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
-
历史文献纪录片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三集
正道沧桑
简介: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
新民主主义
革命,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成功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
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p>
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
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解说】
作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
成都北编组
站总是那样繁忙。
这里的铁轨
有一条通往重庆,它就是有新中国
第一路之称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修建始于清末
1909
年,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大部分路线依旧只是地
< br>图上的一条虚线。实际上,新中国建立之前,除东北三省外,中国铁路的主干线
几
乎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
那时候,
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国家一穷二白,
河山亟待重整。但是,正像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
会上豪迈宣示的那样:
“中国的
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
的光焰普照大地。”
【解说】
北京,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是中国从衰落到崛
起的见证。
p>
新中国成立后,
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
,
天安门广场都会被营造出浓烈的节日
气氛,庆祝新中国的生日
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
1950
年的
5
月
1
日,是新中
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那天二十万人的游行队伍在大雨中走了七个小时,
当
家做主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高采烈、理直气壮地庆祝自己
的节日。
【解说】
新中国成立仅仅八
个月,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已经展示了新的气象。
这年
6
p>
月,毛泽东发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
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
的巨大热情,
投入到
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然而,
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信心百倍、
百业待举的时候,
战争不期而至。
1950
年
6
月
25
日,
朝鲜战争爆发,
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
台湾海峡。
十月,
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
江边。面对严重局面,新生的共和
国,决策异常艰难。
【采访】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都认为,我们
1949
年刚建立新中国,百业待兴,需要集
中精力搞经济建设,
没有能
力打仗,
是毛泽东看到了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
我们
将来面临的安全环境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解
说】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做出了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
的战略决断。
中国人民志愿
军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
将战线稳定在
“三八线”
附近。
在这个橱窗里摆放着这样一铲土,取自朝鲜战场。
【同期声】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上甘岭
战役是从
1952
年
10
月
14
日至
11
月
25
日,历时四十三天。这铲土就
来自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阵地,
我们可以目测一下当时土和弹片的比例,
p>
几乎可
以达到一比一的比例。
【解说】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
敌人使用了除原子
弹之外的几乎所有现代化武器。
而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
国的军威、国威,谱写
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1953
年,“三八线”上的炮声趋于平息。
7
p>
月
27
日,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
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
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p>
后来彭德怀曾
豪迈地说:
“西方侵略者几百
年来,
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
霸占一个国家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解说】
全国人民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
以空前的爱国热情,
投入到
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上来。
十多万民工、一千四百六十万土石方、十四座隧道、两百多座大小桥梁、四百多
个涵洞
……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使用的工具仅仅是简陋的十字镐、大锤、钢钎、
锄头和铁锹。很
难相信,成渝铁路,这条曾被搁置了四十多年的铁路,在新中国
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全线
贯通!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
新生的共和国坚持
“边打、
边稳、
边建”
的方针
,
除成渝铁路之外,
鞍山钢铁厂、
上海
电机厂、
塘沽新港……
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
在农村,
土地改革的完成,
使得三亿多新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七亿
亩土地和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
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
至
1952<
/p>
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
经济恢复的工作。
【解说】
在国
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内,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
物——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蓝本,这在当年属于绝密文件。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
p>
划全面展开。曾经积贫积弱的农业中国,开始迅速走上一条工业强国之路。
< br>
长春,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3
年
7
月
15
< br>日,就在这片市郊的荒野上,人们
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就在这一天,
六位年轻的建设者抬着镶嵌有毛泽东手书的
汉白玉,
埋下了新中国
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就此,
连续三年不间断的大会战拉开帷幕。
三年后,<
/p>
1956
年的
7
月
13
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
成功。
白手起家的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创造了诸多的奇迹: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
第一架飞机、
第一辆卡车……掌握了自
己命运的中国人民,
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