
轻战士在来不
及反应的情况下献出了生命。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我们是遭
到了伏击,而我们尖刀班是被越军故意放过。
p>
激烈的枪声持续猛烈,我们跳进了路边无水的渠道里,
举起武器向枪
声响起的方向射击。但是大雾仍未散去,我们
射击的精确性自然无法保证。大家就一个愿
望,希望能吸引
越军的部分火力。约几分钟过后,越军的火力就开始转向我
们,子弹打在板结的土地上,崩起的拳头般大小的土块象下
雨般朝我们头上砸
来
……
p>
这是公元
1979
年
3
月
11
日接近中午的某个时刻,<
/p>
地点
位于越南高平市往南
40
余公里的班英附近。当时我是某陆
军步兵团特务连侦察班的战士,全团第一
梯队(
2
营)尖刀
班的一员。许多年之
后,我在广西旅行,在一处山野里突然
闻到了一阵熟悉、沁人心脾的花香,我问当地老农
打听这是
什么花发出的香味?老农说这是柚子花的花香。我这时才终
于知道,原来在战场上与尸体恶臭搅在一起的香味就是这柚
子花的香味,那两种给人
极度反差的混合味道让我终身难忘。
二
密集的子弹在我们头上嗖嗖的飞过,声响就像敲击绷直
了铁丝。这时候我看见火力排的一名重机枪手在我身旁抱着
机枪发呆,
我大声问他:你在做什么?他回答说在找排长。
我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头,叫他把机枪架
在身后的一个缺口
处,
我告诉他村里没有我们的人,
如果有人出来就朝他开火。
他觉得我说得有理,就叫来扛支架的战士架好了
机枪,向村
口瞄准。我一看这哥们儿在紧张的空气里居然忘了拉枪机,
< br>我再次重拍他肩头:
你子弹上膛啊!
他如梦初醒:
是、
是的。
他咔嚓一下拉上枪机。我当时感到
要是越军从两个方向夹击
我们,那就彻底玩儿完了。
越军的火力压得我们毫无还手之机
,侯班长见状就命令
大家顺着水渠转移到村旁的一间房屋后面。这时候云雾慢慢
散去,周围的地形也渐渐明瞭,原来伏击的越军藏身在一处
独立的小山上
,那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山形,在山脚下,则
是一片纵深达三、四百米的开阔稻田。因为
距离较远,越军
的阵地设置在薄雾中还是看不真切,照地形来看,应该是在
山腰的自然溶洞里。只是能看到越军射出的用于指示目标的
曳光弹,只要曳光
弹射向何方,那几挺重机枪就会调转枪口
朝目标点射击。
正在此时,我们看见有越军在村庄后面的山头活动,这
一发现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越军占领村庄后的制高点,
那我们就
完全落入无险可守、腹背受敌的境地。班长当即下
令全体轻装,准备投入抢占制高点的战
斗。大家将身上携带
的与战斗无直接关联的物品全部卸下,什么干粮、雨衣、攀
登绳、潜望镜、伪装网、十字镐等丢了一地,当时都以为还
有机会回到这
里取走物品。我是在最后一刻,因为觉得部队
发放的大头菜好吃,就顺手放了一个在裤兜
里。随着班长的
命令,全班
3
个小组依
然按交替掩护战术,向村庄后面的山
头发起冲击。
山脚下有一百余米的稻田,我们只有涉水从稻田里冲锋。
p>
当我们离开房屋的掩护,队伍就完全暴露于越军的射界之内。
越军主
力阵地的火力顿时朝我们这边倾泻过来。我们在稻田
里艰难地向前奔跑,还举枪向山顶射
击。一时间只觉得枪声
四起,特别是从后方射来的子弹在我们周围呼啸着,在稻田
里激起一个个水柱。也怪我平时看军事题材文学作品过多,
对身体中弹
后一阵发麻的描述过于熟悉,所以我在冲锋时还
一在留意身体的某个部位是不是发麻了,
如果是,那就是挂
彩了。
我们终于越过那片稻田,进入梯田状的旱地。在一阵狂
奔之后,
正好轮到我们小组担任掩护,
我一屁
股坐在田埂上,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组长陈秀颖(河南人)大声地叫我
卧倒,注意隐蔽。我当时居然回答说:我不怕,打死算了。
可见冲锋过程中体
力和精神达到极限时那种生不如死的感
觉。
我们想拿下的那个山头呈浑圆状,高差不到一百米。在
山顶处如果没有掩体支撑就很难形成防御阵地。正是因为我
们迅速地接
近了山头,并用火力钳制山顶上修筑掩体的几名
越军,使他们无法在山头上立足。到最后
那些个越军只有选
择放弃,顺着山头反斜面的树丛撤离。就这样山头就落入我
们的控制。
从这里
往山下望去,那场面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在我们
经过的水坝上和附近的稻田里,殷殷红色
在田野上漫延,一
个个渐行渐远的灵魂
…R
30;
随着枪声的渐渐减弱,大家才从刚
才的惊恐中缓过神来。
刚才四散的尖刀梯队重新集合在我们这个山头,并形成一个
简单的防御阵地。这一群体有两个侦察班和两个工兵班,还
有火力排的
一些人。相互打听后才知道,我们这帮走在全团
最前面的人群居然无一伤亡,大家心里一
阵庆幸。午后的阳
光里,同志们或坐或躺在山头上,等着看后面的大部队如何
对敌展开攻势。也许还以为当时的局势不至于失控,在山顶
的同志们的情绪
很快就恢复正常。大家分食手里仅有的食物,
聊上几句闲话。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大部队
对越军阵地有什
么样的攻击。由于那时候的通讯工具十分落后,我们很长时
间没法与上级联系,也就不清楚自己接下去该作什么样准备。
三
记得那
天有较厚的云层,太阳时隐时现,大家都感觉到
丝丝寒意。想去山下取自己的物品,又怕
有什么紧急情况需
要应对。大约是下午
3
点左右,我们得到指示,立即从山的
反斜面下山,胡副团长等前指首长在山脚下正协调
部队,需
要我们去加强警卫。本来象警卫首长的任务应该由警卫排来
担任,但是在战场上警卫首长的任务经常由我们侦察班来完
成。这其中有一个比较重
要的原因就是,在和平时期首长挑
选警卫员通常是找那种比较乖巧、个头适中,勤快机灵
的战
士来担当,但是到了战场上首长还是很清楚警卫员的基本斤
两,所以在危险的关头,我们侦察兵往往就担任警卫首长的
重任。在出国后的绝大多数时
间里,我所在的侦察
2
班就一
直负责给
团长做警卫,团长去视察各处阵地就是全班
9
人相
随左右,寸步不离。就在前一天宣布回撤命令,我们侦察
2
< br>班被任命为全团尖刀班时,全班战士流露出的情绪诸位心里
肯定明白,但是军令如
山,我们没有提出任何的异议。
山头的
布防交给了别的连队,我们侦察
2
班下山后就开
始在一条通往不明区域的小路上设防,身后的小山坳就成为
全团第一梯队的前方
指挥所。这时同班的新战士饶正平被班
长派去作潜伏哨,位置距我们有
< br>50
多米。我们距胡副团长
等首长比较近,只见副团长与
几位团参谋围着地图在一起商
量着什么,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就是副团长在点香烟时
连着两次香烟掉在地上。当然这不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当
时的
气氛确实让人觉得比较慌乱,在遭到这次突然的打击之
后,部队连起码的应急方案都没有
。
半个小
时后,饶正平忽然慢慢地往回走来,大家正疑惑
他为什么回来时,饶正平哭着说他不能一
个人呆在那里,因
为他感觉到害怕。班长见状也没说什么,就安排我们小组往
前推进了几十米警戒。饶正平是四川仪陇县人,来自农村,
长得眉清目秀,
入伍前就是生产队的会计,这在当时历史条
件下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他的这个举动本应
受到大家的谴
责,但是当时大家一声未吭,都表示出理解与同情,因为这
任务放到谁的身上那恐惧都可能挥之不去,毕竟大家都没亲
历过真正的战争。后
来我这位战友还是牺牲在那片陌生的土
地上,
还有他的同乡陈俊
波,
与我很聊得来的一位同班战友、
一位在县城里修钟表的小伙
子,也献身于那场战争。每每我
想起他们的面容,我真是欲哭无泪。
四周有好些队伍在调来调去,关于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一
会儿变来变去,大家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关键是所带的食
物和御寒衣
物都已丢弃,水壶里的水也所剩无几。随着太阳
西斜,饥饿和寒冷一起向我们袭来。
p>
夜幕降
临,指挥所要搬到一个长满竹子的山头上去,我
们班仍就在山腰上形成环形防御,负责警
戒。那天夜里小风
一直刮着,气温很低,我身上一件单衣实在有些难以支撑,
我与组长陈秀颍相距不远,我忍不住叫他过来,我说身体太
冷了,能不能我
们背靠背地坐着,幸许会好过一些,陈秀颍
也冷得不行,我们两人就这样背对背地坐在潮
湿的地上,警
惕地注视着山下。
p>
好像是夜里
10
点左右(我当时带去部队的
一块手表,
战前被排长借去了,理由是他更需要掌握时间,所以以下的
< br>时间概念都属于大致范围)
,我们班被集合起来,新的战斗
任务是:仍然担任全团第一梯队尖刀班,引领部队连夜向北
撤退。为了使部队在回撤途
中不迷失方向,团里派两名作训
参谋拿着地图带路。
这时全团第
一梯队的人员由
2
营和
1
营
的非战斗人员(连队文书、司号员、通讯员等)及伤员队伍
组成。胡副团长仍是前指挥长。
p>
那天夜里天空晴朗,我们又开始了作为尖刀班的角色。
队伍沿着一个
峡谷缓缓而行,峡谷的谷底是一条河流。我们
在前面一段一段的探路,走走停停。行进速
度时快时慢。因
为精神高度紧张,在寒冷的夜里我依然一身汗接一身汗。从
那时候开始我水壶里的水已经告罄,我们有时就行进在河边,
也没时间弯腰灌
一壶河水。
队伍行
进到一个岔路时,在前面带路的两名参谋对道路
去向有些不确定,一时难做出明确的判断
。当时也在前面带
路的侦察
3
班班长张
孟福,与我等也在私底下把现地地形与
地图对照了一番,
觉得应
该走朝右面走。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
我们当时使用的地图是三十
年代由英、法等国军队调制的地
图,在许多山区地域的等高线都是简略描绘。
p>
经过参谋一阵商讨,决定向左方向行进,张孟福和我等
觉得方向可能
有问题,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我们没有胆量提
出不同的看法,没人敢承担不可能承担的责
任。于是队伍选
择了左边一条路继续前进,在走了
2
个小时后,峡谷里的山
道渐渐向南转去
̷
0;…
四
在遭受到第一次伏击的前一天下午,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p>
太阳直勾勾地烤着大地。山野林地十分闷热。我与同班的几
位战友在
一个步兵连那里讨了一些粥,粥是用压缩饼干铁皮
桶架在柴火上熬出来的。我们躲在树荫
下就着榨菜吃得正香,
忽然听到排长在叫我们集合。我们喝完粥匆匆来到公路上,
排长告诉大家,立即将公路上散落的军用品集中起来,有用
的收走,没
用的就地烧毁。我们看看排长的神情,大致就明
白部队将有大的动作。这时团长从远处山
坡走上公路,他一
边走一边吩咐几位参谋要如何清理公路,看得出团长心情十
分轻松。于是我们侦察排的人就沿着公路开始将沿途拾到的
弹药(炮弹、手
榴弹、子弹、炸药等)
、军需装备等物资集
中起来,还能用的就
送到有关连队,一些炮弹或炸药就按排
长指示塞进横贯公路的涵洞里,一旦引爆后可以切
断公路。
p>
关于部队下一步的动向大家纷纷进行猜测,到了黄昏,
我们就通过警
卫排的战士得到准确消息,部队将于当晚停止
全部进攻部署,明天将沿营地附近的一条小
路向北回撤返回
国内,行进中还将负责清剿沿线附近的残敌。
这时候大家的心情还比较复杂,一方面为自己还活着感
到高兴,另一方面对参战时间不算长、实战经历不够丰富还
存有几多遗
憾。
整整一周的时间,
我们团在高平以南班英
< br>(地
名)附近与越军几经交手,已经连续拿下了好几个由越军固
< br>守的山头,目前的位置已经是处于西线前线的最前沿。我们
侦察班除为团长担任警
卫之外,还进行过阵地外围潜伏、搜
索可疑地域等战斗动作。大的麻烦还没碰着,但是吃
不好、
睡不着的问题已经把人折磨得够意思了,何况天天看着伤员、
烈士被运往后方,那种刺激也让人神经老是处于紧绷状态。
所以不管如何,能有机会
安全回国,毕竟是一件让大家开心
的事。记得那天夜里炊事班把好些像样的存货都拿出来
做了,
大家饱餐一顿。
p>
半夜里,工兵班的人引爆了涵洞里的炸药,巨大的爆炸
声回荡在山谷
,升腾的火云瞬间照亮了半空。
p>
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很圆,就在我们躺在猫耳洞前裹着
绒衣、雨衣准
备入睡时,排长带着班长从连部开会回来,向
我们宣布了由我们侦察
2
、
3
班担任全团尖刀班的命令,
并
把行进时间和路线作了交待。记得当时大家都没有一句多余
的
话。只是拿出地图,反复研究着。我当时就有几许悲壮的
感觉,
因为在越南北部的丛山密林里,
担任大部队的尖刀班,
牺牲的概
率太大了。这天夜里我几乎没怎么睡觉,迷迷糊糊
就到了天亮。当我们睁开眼时,却发现
山林正被漫漫浓雾所
围绕。这真叫邪行的,在过去一周时间里天空就几乎没有云
层出现过,一到我们回撤就遇上了这样的大雾天气!
我们
2
班被
排长安排走在最前面。
我想不因为别的理由,
只是我们班有两个
班长。本来班里有一个班长侯永升,是一
位藏族兵。在临到开赴前线之前,连里由将炊事
班的老班长
阮少文安排到我们班当班长,当时真的不清楚部队建制里这
< br>个双班长制是不是合法的。令人悲痛的是,这两位班长后来
都牺牲了(最初被宣布
为失踪)
。唯一的一支微声冲锋枪由
阮班长拿着,
记忆中阮班长的枪法还可以,
饭菜也做得不错。
我们班由排长亲自指挥着,分三个
小组交替掩护前进。
我们绕过一个山垭之后,山路就朝着山脚下延伸,在穿过一
片香蕉林后,我们就看见那条四周毫无遮挡的大水坝
…
8230;
我们原以为这一次遭遇伏击只是一次意外,万万
没想到这次
失败却是我们陷于大劫的开始。
五
p>
12
日清晨,
部队经过一夜的行军,
来到一处狭窄的大峡
谷里,行进的方向依然诡异地向着南方——与我们
回国的方
向南辕北辙。
就在天快亮的时候,
副团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原地休息。同时命令我们侦察班
2
、
3
班和工兵
2
个班去占
领一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关于这个决定,我们
是在后来
的日子里才知道团首长的本意:大部队平安前进了一整夜,
那证明夜里的行军是比较安全的,在白天部队就干脆休息待
命,等天黑之后再继续前
进。但是,要让这样一支大型队伍
在白天隐于山林谈何容易,所以部队的行踪很快就被越
军发
现,直到新的战斗打响。
我们接到占领制高点的命令后,排长就带着大家朝着陡
峭的山坡攀援而行。大家也不知道这个山头有多高,只是趁
着黑夜,奋
力地向上爬去。这一带山脉都属于典型喀斯特地
貌,地势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好在地表植
被丰富,我们就可
以抓着植物攀登。天色渐渐放明,我们发现这又是一个大雾
天气,浓雾里我们无法判断山势走向和高度,只有见高处就
上。大致是中午
11
点,我们终于在一个可以俯视峡谷的小
山头上形成一个防御阵地,大家利用石块修建了一些简易工
事,就算基本完成制高点
控制任务。但问题随之而来,我们
已经无法与团首长取得任何方式的联系,是停留、下撤
或做
点别的什么都没有人来传达新的命令。中午时分有一个短暂
时间里大雾有些减弱,我们在山头就能看到山谷里的动静,
我们清楚地看见有越军在侦察
停留在谷底的队伍,我们中有
战士要开枪射击越军,但被排长制止,理由是别暴露目标。
大雾又重新笼罩了山头,头上的树
叶偶尔会掉下一滴露
水。大家躺在潮湿的枯枝败叶里几乎无所事事,大家手里基
本上也没有了食物和饮水,我裤兜里的那个大头菜疙瘩就是
用指甲掰成蚕
豆大小一块一块的给我们班的几位战友分食。
在极度无聊的氛围里,我忍不住轻声哼起了
一首原南斯拉夫
电影《桥》里的插曲,刚哼哼出几句还没找着调子,就被排
长一瞪眼给吓了回去。山谷里间歇会有几声枪响打破沉闷的
空气,但是谁在放
枪,射向何处大家真的搞不明白。直到下
午
3
< br>点左右,
一阵猛烈的枪声和炮声充满了云雾弥漫的峡谷,
从动静上判断是双方大部队的直接搏杀。我们在山头上除了
感觉到刺激紧张外,不知道自
己应该做些什么,排长坚决地
要求大家坚守阵地。暴风般的枪炮声持续了约
2
个小时,才
逐渐稀落下来,就在这时候,我们突然
听到有人在喊:中国
军队弟兄们,
放下武器吧,
我们宽待俘虏!
最初的一刹那间,
我们还以为是自己部
队的人在向越军展开心里攻坚战,但是
我们随后立即明白了这时越军在向我们喊话。随着
越军类似
这样的喊话断断续续,我心里顿时有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看过的小说或电影里,永远是我军
向敌军喊话,而且喊话的
内容也如此地相似。所以在遇到越
军真实地向我军喊话劝降时,我几乎是强忍着才没笑出
声来。
只要越军一喊话,我方就会有一阵枪炮予以还击。我们虽然
没有直接介入战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发觉得局势
不妙。因为无法与团部取得
联系,我们这些占领山头的队伍
进入一种进退失据的境地,只好眼睁睁地等着不知什么时
候
能够到达的新的指令。
就在天色渐暗、雾气越浓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许多人在
向山头上涌来,排长下令全体战士进入战斗状态。上山的人
群渐渐近了
,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人,但见涌上来的
人群毫无组织状态,三三两两地从四处爬
上来。排长向上来
的人打听山下的情况,但几个人的回答却相互不能印证。这
时一位步兵排的排长抗着一挺重机枪上来,他的回答让我们
吓了一跳,那位
排长说:山下的大部队死伤非常严重,越军
的火力很强大,部队被堵在峡谷里,
X
连已经差不多了,
X
连被包了饺子,现在部队已没有人负责指挥。那排长说完,
就带着自己的一帮人的队伍钻
进大山的深处。随着消息来源
的增多,山下的大致情形我们也算明了了。
天色转暗,还有一些军人陆陆续续
零散着从山下爬山来,
个个神情黯然。看着眼下这情形,一种慌乱的情绪开始在我
们中间弥漫开来,接下去该如何行动,排长与几位班长的看
法并不一致
。排长觉得还需要等等再说,看有没有上级新的
命令传达下来,并期望这一切不是真的。
但是有班长却认为
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没有人会安排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还
不如自己设法脱离险境。大家意见很难统一,排长就叫班长
和党员战士到一
边去开会。我当时连团员都不是,看着他们
到树林里开会觉得他们都挺神圣的,坚信他们
一定会拿出正
确的方案来。我与王宏就坐在石头上背靠背的相互取暖,嘴
里含着一丁点大头菜,让咸味慢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